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2015-04-20 12:36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人大附中远程教学信息化

人大附中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是建设先进的数字校园,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奠定基础;创建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超前开展网络学习和网络教育,推进教学模式变革;大力开展远程教学活动,探索跨校选课、协同培养新模式。

● 学校基本情况

人大附中是一所享誉中外的著名中学,学校先后被授予“北京市首批重点中学”、“北京市首批高中示范校”、“全国劳技教育先进校”、“全国现代技术教育示范校”、“国家级体育传统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NOC信息化教育实验学校”等,刘彭芝校长被誉为当代教育家。

刘彭芝校长认为:“信息化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占领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制高点。自己的理想是建一所世界一流的学校,这样的学校要有一流的现代教育技术,要有懂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一流人才。”

人大附中的办学目标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办学理念是“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学生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

作为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人大附中的教育信息化始终坚持育人为本,以人大附中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在人大附中的办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

人大附中的信息化建设在数字校园建设、基础教育资源开发、网络教育和远程教学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建设成果,曾获“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工作单位”的光荣称号。

● 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概况

一直以来,人大附中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始终致力于教育信息化的超前探索。1995年开始多媒体教学;1997年建成学校第一个互联网站;1997年开始网络化教学,1998年开始国际间远程教学;1999年开始实施数字图书馆和学校教学资源库工程;2000年建成国内中学规模最大的网络阅览室,成立学生网络俱乐部和网络安全社;2001年启动数字化校园工程,建成国内首家学生网络实验室。

2002年人大附中启动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中学(网络)教育示范工程”,成为全国范围内参与投标并唯一中标的中学。2003年启动无线网络教学示范项目,建成国内首家虚拟科学实验室和设计技术教室。2004年启动国家基础教育知识网格研究工程。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八大部委联合下发了CNGI“基于IPV6的国家基础教育网格应用示范”课题任务书,人大附中、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图书馆、长沙一中共同承担本课题的研发任务。2008年12月3日由人大附中承担的CNGI“基于IPV6的国家基础教育网格应用示范”项目通过验收,成为IPV6教育网络的国家级骨干节点。

在此基础上,人大附中发起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其宗旨是将人大附中和其他优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社会分享,以实现社会责任的最大化。至今,联盟成员已达4000多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众多学校和师生从中受益。为了更好地发挥联盟资源的优势,刘彭芝校长领导下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与国务院参事汤敏领导下的扶贫项目“常青义教”一起,计划通过网络,联合退休中小学教师,共同对偏远贫困地区学校的教师、学生提供远程义务培训、讲座、答疑等长期不间断的扶贫活动。2009年人大附中联合39所全国知名学校共同承担国家应用示范项目: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试点工程。

2012年4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一行到人大附中调研,对人大附中的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2012年6月,人大附中成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校之一,并应邀参加了9月份教育部组织的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展,展出的主题就是人大附中创立的“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2013年5月,“双师教学”活动和“网上国培”项目在人大附中启动。2013年6月,人大附中IT服务模式在海淀区进行推广学习。2014年10月,我校因积极参与网络安全教育被北京市公安局授予“网安启明星工程特别贡献奖”。我校积极参与“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 并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特别是在2012年和2013年由学校袁继平老师指导的栾思飞、石浩然同学荣获总决赛特等奖“NOC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刘彭芝校长、翟小宁校长被评为“NOC信息化教育创新校长”。

● 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

1.建设了先进的数字校园,为人大附中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1)基础设施

人大附中建设了先进的数字校园,为人大附中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目前,人大附中校园网拥有近6000个信息节点,3000个信息终端,100台各类应用服务器,100TB数据存储能力,同时为近700名教职员工和近6000名学生提供网络服务。

2011年学校全面建设无线网络,为物联网、智慧校园和移动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2013年,人大附中成立信息科研培训中心,开设信息技术培训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2)应用系统

人大附中因特网站最早开创于1997年1月,几乎是国内中学最早建立的因特网站之一。官方网站经历了多次重大改版,丰富了大量内容和功能,也为学校各部门的宣传、招生和选课起到了关键作用。

行政办公方面,早在1999年底,学校便建设了先进的Exchange邮件系统并一直坚持到现在,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办公效率。随后,财务、人事、教务、学籍等部门率先实现了信息化。2010年,学校开始建设人大附中校内信息平台和协同办公系统,整合各部门的信息化应用,目前该平台已经上线并取得重要突破。

教学方面,人大附中在丰富的教学资源的支撑下,建设了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研究性学习平台、Moodle个性化学习协作平台,先进的学籍管理、自动化的阅卷系统和成绩分析系统,不仅如此,人大附中还为教学部门建设了一大批先进的教学实验室,如虚拟科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等,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远程教学是实现教育公平、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技术手段。人大附中大力开展国内外远程教学活动,探索跨校选课、协同培养新模式,在远程教学领域一直超前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德育方面,人大附中建设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体质健康测评系统和师生互动社区。学校为学生提供班级网站服务,每个班级可以通过班主任向信息中心申请建立班级网站,让学生们可以获得更多自主交流的网络空间,使信息化的建设成果向学生延伸。

2.创建了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资源建设,一直将教育资源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设了庞大的校内教育资源库。为促进课题成果的推广,回报社会;为了更好地完成国家基础教育网格应用示范课题,以研究促进应用,以应用推动研究,实现对全国各地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集成和共享。2005年12月19日,人大附中依托“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应用试验专项:基于IPV6的国家基础教育网格应用示范”课题,经教育部科技司批准同意,发起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

该联盟的主要目标是依托“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应用试验专项“基于IPV6的国家基础教育网格应用示范”课题,以此为基础,通过网格计算技术,实现对全国各地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集成和共享。

目前,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首师大附中在海淀区教委的领导下,开始进行跨校选课和学分认定试点。试点成功后将进一步在联盟内推广,这将延伸“通过网络共建共享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广度和深度。

3.超前开展网络学习和网络教育,推进教学模式变革

网络教育是拓展办学空间和学习时空的有效手段。人大附中在2003年1月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致力于网络教育形式的研究。2003年4月,非典型肺炎肆虐京城,由人大附中研发中心开发的“人大附中远程教育网”应运而生。作为空中课堂的延续,北京市教委委托人大附中等学校策划并参与了2003年暑期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学习环境的维护,在暑期继续为北京市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学习指导。作为北京市教委“空中课堂”课堂在线指定网站,人大附中远程教育网在“非典”期间免注册、全开放,向北京市、全国所有中学生提供免费同步教学服务,为北京市中学生停课不停学做出了贡献。

4.大力开展远程教学活动,探索跨校选课、协同培养新模式

远程教学是实现教育公平、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技术手段。人大附中在远程教学领域一直超前探索。早在1998年4月底,人大附中和加拿大渥太华里德高中实现了基于国际互联网方式的远程多媒体交互式教学。1999年12月,人大附中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实现了基于ISDN方式的远程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美方将此次活动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世界直播。美国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美国参议员特发来公告表示祝贺。

目前学校的远程交流活动十分频繁,很多交流活动已经常规化。远程教学的广泛开展为国内外中学的相互学习、相互提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运作模式

1.著名教育家刘彭芝校长亲自参与推动信息化建设

人大附中的信息化发展,不管是第一个校园网站的建立,还是远程教室的建设;不管是网络教学的开展,还是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成立,都离不开刘校长的大力支持和亲身参与。

十五期间,人大附中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中学教育示范工程”。人大附中与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一起参与了课题的研究开发工作。2010年11月29日,为表彰该项目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及应用效果,由国务院为人大附属中学和刘彭芝校长颁发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国家科技方面的最高奖项,人大附中也成了全国中学中首次获得该奖项的学校,这表明人大附中在信息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2.以需求为导向,建设了一支跨学科、跨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团队

学校领导在一开始就认识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校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的事情。学校虽然在工作职能上分别成立了电教中心和信息中心,但是具体到信息化建设项目上一般都是由副校长牵头,成立一个由有关各方组成的项目小组,群策群力,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把握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使得信息化建设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

3.以服务为核心,与一流的IT公司合作,提高了IT服务质量

人大附中信息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就是很早就引进了专业的IT服务团队,进行IT服务外包的实践。人大附中信息中心非常重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一直把服务支持工作放在信息化建设的前面。

为此,人大附中信息中心和神州数码合作,引进专业的IT服务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IT服务流程和服务手册,成立了专门的IT服务中心,为全校教职员工提供维修、培训、数据中心维护等一系列便利,使信息中心的人员有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项目建设、应用推广和课题研究等方面。大家各取所长,相互促进,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以快速成长和发展。

人大附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未来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方向,也为人大附中自身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人大附中的办学成绩和信息化建设赢得了社会普遍赞誉,在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已成为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一面旗帜、一个品牌。

猜你喜欢
人大附中远程教学信息化
人大附中早培班九年级周思言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只要你来过,就会永远怀念
个性化信息服务与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的创新发展趋势
远程教学交互平台及监督平台设计思考
机械电子专业课程的网络教学与实验
人大附中:“神校”甩“牛校”几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