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华,邓国英,周 栋,周 栩,李凯歌,张永兴*
(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 200080;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25)
医学生基础至临床转型能力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赵庆华1,邓国英1,周 栋2,周 栩1,李凯歌1,张永兴1*
(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 200080;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25)
目的:研究医学生学习习惯与临床学习能力之间相关性,指导完成基础到临床学习转型;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的20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配合访谈调研,所得数据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桥梁课程学习对临床转型有重要作用,进行基础临床相联系的学生转型期适应较快;结论:多种教学模式及临床思维的培养可能会加快适应临床转型。
医学本科生;临床转型期;基础课程学习;相关性分析
长期以来,“基础—临床—实习”的三段论模式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金科玉律”[1],曾为我国医疗队伍的壮大和人民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2],但是这种模式导致的基础与临床脱节等弊端限制了医学人才的培养[3],逐渐变成医学教育发展的“瓶颈”。
国外研究表明[4],医学生职业发展有两个关键时期,一个是本科过渡到医科阶段(西方普遍采用“4+4”医学教育模式),另一个便是基础转入临床阶段,称为“临床转型期”。在我国,前者可以通过医学入学教育等加以克服;而后者则是目前医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首要难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于医学生基础课程学习习惯的调查来分析影响临床转型期的相关因素,指导医学生完成基础到临床学习的转型,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1.研究对象。问卷调查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五年制20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访谈调研则根据问卷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补充,探讨其作用与不足。
2.研究方法。问卷设计参考Gulielmino编制的《大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量表(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scale,SDLRS)》[5]和我国学者蔡太生等编制的《文科大学生学科兴趣问卷》[6],结合医学生实际情况形成《医学生本科生基础至临床学习转型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调查问卷》。以“临床课程难易程度”和“临床学习适应快慢”两个指标来反映医学生临床学习能力。采访调研结果以陈述的方式列出。
3.统计学处理。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为94.5%。入选仅参照随机原则。11份未完成的问卷中4份问卷因为关键性项目缺失不能使用,1份问卷因为抽中学生因病请假无法完成,但就其余6份未完成问卷分析显示,临床学习能力同其余189份问卷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1.基础课程学习习惯对临床学习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性。调查显示,仅有4.8%的学生始终坚持基础联系临床;37.1%的学生在学习临床课程时经常联系疾病的发病机制,47.1%的学生习惯同基础课程内容联系,这些学生临床学习适应时间明显短于其他学生(见表1)。
表1 基础课程学习习惯对临床学习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性
2.临床见习对临床学习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性。调查表明,57.1%的学生喜欢临床课程后见习;但仅有25.9%的学生在见习之前会做相应知识准备;32.2%的学生表示“在见习过程中经常能发现并解决问题”,这些学生在临床课程学习适应性方面要明显优于其它学生(见表2)。
3.其他个人因素对临床学习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性。调查显示,在选择学医的动机方面,89.4%的学生喜欢学医,47.3%的学生在见习时便开始感觉自己“是一名真正的医生”,为患者排忧解难;这些想法都促使其在临床课程的学习上更加刻苦。另外,53.4%的学生喜欢观看医疗题材剧,有趣的是,这部分学生临床学习能力要高于其他学生。
表2 临床见习对临床学习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性
研究发现,36.5%的学生临床课程适应时间为2周以内,18.5%的学生这个时间为5-6周甚至更长;只有19.0%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很快适应临床课程学习,34.9%的学生认为临床课程比基础课程容易。
1.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学习脱节现象严重。研究显示,很少有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时与临床问题相联系,同样在临床课程的学习中,主动同前面基础课程联系的学生也不多。针对前者,国内外普遍采用早期接触临床的方式对低年级的本科生进行临床意识的建立和培养。而对于后者,国外学者建议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来加强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衔接[7],我国亦有不少研究发现PBL教学可以实现所学知识的整合与融会贯通[8]。
2.临床见习对缩短临床课程学习适应时间作用明显。研究表明,临床见习对临床课程学习帮助很大,但74.1%的学生见习前没有相应知识准备。访谈显示,一方面,临床课程知识繁多而课时短,学习进度太快,缺乏预习;另一方面,临床见习教学模式死板,未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针对前者,国内尚游等[9]学者提出通过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Organ-System-Based Curriculum Model,OSBCM)结合“精选、精讲、精练”的教学方法避免冗长的临床课程堆积,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而对于后者,国内沈敏等[10]学者提出通过加强规范化带教培训,采用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多种带教模式提高临床带教效率,引进循证医学促进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
3.个体差异性对临床学习能力影响很大。不同价值观和人格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作用突出[11-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国内高等医学院校中率先开展本科生班导师制度[13],班导师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在专业规划、临床思维和科研思路培养、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给予指导。自从2010年实施以来,班导师工作制作为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在本科生“教”与“学”实践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医学本科生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向临床学习阶段转变的“转型期”中出现了适应慢、学习动力不足以及临床思维和意识缺乏等问题,传统的“三段论”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因为基础与临床脱节、理论学习枯燥乏味、临床学习缺乏重点等弊端而亟待改善。因此,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并用以及有意识地对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可能会帮助医学生建立和培养临床思维模式,加快适应临床转型。
[1]刘 曦,顾扬顺,童剑萍,等.高等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的途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5): 687-689.
[2]文冠华,丁 康.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与学位改革和发展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7,28(11):52-54.
[3]杨开明.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投资政策的改革与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2):75-78.
[4]吴健珍,陶立坚.中美高等医学教育的比较[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32(11):1244-1251.
[5]Hoban JD,Lawson SR,Mazmanian PE,et al.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Scale:a factor analysis study[J].Medical education,2005,39(4):370-379.
[6]蔡太生,阳锡洲.文科大学生学科兴趣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5):462-464.
[7]Meltem Huri Baturay,Omer Faruk Bay.The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on the classroom community perceptions and achievement of web-based education students[J].Computers&education,2010,55(1):43-46.
[8]周忠信,陈 庆,林艺雄,等.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医学与哲学,2007,28(15):72-74.
[9]尚 游,金 鑫,张锦英,等.“精选、精讲、精练”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2014(10):84-86,89.
[10]沈 敏,张 华,吴利平,等.关于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一点思考与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5):1049-1051.
[11]赵庆华,邓国英,周 栋,等.网络文化对医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6):1-2.
[12]张永兴,周 栋,王玉元,等.骨科创伤学PBL教学模式对临床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 (10):90-92.
[13]黄 钢,陆斌杰,张艳萍,等.构建以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医学教育新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PRICE医学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1-3.
G465
A
1002-1701(2015)12-0078-02
2014-11
赵庆华,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从事医学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30210)。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1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