张宇娟 石夏君 黄天宇
张宇娟: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妇科腹部术后出现腹胀为临床上所常见,不仅造成患者极度不适,而且影响患者进食、休息、切口愈合及机体恢复,甚至可致肠黏连、肠梗阻等[1]。因此,有效缓解腹胀,促进患者早日肛门矢气,对减除患者痛苦、减少妇科腹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运用中医疗法辅助和治疗各类疾病越来越为我们所熟知,谢薄报道[2]使用艾灸配合耳穴埋籽对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有明显的效果。纳子法应用于耳穴埋籽能使子宫全切术后患者早日排气、排便,有利于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3]。2013 年12 月~2014 年8 月,我科对妇科腹部术后患者采用纳子法耳穴埋籽联合随身灸促进肛门矢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妇科腹部手术患者156 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2 ~52 岁;子宫全切术38 例,子宫次全切术15 例,宫外孕手术20 例,卵巢囊肿切除术5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 ~53 岁;子宫全切术37 例,子宫次全切术17 例,宫外孕手术19 例,卵巢囊肿切除术5 例。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法:术后6 h 内禁食禁水,6 h 后协助翻身,腹部按摩,予饮用萝卜汤,24 h 后下床活动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子法耳穴埋籽联合随身灸。耳穴埋籽取穴[4]:交感穴、大肠穴、小肠穴、胃穴、肺穴。在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6 h,进行耳穴埋籽:用探棒选取相应的耳穴敏感点,用75%的医用酒精消毒患者耳廓皮肤,将中央粘有王不留行籽的方胶布块,贴敷于相应耳部穴位上,并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按压方法,告知其确切的按压时间(卯时:5∶00 ~7∶00,未时:13∶00 ~15∶00),每日分别按压1 次,每个穴位按压1 ~2 min,以局部酸胀、耳廓皮肤微微潮热泛红为宜。术后12 h 起予随身灸,取穴:足三里、中脘,每日2 次,每次20 ~30 min,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及时调整。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在24 h以内者;显效:治疗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在25 ~48 h 以内者;有效:治疗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在49 ~72 h 以内者;无效:治疗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72 h 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2 统计学软件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 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例)
正常人胃肠道内有少量气体,一般为100 ~150 ml,当胃肠道内积存的气体过多时,就会感觉腹胀。纳子法,又名纳支法[5],是以天人相应为基础,结合人体经脉循行,气血流注原理,配以十二支配属脏腑,按时开穴的一种方法。根据子午流注之纳子法所描述的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时间规律,卯时(05∶00 ~07∶00)、未时(13∶00 ~15∶00)分别为大肠、小肠功能旺盛的时间段,在这两个时段内加强刺激相对应的耳穴,对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其实施方法和器具很多,随身灸因其操作简便安全,不影响患者活动,无灸灰飞扬等特点为患者乐于接受,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6]。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首次肛门矢气时间与腹胀消除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肛门矢气时间明显缩短,腹胀消除效果更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纳子法耳穴埋籽联合随身灸治疗对减轻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腹胀效果明显。提示通过联合作用,使得患者首次矢气时间明显改善,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效缓解了患者腹胀的发生。通过此方法,可以缓解患者不安的情绪,有助于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纳子法耳穴埋籽与随身灸相联合,减轻妇科腹部手术术后腹胀,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周 肖,赵若华,俞婷婷,等.加用耳穴贴压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腹胀的临床研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1):19-21.
[2] 谢 薄.多功能艾灸仪联合耳穴埋籽对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8-119.
[3] 杜宁娜,施丽娟,张宗蔚.应用纳子法耳穴埋籽促进子宫全切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3,33(10):1729-1730.
[4] 李文红,徐燕红.耳穴埋籽治疗妇科术后腹胀的疗效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2):27-28.
[5] 刘 建,苏美意.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3,33(10):92-93.
[6] 余国红,汪永坚,唐娅琴.持续质量改进降低随身灸致烫伤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12):1417-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