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宏
(大连歌舞团 辽宁 大连 116000)
艺术想象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呈现
侯佳宏
(大连歌舞团 辽宁 大连 116000)
舞蹈艺术想象贯穿舞蹈创作的始终。舞蹈艺术形象具有具体性、情感性、虚构性的特点,编导在艺术想象中要遵循其特有的规律。艺术想像在舞蹈作品创作中常用的手法有夸张、典型化、粘合及拟人等。
艺术想象;舞蹈创作;规律;手法
舞蹈艺术想象具有具体性、情感性、虚构性等特点。
(一)具体性。具体性是指舞蹈艺术家通过具体的的个别感性形象,经过艺术想象将其创造性地组合形成新的一系列意象,并在艺术家的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可感的画面。为了创造具有鲜明个性的舞蹈艺术形象,首先编导想象的形象要具有独特的个性,其次舞蹈演员在诠释艺术形象的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丰富艺术形象的内涵,进而使舞蹈艺术想象中的艺术形象更加独特、生动、真切。
(二)情感性。没有情感的舞蹈艺术形象是不存在的,编导在艺术想象中渗透着自己对社会、人生、自然、艺术的感悟与情感,通过情感将一个个孤立的形象串联起来,以情贯通,以情渲染,让自己的艺术形象感动自己,感动观众。高尔基说:艺术的本质是赞成或反对的斗争,漠不关心的艺术是没有的”。①“赞成或反对”就是指对现实的态度与情感。编导要具有在想象中与自己的艺术形象体验别人情感的能力,具有在想象中与自己所要创造的形象同呼吸、共命运的能力。
(三)虚构性。舞蹈创造的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而是一个艺术幻象的世界。鲁迅说过:“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②如舞蹈作品中的天堂与地狱等形象,都是编导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舞蹈艺术想象要符合艺术形象本身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符合生活现实的客观规律。第一,舞蹈艺术想象要符合艺术形象本身。艺术不仅需要感觉和感性,而且也需要对形象的想象,舞蹈中塑造的艺术形象一旦在艺术家的头脑中形成,便具有了其自身发展的逻辑依据。如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塑造了一位扭秧歌的老艺人形象,用典型化的手法深刻地描绘了老艺人一生的心路历程。③第二,舞蹈艺术想象要符合创作主体的人格。每一个舞蹈编导都是个性化的主体。没有个性,便没有特征,没有特征便失去了具体的感人因素。第三,舞蹈艺术想象要符合现实生活的客观规律。编导在艺术创作中,以生活表象为材料,遵循生活表象的客观规律,通过艺术想象、联想和幻想,运用概括和集中的方法,赋予形象强烈的情感和和鲜明的态度,从而创造出完整而有意义的艺术形象,表现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情感。第四,舞蹈创作对演员舞蹈艺术想象的启发。舞蹈演员是舞蹈艺术想象在传达过程中的中心环节。舞蹈编导不仅要在创作构思上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同时还要启发演员的舞蹈艺术想象,让其在表演中不断丰富情感,使艺术形象更加丰满。演员既要展现舞蹈编导的创作构思,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升华编导的构思,塑造出感人的舞蹈艺术形象。④因此,一部舞蹈作品呈现的想象空间也取决于舞蹈演员的艺术想象能力。
编导在舞蹈艺术创作中,还是有一些基本方法的。
夸张,是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故意增大或缩小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突破自然事物的樊篱,突出某种特性,强调某种感情,通过非现实的分解与综合,使之变形,从而产生新的形象。
粘合,是把两种或以上的客观事物或形象粘合在一起的创作方法。但这种粘合不是简单的附加,而是要在每种事物特性的基础上赋予新事物全新的特性。
典型化,是艺术家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生活材料,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在艺术加工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来。⑤
拟人化,是指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想象,把人的思想、感情、行为赋予所描述的事物上,通过人的肢体语言,配以音乐、服装、道具等创造出形神兼备、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创造主客体融合、美轮美奂的艺术境界。
注释:
①高尔基.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58.
②余秋雨.观众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教育出版社,2005.102.
③贾安林.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0.
④威尔逊.表演艺术心理学[M].李学通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120.
⑤季水河.文学理论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8.
侯佳宏,女,辽宁大连人,单位:大连歌舞团,职位:舞蹈编导,职称:三级演员,方向:舞蹈演员,编导。
J704
A
1007-0125(2015)03-01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