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金慧慧
掘金黄金期
○ 文/本刊记者 金慧慧
丽影霓裳,宝马香车,稳定的内需是化工盈利的重要原因。 供图/CFP
优化原料与产品结构、稳定产品质量、确保装置安稳运行,炼化企业抓紧时机大力掘金。
难挨的2014年终于过去。2015年上半年中国化工市场捷报频传。
5月,抚顺石化实现盈利5.02亿元,创下自1999年重组改制以来月盈利额度历史新高。今年前五个月,抚顺石化累计实现利润1500万元,比去年同期减亏16.12亿元,终结了连续四年大幅亏损的历史。
4月起,兰州石化连续两个月实现盈利,5月的盈利额达4.6亿元,创2009年以来月盈利额度新高。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那些在去年低迷的形势下仍保持盈利的企业,如镇海炼化、茂名石化等更是如虎添翼。
化工市场进入了“黄金期”。
化工市场能够全线飘红,是客观大势的成全,更是企业主观努力的结果。
为了在“黄金期”多赢利,化工企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在去年炼化企业全线亏损的时候,优化是企业扭亏减亏的法宝;在顺风顺水的当下,优化是企业掘金的利器。
同去年一样,优化的重点还是资源。这是因为原油成本占到炼化企业整体生产成本的90%以上。所以虽然现在原料成本较低,但优化的着眼点第一还是原料。
“事前算盈”是齐鲁石化的原料选用原则,经计算有效益的原料才能进入生产装置。为抓住当前有利的生产时机,齐鲁石化的优化会更加频繁。公司层面每两周召开一次,各分厂每一周召开一次,而车间只要有需要随时都会进行优化。
在上半年的一次经营活动分析会上,齐鲁石化通过对比发现黄岛大炼油的轻烃不仅价格较低,而且以它为原料生产出的产品附加值较高。于是,齐鲁石化就开始大量采购轻烃,加工比例由10%提高到20%。
资源来源需要优化,资源利用也是如此。
镇海炼化利用SPYRO等优化软件,不仅对所有乙烯原料进行优选,而且对同一类原料按来源的不同进行优选,确定每一种原料的最佳操作点。以液化气为例,镇海炼化通过分析不同来源的液化气分子组成,确定产出液化气进裂解炉效益前三名装置是轻烃回收、三重整、三常,进而最大限度使用这三套装置产出的液化气进裂解炉。
为了把宝贵的资源吃干榨净,充分挖掘原料的潜质,广州石化发挥大炼油小乙烯的原料优势,将优化工作做到了极致。广州石化克服了裂解装置连续运行到第5个年头的困难及原料轻质化带给装置的瓶颈,通过创新优化方案,开发了“2+2+2”“1+3+2”“2+3 +1”“1+2.5+2+0.5”和“4+2”“3+3”等多种裂解模式。
这一串让人读起来很吃力的数字这样解释。
广州石化裂解装置共有7台裂解炉,正常情况下投用6台裂解炉。“1+2.5+2+0.5”模式是指1台石脑油,2.5台轻石脑油,2台尾油,0.5台轻烃。如此一来,一台裂解炉会进两种不同的原料。这种裂解炉复合投料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使原料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每台裂解炉进料负荷大约为每小时13吨,而炼油区轻石脑油的量除了满足2台裂解炉的要求以外还略有富余,但又满足不了1台裂解炉的最低投料要求。由于轻石脑油的裂解性能非常好且市场价格较低,所以采用1台裂解炉2种进料的复合投料模式,将轻石脑油与石脑油搭配裂解,拓宽了裂解炉的原料适应性。
不只是原料,广州石化还把优化的目光投放在产品上。
5月,丙烯价格约为6300元/吨,聚丙烯价格约为8000元/吨,二者的价格相差了约1700元/吨。把丙烯的单体变成聚丙烯,每吨要增加成本约六七百元,抛开成本不计,生产聚丙烯的附加值也在1000元/吨以上。广州石化聚丙烯装置的生产能力是12万吨/年。为提高产量,广州石化将装置负荷开到14.4万吨/年,每年多生产2万多吨。按照1000元/吨的附加值计算,只聚丙烯一项就能创收近3000万元。
通过超负荷生产创效必须破除装置产量瓶颈。为解决这个问题,广州石化优化了下料系统,将原来的单条下料系统改造为两条下料系统同时运行。这一创新目前在国内尚属前无古人之举。
处在发展黄金期,各个企业当然是卯足劲儿忙生产,以期不负韶光。在产品丰富、价格相差不大的时候,质量决定产品的命运,也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
“产品质量是拴住市场的首要因素,质量不停波动会直接逼退客户。”广州石化化工二部部长陈卓立深知质量稳定对处在市场黄金期的重要意义。
要保持产品质量稳定,需要在生产管理上做功夫。
工艺卡片是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相当于生产法规,超出工艺卡片的范围是违法行为。为了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广州石化制定了严于工艺卡片的内控指标,从原材料的准入到工艺参数的控制,每一项标准都更加严格。
上半年广州石化收窄了塑料加工的熔融指数,将工艺卡片0.5的标准波动范围缩小到0.2。这对操作工操作的稳定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提高操作工的责任心,广州石化专门组织班组长回访客户,倾听客户的反馈。
“有些客户反映不同批次的同类产品质量有变化,归根结底是由参数控制波动引起的。客户的反馈对员工来说是个触动,回来后他们会更加留心。”陈卓立说。
和广州石化一样,齐鲁石化严格的质量管控标准也在塑料产品生产上得到了体现。
因性能不同,林林种种的塑料制品需要由品类众多的原材料加工制作,于是塑料牌号切换成了炼化公司的家常便饭。性能差别较大的产品进行切换会直接影响目标产品质量。同时,切换过程中会产生过渡料。与目标产品相比,过渡料价格低,同样的能耗下减少过渡料便是节约成本。
仅6月一个月,齐鲁石化聚丙烯装置就定下了8个不同牌号的生产计划,平均不到4天就要切换一次牌号。为减少切换对目标产品质量的影响,齐鲁石化塑料厂制定了《合成树脂产品牌号切换管理办法》,对5套聚合装置产品牌号的切换路线进行了“固化”,量化了每次切换过渡料产量,尽可能减少性能指标差别较大的牌号切换,使切换过程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生产过程严格控制,产成品出厂时质量这根弦依然紧绷。齐鲁石化严格执行化工产品“五不许出厂”的规定,严把产品出厂质量关。为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特殊使用要求,齐鲁石化对耐热聚乙烯管材料、通信电缆料等增加了出厂检测项目。不仅如此,公司塑料厂还在产品包装车间聘任了30名兼职质量监督检查员,定时对产品外观质量进行抽检,发现异常产品及时隔离,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这是一个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可供选择的衣食住行的品类众多。炼化企业角色反转,由挑剔用户变成被用户挑剔,早就告别了“一个牌号打天下”的时代。在行情好转,企业纷纷开足马力扩大生产的时候,如何抓住挑剔的客户?
镇海炼化打出的是差异牌。
“差异化战略就是做好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比如说现在共聚料和拉丝料价差较大,就应该重点拓展共聚料的市场,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镇海炼化副总经理徐涛说。
近几年我国聚烯烃产能激增,仅2014年就有380万吨聚丙烯、160万吨聚乙烯的新增产能投放。新增产能同质化严重,通用产品泛滥,价格一度被拉得很低。为寻找新的市场突破口,镇海炼化2010年开始制定聚烯烃三年滚动计划,持续调整聚烯烃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性能。经过四年半的努力,镇海炼化聚烯烃实现了产品差异化、牌号系列化、效益最大化。
为了保证市场黄金期的装置平稳运行,炼化企业加大了巡检力度。 摄影/郎 勇
2015年1月至5月,镇海炼化三套聚烯烃装置产品差异化工作增效超6969万元。
燕山石化打出的是创新牌。
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和卫生问题更加关注。我国塑料行业进口依赖度高达20%,尤其是一些特种牌号很难达到生产标准。引进生产工艺是条解决途径,但成本较高,更麻烦的是等我们引进工艺开始生产时,国外同行又升级了工艺,生产出的产品既可以替代我们正在生产的产品,又具有价格优势。
自主创新才是王道。
为填补国内涂层级LDPE树脂的空白,作为国内唯一可生产食用级合成树脂产品的石化企业,燕山石化采用特有的釜式法生产LDPE,年产量可达18万吨。其中,涂层级LDPE树脂的产量占据装置产能的80%以上。目前,燕山石化以涂层级LDPE树脂为原料生产的包装材料部分销往欧美。
顾客是上帝。在争夺市场的攻坚战中,兰州石化更加重视与客户建立长期互信的合作关系。
娃哈哈公司是兰州石化的合作伙伴。最近与娃哈哈的合作却让兰州石化计划处处长陈勃犯了难。娃哈哈瓶装水的瓶盖料采用的是国际采购的模式,兰州石化是它众多的供应商之一。近期兰州石化并没有接到娃哈哈的订单,但由于其他供应商一时无法供货,娃哈哈便转向兰州石化求援。
拉丝料和瓶盖料价格相同,但生产难度较低、成本也较低。由于没有接到瓶盖料的订单,兰州石化优先选择了生产拉丝料。
面对眼前利益和长期合作伙伴的两难,陈勃最终选择了调整生产,保证娃哈哈的瓶盖料供应。“在长期的合作中,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互信和共赢的关系,哪一方有困难我们都协商着解除对方的燃眉之急。虽然利润不一定高,但这种合作让人觉得很踏实。”
事实证明陈勃的牺牲是值得的。兰州石化在产品切换时多生产了1000吨的产品,娃哈哈照单接收了多出的订单。
茂名石化另辟蹊径,联合作战。
作为生产单位,茂名石化之前只管生产,产出产品后华南销售公司全权负责销售。这样的打法已然不成。如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埋头搞生产不抬眼看市场只会让产品堆积如山。炼化企业必须明白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产品最赚钱。
茂名石化以前从华南销售公司获取信息,再结合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市场走向。现在为提高研判的准确性,茂名石化的计划部门和华南销售公司一起参与分析,取得共识之后修改计划,及时生产出市场所需的产品。
为了更好地配合,双方还制定了“以销定产,以产促销”的原则。现在华南销售公司颇感压力,茂名石化每天跟踪销售进度,通过控制库存督促销售公司加快进度。为使销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茂名石化选择性地施压,让销售公司在效益较好的产品上投入更多的力量。
“销售业绩好不好取决于营销水平。”廖昌勇认为,提高营销水平可以扩宽产品销路。“销售公司乐意去销售那些好卖的产品,但是好卖不一定效益好,我们还是要从效益出发,多销售效益好的产品。”为提高销售份额,占领更多的市场,茂名石化增加了产量,刺激销售公司卖出更多的产品。
上半年很多炼化公司炼油和化工双双实现了盈利。对于炼化一体化的公司来说,炼油和化工互补更容易放大市场的黄金效应。
广州石化乙烯规模比较小,改造后设计年产乙烯量只有20万吨,但炼油区原油加工能力较大,年综合原油加工能力可达1320万吨。于是,广州石化充分发挥大炼油的优势,将炼厂价值较高的物料送到化工区,利用下游装置进一步加工。
现在苯产品的价格走高,广州石化利用乙烯原料轻质化后下游汽油加氢装置、芳烃抽提装置及碳五装置的富余加工处理能力,将原炼厂外卖的含苯汽油、重整碳八等产品中抽提出里面高附加值的苯及二甲苯;碳五装置发挥装置余量,利用炼厂的碳五拔头油生产发泡剂。这些工作基本上不需要增加新的人力和物力,可以达到很好的增效目的。
镇海炼化的乙烯生产能力远大于广州石化。围绕着统筹石脑油资源利用的路线,镇海炼化利用分子化管理进一步发挥炼化一体化的优势。镇海炼化副总经理徐涛表示:“以价值引领不断深化分子管理应用,进一步统筹石脑油资源利用路线,提高产品收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是现在镇海炼化重要的创效手段。”
炼油生产以馏分分离为特点,乙烯生产则以分子反应为特征。镇海炼化变传统的“馏分管理”为创新的“分子管理”,将账算到了每个“分子”,让每一个分子价值最大化。
为不断优化“分子管理”路线,镇海炼化统筹碳一到碳五资源的利用路线,先后改造投用了碳五分离设施,打通了催化、重整、轻烃回收等炼油装置副产的干气、富乙烷气等原料,将它们直供乙烯裂解炉流程,使低价值的炼厂轻烃资源成为了优质乙烯原料。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每年仅100万吨的石脑油缺口问题,用一套炼油撑起了赛科和自身两大百万吨级大乙烯,而且成为了炼化一体化效益的“源泉”。
为抓住机遇创效益,今年上半年很多炼化公司装置的开工率达到了100%,而装置负荷甚至超出了100%。正值夏季,高温天气对装置平稳运行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就算市场形势再好,企业优化再到位,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一切辛苦都等于零。
为了不让非计划停工耽误生产运行,今年上半年抚顺石化把精力集中在改善装置性能上。为确保装置实现高负荷、长周期、平稳高效运行,抚顺石化成立了装置长周期运行、液化气裂解、丁苯污水改造等攻关组,先后解决了低密聚乙烯装置脱气仓顶部滤袋堵塞、高密聚乙烯装置撤热、汽油加氢装置不达产等难题。特别是成功在线更换了乙烯装置汽油汽提塔再沸器,消除了高负荷长周期平稳运行的瓶颈。
在龙头装置实现高负荷长周期生产的同时,抚顺石化下游各主要生产装置也均实现了高负荷长周期平稳生产,特别是低密聚乙烯装置已连续运行165天,又一次刷新该装置高负荷长周期平稳运行的历史记录。
广州石化也创造了小乙烯持续运行的最高纪录——连续安全、稳定运行52个月。这源于装置运行的严细管理。
巡检是炼化企业日常安全运行管理的重中之重,以前常规的巡检主要为操作工巡检。但是,随着设备的长周期运行,问题在仪表、电器等设备上显现得更加突出。为确保设备、仪表、电器的安全可靠运行,广州石化制定了五环联检制度,由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仪表人员、电器人员及维保单位协同巡检。五环联检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装置进行巡检,弥补了操作人员巡检不到位的缺陷,防止设备因长周期运行而出现突发事故、事件。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