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敏
● 当前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有形式却没实际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本意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所制作的课件教学信息过于丰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教学效果。
2.没有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部分教师虽然能够有效地将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并在教学中应用,但是与传统教学相比,只是多了一种媒介而已。在教学中学生只是听众,师生间缺乏互动,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知识灌输模式又回到了传统的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 提高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1.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容易忽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把握,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要注重以教材的内容为主导,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要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将其作为教学的主体。
例如,在讲解“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要以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为基础,通过视频播放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100以内的加减法。视频中“小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买了35元的东西,手上有一张50元和6块钱的零钱,如何去计算呢?”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回想起与妈妈或者爸爸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因此,学生积极地学习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数学思维。
2.全面利用多媒体辅助功能,增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除了文字功能以外,还具有图像、声音、视频等诸多的综合性功能。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只注意到了多媒体的文字功能,忽略了对其他功能的运用。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的综合功能有效展开教学。
例如,在讲解“有关加法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视频和音乐来辅助教学。首先播放视频,随着轻松欢快的儿歌,视频中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有三只小猫、四只鸭子、五只青蛙、六只猴子、七只海豚等。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爱的几种动物,然后设计一道关于加法的应用题”。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能引导学生进行趣味性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的各种功能,更好地辅助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在讲授“计算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将圆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等,当分割的次数越多,组成的图形也就越来越接近长方形的形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很快理解相关知识,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参与,跟随教师进行更多的分割,明白了圆的面积公式的含义。这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成功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