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历史实践与当代启示

2015-04-22 01:21华璠
亚太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马列主义大众化延安

文/华璠

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后,在学术界引发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热潮。然而,中国共产党早在延安时期就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了相当的探索,并切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延安时期是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我党成功实现局部执政的历史阶段,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的发展的重大历史阶段。对于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研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经验,具有重大意义。

一、延安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实践

(一)实行多层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根据当时群众文化程度和角色层次的不同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

第一,对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党员干部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仅要掌握理论、研究理论,还要向人民群众宣传理论,因此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显得特别重要。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分为干部学校教育和干部在职教育,方式主要是开展学习运动,提高理论水平。学习的内容以马列主义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军事战略学、实时政治学等。1938年5月5日,共产党在延安创立了第一所专门学习、探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学院——马列学院,着重培养理论干部。随后,中央又在延安及周边地区,创办了马列学院、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等干部学校。当时我们不仅仅存在培养党务、政务工作者的院校,还存在培养军事、司法、医务、文艺、外语、自然科学工作者的院校。即便在一所院校内,也有分初、中、高三种不同层次,并且施行不同的教学层次,学理论、学科学技术、学科技,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学科种类的干部教育新体系,既与当时的客观需要与形势发展相适应,又为革命事业培训和储备了大批干部。

在对干部的教育工作中,中央倡导党内主要干部亲临各校主持教务、授课,毛泽东、李维汉、董必武、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同志都曾亲自到一线授课、做报告。毛泽东教育干部:首先要树立一个坚定的政治方向。虽然我们现在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但是我们党的性质没有变,要加强警惕,防止非马克思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蚀。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团结一致打败日本侵略者,大家的思想认识都要统一到抗日救国这一主题上。其次,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真心实意向群众学习,“群众才是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如果不了解这个概念,就不可能得到基础的知识。”[1]再有,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指出“在职干部群众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该确定把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作为中心点,以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方针。”[2]于1942年开始的整风运动,更是一次存在普遍意义的马列主义的教育运动。这次大规模的理论学习与思想整顿,大大提高了全体党员的理论水平,使广大干部比较明确的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互结合的基本方向。

第二,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还在延安时期时,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全中国内名声和实力的不断发展壮大,有大批青年学生向往并且奔赴延安红色圣地。这些青年学生拥有各不相同的家庭背景、人生经验和思想教育。要将这部分从旧社会走出来的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中国革命坚强的勇士,需要加强对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党中央先后建立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等专门学校,来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的信仰共产主义,从始至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在一切时候、一切情况下都能做到不动摇,为了抗战胜利和人民的利益不怕磨练,不怕牺牲。其次,紧跟时代,关注时事,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实事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授方式,并组织带领学生参观访问,参于拥护军民拥护政权等有益的社会运动中,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生产劳动,培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课程设定上,既存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比较基础的理论课程,又有为了解决时下革命和建设实际存在的问题的实践训练。抗战初,延安各院校每周都安排有两个课时的实事政策学习,在晚自习时组织大家阅读报刊、讨论分析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通过形势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独立分析形势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对普通群体的马列主义大众化教育。马列主义理论只有普及于群众才能化为巨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替代武器的批判,所有物质力量也只能采用物质力来摧毁。但是精神理论一旦人们掌握之后群众也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3]中国共产党带领的革命如果想争取胜利就必须得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于此同时也有必要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宣传教育。但是对于文盲、半文盲的普通群众来说,直接和他们进行马列主义理论的教育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也只能把马列主义理论转化为大众所能理解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对他们进行政治启蒙。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成立了青年团、政治动员宣传团、剧团等,奔赴四处进行广泛的政治宣传。针对大多老百姓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等特点,采用电影、歌曲、戏剧等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将抗战与革命的思想融入进去,例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排演的秧歌剧《兄妹开荒》,西工团创作的《向劳动英雄学习》《拥军花鼓》等,百花齐放的文艺宣传工作,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启迪了他们的政治觉悟。

总之,在各种文化教育形式的影响下,广大民众的民族救亡意识、阶级意识都日渐增强,自觉投入到支援前线和社会生产活动中,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提出惠民政策,树立亲民形象,维护群众利益

延安时期,党在对人们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努力维护老百姓的实际利益。长期以来,延安及陕甘宁边区经济政治文化落后,仅仅依靠理论宣传教育来动员人民进行斗争,是不实际的。针对这一点,毛主席早有预料,他指出“我们如果是仅仅拉动人民进行战争,别的工作一点也不作,结果能不能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呢?答案是不能。如果我们要取得胜利,必然还要做相当多的工作,例如解决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个人健康问题,家庭问题,必须从解决群众生活中切实存在的困难着手,要让他们真实体会到党是为人民服务、谋得利益的,从而体会并支持党提出的方针与政策,党的革命事业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4]针对边区财粮紧缺,人民负担重的现实,党中央实行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领导方针,组织军人与群众进行大生产活动,并且大幅度进行精兵简政。同时推行减租减息和税制改革政策,减轻了人民负担,增长了农民的收成,强化了党和人民的联系。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边区上得群众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并对党和政府也更加信任和爱戴。

不仅如此,党还注重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给予民众以选举、言论、集会、结社等政治权利,并广泛地动员民众参政议政。从1937年5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全民普选。采取灵活多样的选举方式,比如投票法、画圈法、投豆法等,成功解决了选民不识字的难题。党在陕甘宁边区推行的民主政治,从边区到各级政府的成员都由选举产生,人民切实感受到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

二、延安时期的经验对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启示

当前,我们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新的矛盾和困难。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多元化;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海量信息广泛传播,不少低俗文化以及其他思想主义思想侵入我们的生活,导致社会诚信缺失、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在部分人群中大受欢迎,严重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马列主义大众化的教育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分析研究延安时期的马列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今天推进马列主义大众化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树立亲和大众的态度,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和影响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条件

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如果不加以解释说明,它就很有可能成为高高在上的理论。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中要饱含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站在人民的角度考虑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理论,他们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努力使理论符合大众要求,增强理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在理论的宣传普及中,理论宣传工作者要放下架子,与人民站在一起,平等的交流探讨,用事实说话,做到以理服人,不强制不强求,使人民真正理解、相信马克思主义。

(二)发掘适合大众的形式,努力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

理论形式的好坏对理论传播效果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一种理论内容好,形式也要好,才能有实效。当代马克思主义要大众化必须走通俗化、具体化的路子。

通俗化是大众化的重要前提。延安时期,艾思奇针对人民群众的种种疑惑和问题,用通俗的笔法,写了《大众哲学》一书,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了浅明的解说,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在当代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同样需要把艰涩的理论通俗化,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说和教育,使人民能够听的懂、学的进。

具体化是大众化的基本要求。首先,具体化要有针对性,要分众。在今天,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观念各式各样,人们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不能指望一种形式就能满足所有大众的需求。根据不同的地域、行业、年龄段的人,要有不同的形式,注意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其次,具体化要求生动。当今社会,文化传播载体多种多样,这给我们进行大众化教育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我们要把理论教育与不同的社会群体的关注点结合起来,把理论融于文学、艺术、影视、广告等形式之中,利用多重现代媒体的辐射作用,寓教于乐,让人民群众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并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大众实践中总结经验丰富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来源于实践的理论。如果不作社会调查,就不可能客观真实的了解实际,更不可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才有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才指导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当代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进入21世纪以来,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紧结合,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在实际工作中的新经验,不断创新丰富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贯彻到底。

[1]毛泽东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9.

[2]毛泽东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2.

[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9.

[4]毛泽东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6-137.

[6]毛泽东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4.

猜你喜欢
马列主义大众化延安
《马列主义五大名著汇刊》:见证刘少奇寻找真理之路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走进延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