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知识经济的文化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目的。因此,在的音乐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师生交流互动渠道,培养创新性的音乐人才是新时代音乐教学的需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音乐教学更是如此。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创新实践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严峻而现实的课题。在广泛阅读我国当前音乐教学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音乐教学在创新教学中的不足,进而提出优化音乐教学的途径。在层层深入的论述中,试图为音乐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精神;艺术性
当前,在多元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竞争愈演愈烈,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创新型人才是成功的重要筹码。在音乐教学中,如何通过独特的文化载体和艺术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试做初探。
一、音乐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实施,音乐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创新环境、互动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大力推进了音乐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师、学生、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层面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艺术仍显不足。
在教师层面,囿于传统教学思维,部分教师仍然把教学重点放在技能培训、知识要点的落实上。对于音乐教学需要更深层次挖掘的价值观、审美观、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即使成绩优异,熟练掌握知识要点,但是缺乏对作品的深刻领悟,难以与作品融为一体,更难以延伸主体感受,诠释作品的深层意义。
在学生层面,长期浸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生,渐渐丧失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多只能机械的演绎作品,缺乏充分的情感体验,在作品创作中难以突破。另外,在教学层面,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活学生的创作“因子”。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从培养人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提升音乐教学的艺术性。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艺术化途径探究
1.以新课标为蓝本,培育创新意识。在音乐教学中,要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意识是前提。以新课程标准为蓝本,着力转变现行教学模式中机械、单一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音乐教材和作品为载体,鼓励进行发散式、体验式教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音乐教学中,亦是如此,针对具体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理解。
2.以作品为媒介,构建多元互动交流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音乐作为培养学生艺术技能,提升审美艺潜能的课程,在教学中,开启学生的创新之门,更需要艺术化的教学手法。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要方式,学生只有在教师提问时,才可能参与互动。这种扁平式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了学生参与互动的几率,使学生与教师一开始就处于不对等的对话地位。
3.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然而,“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无论是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因根据教学文本、学生实际为出发点,灵活选择启发、体验、设问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用灵动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破除固定思维桎梏,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形成创新型思维习惯。其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创新尝试,融入创新氛围是关键。根据音乐启智审美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设置富有创造性尝试的教学,让学生敞开心扉,徜徉陶醉在音乐作品之中,让每一个细胞感受到作品之美,在感悟、品味、学生充分浸润的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即兴演奏、旋律改编、相关作品的创作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音乐教学的艺术性尽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之表现得淋漓尽致。
4.创新文本,强化校本教材研究。作为提升学生艺术技能、培养学生审美潜能、促进全面发展的课程,音乐课程更需顺应时代的发展,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课程设置中,课程要符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审美需求、情感体验,要有足够的空间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然而,就目前音乐教材在设置安排中还存在诸多弊病:内容陈旧乏味、结构层次单一、训练要素不全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认知程度、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因此,积极参与新课标、新课程改革,改变音乐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建设,轻视情感体验、参与互动的教材设置,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回归。同时,研发校本音乐教材、乡土音乐教材,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本学院的理论层次、教学风格、文化韵味,自主选择契合学生发展实际、符合学生审美“胃口”,本土文化韵味浓厚的校本教材。在校本教材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提出制定的建议意见、动手参与文本的筛选、选编。在校本教材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了认知、体验,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创造体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5.以实践为基础,丰富情感体验。“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对于音乐来说,生活就是音乐创作的源头活水。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在深深扎根在生活的沃土,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同样,也只有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的作品,才能在岁月的磨砺中,沉淀、升华,获取认同与赞许。
只要用心发现,善于利用,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适宜音乐教育的媒介、载体、题材。泉鸣溪涧、风吹松涛、雨打芭蕉、虫鸣鸟叫、马蹄声声、渔舟唱晚、日暮寒鸦……都是音乐教育最生动的“教材”,让学生沉浸在这样的场景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感悟、体会,情景交融,天二合一,在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后,创作灵感将汹涌迸发。在这样的场景下创作的作品,因为源于最真实的生活,源于最真实的情感流露,往往是佳作,是最感动人的作品。因此,音乐教育应该回归本源,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学生融入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在实践和体验中培养创新的精神、提升创新的能力。
三、结语
从课程的功能角度来说,音乐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具有独特的作用。然而,由于音乐注重个体的品味理解、独特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更需要艺术性。在的音乐教学中,要坚持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回归主体地位,凸显师生交流互动艺术,加强校本教材研发,以生活为载体,让学生有充分的情感体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齐标.论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渠道J].武汉大学学报2010(32).
[2]吴晓.普通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艺术育,2010,06.
[3]魏丹娇,刘玉金.论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大舞台,2010,06.
[4]赵丹.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4.
作者简介:马麟(1993-),男,天津,民族:汉,学历:在读本科生,单位:军事交通学院军事物流系,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及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