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转身·开拓

2015-04-20 09:13龚和德
上海戏剧 2014年8期
关键词:京剧艺术

龚和德

七月上旬,我应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和我的母校上海戏剧学院的邀请,专程赴沪,观赏了学院优秀青年教师赵群的京剧专场演出,并出席关于张(君秋)派艺术的研讨会。这两项活动给我的最大收获,是对赵群有了新的认识,可谓刮目相看。与赵群相识约有十六年,堪称“老朋友”,其实对她的艺术经历、艺术追求所知甚少。上海戏剧学院特为这次演出和研讨,编印了一本“赵群艺刊”,题为《青春之路》,郭宇副院长亲为作序。奉读之后,深感赵群虽然年轻,其艺术生活却相当丰富,而且胸怀大志。以此为线索,我又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拟以选择、转身、开拓三个概念,对赵群的青春之路作一概略性描述。

我对赵群产生过影响的是她的选择。1998年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去北京国际票房玩,见一漂亮的小姑娘在唱张派名剧《状元媒》,坐在我身边的票房主人钱江先生,还有张君秋大师的老搭档、名小生刘雪涛先生,都对小姑娘的唱啧啧称奇。唱毕,我招呼她过来交谈,才知道她是天津市艺术学校的毕业生赵群,将要进天津京剧院青年团工作。我说:你去上海谋求发展吧,那里正缺张派青衣呢!钱江先生也赞成,愿出车资。没想到,过了些日子,她父母陪着她到舍间来当面称谢。赵先生祖居天津,到赵群已是第四代京剧人了。赵群十岁进戏校,十二岁就被校方发现有嗓音优势,安排到张门弟子李近秋老师那里主攻张派青衣。十四岁已被吸收参加“张君秋艺术生活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在开幕、闭幕式上有彩唱和清唱,从此与多位张派名家建立了长期的学习关系。十九岁那年,校方为赵群在中国大戏院举办了她生平第一次专场演出,剧目就是《状元媒》。二十岁在台湾与邓沐玮合演全本《秦香莲》,引起轰动。喝海河水长大的赵群要离乡背井,心里不会没有纠结。还是父母促进她下决心闯上海。她是经过了两次考核,于1999年4月,由林宏鸣总经理把她作为青年人才引进上海京剧院。

进入上海京剧院之后,幸运加勤奋,使她获得了许多展露才华和提升自己艺术实力的机会。在剧院支持下,先后参加了三项全国性赛事:一是全国张派艺术青年演员选拔赛,45名选手参赛,赵群获金奖(共两名)榜首;二是文化部主办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在130名选手中45名获一等奖,赵群为其中之一;三是2001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复赛211名,决赛50名,九个行当的25名演员获最佳表演奖,其中青衣5名,赵群是最年轻的一个。赵群连连金榜题名,为剧院、为上海争光,荣获“上海文化新人”和“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并被选为上海市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理事。这都表明,她在上海已经扎下根来。

在剧院里,赵群不挑不拣,无论新戏老戏,主角配角,有机会绝不放过。刚到剧院不久,就在新戏《贞观盛事》的首演中饰郑月娟,虽是配角,却是引发冲突的焦点人物。作曲家高一鸣先生用张派旋律为她设计了唱腔,使她很快地把握了角色的神韵。后来又演过《曹操与杨修》中的鹿鸣女。还在现代戏《一方净土》、《映山红》中担任角色。她对现代戏的人物塑造实在不适应,曽被导演骂哭过。但这个剧院的文化氛围、创造氛围和团队精神,对她产生了深刻影响。她越来越明确:要在这样的创作环境中生存,传统的积累一定要深厚,艺术的观念一定要更新。

为了实现第一个目标,除了深化学习张派剧目外,还要扩大对非张派的京剧传统剧目的学习,以至由京剧扩及昆曲,她向华文漪、梁谷音、张洵澎等多位名家学习了七八出昆曲折子戏。所以赵群在剧院和媒体合办的《梨园星光》专场演出中,既演张派拿手戏,又与上海昆剧团的青年才俊黎安合演了《百花赠剑》。“提起此剧来头大”,它是程砚秋早年要演的《女儿心》中的一折,1958年文化部组织京剧团访问北欧诸国,由俞振飞与言慧珠合演《百花赠剑》,请团长程砚秋指导排练。程大师排完此剧就病故了。后来言慧珠校长把此剧传授给了张洵澎:张老师又传授给了赵群,这戏十分珍贵。因为赵群有良好的昆曲基础,所以在当时文化局马博敏局长的倡导下,又与昆曲王子张军合作排演了“京昆两下锅”的青年版《桃花扇》。赵群还受到台北新剧团的特约,与李宝春先生排演了5出新戏或“新老戏”,在两岸观众中留下良好印象。最近,赵群盘点了一下,她在戏曲舞台上,传承加原创,大大小小,一共演过了60多个角色。称她为年轻的“老艺人”,不算过分。

为了实现第二个目标,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理论水平,积极参加由组织安排和自己报考的各种学习。如果说,考进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和参加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基本上属于组织给予的宝贵的学习机会,那么,2007-2010年攻读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更属强烈的深造愿望。学习期间,她还有幸参加了卢昂导师组织的两轮国际导演大师班的“工作坊”培训。她学的是西方表导演经验和理论,想的是中国戏曲如何洋为中用,激活传统。例如学习西方教授的“视点”训练法之后,深感:“中国戏曲的程式积累,是老前辈们金字塔式艺术创作的顶部精华,其塔身的动作基础和塔底的创作根源,因为缺乏理论总结的支撑,逐渐被我们后学者忽略丢失了。研究视点训练,加以改进而运用到戏曲基本功的训练上,可以减少儍练、盲练,有可能帮助我们找回已经失去的金字塔全身。”硕士毕业后,她还写过文章,总结收获,发表在《上海戏剧》上。

2010年,赵群突然从上海京剧院调到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从舞台走上讲台,从演员变成教员,这个转身,使许多亲朋好友感到意外,甚至为之惋惜。我也没有机会向她探问究竟。但我有两点估计:一是她在剧院里会觉得有点“窝”。她是心气很高的人,而剧院人才众多,轮到为她打造代表作,不知猴年马月。二是她对从事教学工作,心里不会发怵。早在转身之前若干年,她已经在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图书馆东方讲堂、上海人大京剧社等单位,做过许多讲习京剧、普及京剧的工作。她是表演系、导演系双料研究生,是充分知性化的京剧专家。对于走上讲台,用上海戏曲学院郭宇院长的话来说:“既有积累,又有能力,更有自信。”到了学院以后,她担任《经典剧目》和《戏曲创造角色》两门主课,能胜任愉快,还为研究生开设《戏曲程式》选修课。到学院不久,在全国同行评比中,获得两次优秀教师奖。她是学院里最年轻的“正高”,“年轻而又资深,成了她一块招牌”。endprint

这次赵群在学院和上海剧协支持下,举办《青春路》个人专场演出以及召开张派艺术研讨会,可以说是赵群面向未来,开拓进取的一个积极信号。对此,我有三点解读。

(一)坚守讲台,又要适当兼顾舞台。专场演出用了《状元媒·宫中》、《玉堂春·三堂会审》两出唱工重头戏,再加一出新剧《团圆梦》(可称《大豋殿》后王宝钏的难眠之夜,还不够成熟,表达了赵群的创新意向),是向观众表示:我仍是一个走在“青春路”上的实力派演员!看了这场戏,不能不承认,赵群的唱工,在同辈青衣中是少有的好!当时,我还想起两年前萧雅文化公司成立十周年晚会,内有一出《沙家浜·智斗》,萧雅反串胡传魁,场上自然哄动,关栋天饰刁德一,唱得响遏行云,如此强手,也没有“欺”了赵群的阿庆嫂,照样掌声阵阵。我听见时任艺术司司长的董伟问《中国戏剧》赓续华主编:“她(指赵群)是梅花奖吗?”答:“还没有呢!”从表演艺术讲,当了教师,自然是二线演员了,但教师不放弃舞台,对于教学工作有很大好处。诚如郭宇院长所言:“学院一直倡导教师的艺术能力与教学能力的双突出,这是艺术教育的特色和规律。”这种艺术能力,只有不脱离创作,不脱离舞台,才有可能继续增长,并给教学带来新鲜经验和新的活力。学生观摩教师的示范演出,可以获得言述知识之外的更深层的默会知识。所以我觉得,学院支持教师办专场,支持教师艺术能力的增长,以提高教师在戏剧界的知名度,是正确的、必要的。各种评奖机制,也应公正地评价和鼓励教师的艺术能力,将有利于新生力量的培养。

(二)以讲台和舞台两种形式,更有创造性地把京剧传播到海外去。赵群依托上海戏剧学院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曾随学院去过欧亚十多个国家推介京剧,也带回来许多荣誉。这里,只强调一点,赵群立志要以中国京剧青衣的“好声音”来吸引和征服外国观众。她在国外演出的由孙惠柱改编、郭宇导演的《朱丽小姐》,90分钟的戏,唱腔近四分之三,其中临末朱丽自绝时的大段【反二黄慢板】独唱达25分钟,其剧场气氛,极像西方歌剧的咏叹调,听得西方观众如痴如醉。经过赵群的沟通有一位美国的杰克教授,还把张派《西厢记》成套唱腔,用在波士顿戏剧学院的教学中。赵群认为,不能满足于让外国观众只惊叹京剧的武打技巧和华美的服饰脸谱,还要想办法让他们真正欣赏到京剧的声腔之美,这才是更有深度的文化交流。她特别愿意继续在这方面作探索、开拓。

(三)探索、研发充分女性化的京剧旦角之美。旦角是表现女性之美的。在京剧史上,旦角的辉煌,都是男性艺术家创造的,这笔艺术财富必须很好地继承。而当下及未来的旦角扮演者多为女性(只可能有少数男旦)。如何发挥女性优势(包括克服女性弱点),使旦角艺术获得新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以赵群为主持人的“张派艺术传习研究工作室”,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举办过九期“旦角流派研究——名师讲堂”系列讲座,保留许多名师的口述史料和艺术经验。工作室作为一个平台,将继续邀请名家尤其是女性名家来思考、探索、交流如何结合女性条件,扬长避短,创造出更多更符合现代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女性形象。罗怀臻先生在研讨会上说得好:“艺术院校不应该是戏曲表演的后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戏曲表演的前沿,它不仅承担着传承的重任,也应承担着研发的重任。”我记得早在2005年,也就是九年前,赵群带着一股年轻人的锐气,对一位记者说:“女演员拼命模仿舞台上男人装出来的女人,无论是唱腔还是形体,亦步亦趋,唯恐克隆得不像。新世纪年轻的女演员们,要敢于在舞台上展示女人天然的美,使京剧的旦角之美更加女性化。”这竟成了她担任教学工作以后的一个自觉的学术课题。这种研发工作只有结合新创作来进行,极富于挑战性,也极有现实的、未来的意义。

在《青春之路》的尾页,赵群写了两句话:“回眸前路,星光点点;立足远眺,执教扬帆!”她没有虚度年华,可以自豪;她的艺海扬帆,得到领导、同仁、朋友、学生的支持,充满信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京剧艺术
红灯记(根据现代京剧样板戏改编)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京剧掀开新篇章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京剧的起源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