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庚
(井冈山大学教育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日趋增加[1](P69-76)。 关于就业难问题,有研究者从大学生本身角度进行了探讨。刘雪莲[2](P2)认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化,当代大学生的职业期望仍然保持着精英教育时代的许多特征,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态度和择业观念不切实际,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Freeman指出,职业期望是构成选择理论的基础,是影响行为决策的个人因素[3](P156-157)。 由此,许多研究者开始探讨大学生的职业期望问题,以期能够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辅导。
虽然已有许多研究者探讨了大学生职业期望问题, 但以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大学毕业生[4](P63-71)[5]。诚然,对毕业生职业期望的研究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更好地实现就业。但是,大学期间是职业期望形成的重要时期[6],而不限于大四毕业时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低年级才可能是形成职业期望的重要时期。对整个大学阶段各年级学生的职业期望进行研究,可能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事实上,近来许多关于职业期望的研究已经不再仅仅针对毕业生[7](P56-58)[8]。
在当前就业形式日趋严峻的环境下,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如何帮助地方高校大学生择业,不仅成了各地方高校管理部门、乃至各院系的一项关键任务,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地方院校、院系与专业的生存。教育部明文规定,地方高校“在年度招生计划安排中,对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专业应严格控制或减少招生规模”,认为应该“加大就业经费投入,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9]。因此,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期望进行分析,有助于地方高校相关部门制定合适的就业促进政策,根据大学生的心态进行针对性的就业辅导。本研究将分析地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期望,以便为地方院校管理部门以及各院系在对学生进行就业辅导时提供实践指导。
被试为某地方高校大学生746名,年龄20.61+ 1.50岁,其中大一至大四分别为 252、110、218、166人,男性374,女性372人;家庭为大城市、中小城市、 乡镇与农村的分别为 28、161、120、434人,3人未填写;文科222人,理科350人,工科141人,医科33人。
本研 究 采 用 的 是 吴 谅 谅 与 李 宝 仙[10](P18-23)编制的大学生职业期望量表。该量表包含210个条目,主要根据凌文辁、方俐洛和白利刚[11]的职业价值观量表条目改编而成,由大学生判断其对自己在未来选择职业时的重要程度,然后在5点量表上进行回答,1=不太重要,2=一般重要,3=有些重要,4=重要,5=很重要。但由于该量表编制过程中只有154名被试,因此本研究对这21个条目重新进行了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所有项目的因素负载都在0.40以上,并且发现可以抽取3个因子,可分别命名为声望、发展与福利因子;声望因素反映择业时考虑的主要是工作单位的声望与地位,发展因子反映的是择业时考虑的主要是工作是否有挑战性、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而福利因子反映的是择业时考虑的主要是工作单位的福利待遇和稳定。各因素均分越高,反映该因素在择业时越重要。在本研究中,这3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6、0.81和0.52。
此外,本研究还同时调查了大学生对毕业时的薪水、工作地点与单位性质的期望状况。
采用随机团体抽样的方法把问卷发给被试者,使用统一的指导语,以不记名的方式答题,现场收回问卷。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46份。
应用SPSS13.0进行数据的管理与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与 χ2检验。
总体来看,地方高校大学生在择业时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发展因素(M=3.94,SD=0.67),其次是福利因素(M=3.60,SD=0.85),最后是声望地位(M=3.16,SD=0.75)。
为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期望的特点,我们对不同年级与专业大学生的职业期望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1。
表1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声望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p=0.033),职业发展与福利期望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比较发现,只有大四学生比大三学生在择业时更看重声望因素(p=0.003)。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声望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事后比较发现,工科比文科与理科以及医科比文科与理科都看重声望因素(p<0.01),但文科与理科之间以及工科与医科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专业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期望薪水存在显著差异(χ2=50.96,df=12,p<0.001)。 文科与理科学生的期望薪水大多在2000-4000元之间(65.8%与57.2%),工科与医科学生的期望薪水大多在4000元以上(66.9%与63.6%),详见表2。
表1不同年级与专业地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差异比较
不同年级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期望薪水存在显著差异(χ2=49.60,df=12,p<0.001)。大一与大二学生中几乎有1/3的学生期望毕业时的薪水在5000元以上,而大三与大四学生则有63%的学生期望薪水在2000-4000元之间,详见表3。
表2不同专业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期望薪水分析
表3 不同年级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期望薪水比较
(四)地方高校大学生期望工作地点分析
不同专业学生的期望工作地区存在显著差异(χ2=36.78,df=15,p=0.001)。文科学生较期望毕业时能去东部沿海或内地中小城市工作(58.1%),理科学生期望的工作地点主要是东部沿海与内地省会城市(58.2%),工科与医科学生则大多是北京、上海、深圳以及东部沿海地区(61.7%与 48.2%),详见表 4。
表4 不同专业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期望工作地点统计
表5不同年级地方高校大学生期望工作地点统计
(五)地方高校大学生期望工作单位分析
不同专业学生的期望工作单位存在显著差异(χ2=137.13,df=15,p<0.001)。 文科学生期望的工作单位主要是国家机关与学校(56.8%),理科学生则主要是国有企业与学校(50%),工科学生主要是国有企业与民营大企业(65.2%),而医科学生的期望工作单位则主要是国家机关与国有企业(78.8%),详见表 6。
表6 不同专业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期望工作单位分析
不同年级学生的期望工作单位也存在显著差异(χ2=121.29,df=15,p<0.001)。 大一与大二学生期望的工作单位主要是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50.4%与60.%),但是大三中则有42.7%的人希望能够去学校工作,大四则有将近半数的学生希望能够去国家机关与国有企业(47%),详见表7。
表7不同年级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期望工作单位分析
不同年级学生的期望工作地区存在显著差异(χ2=21.19,df=15,p=0.027)。 4 成以上的大一与大二学生期望毕业时能去东部沿海或开放城市工作,但是大三与大四则大概有4成的人愿意在内地省会或中小城市工作,不过他们之中也大概有1/3的人希望去东部沿海地区,详见表5。
?
总的来看,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期望水平中等偏高,且在择业时首先看重的是发展因素,其次是福利因素,最后才是声望因素,这与其他对大学生职业期望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7](P56-58)。 从这一结果来看,2010年代大学生在择业时考虑的因素与1990年代和2000年代并无多大差异。凌文辁、方 俐 洛 和白利刚[11](P342-348)的 研 究 表 明 ,1990 年 代大学生的择业标准是在看重自我发展的同时,也看重福利、待遇方面的条件,而对于工作单位的级别、地位、知名度等反映工作单位的声望与地位因素的重要性排在最后。 2000 年代的研究[7](P56-58)也同时发现大学生择业时最为重视的是能否发挥自己的才能、收入待遇如何,而将声望地位放在最后。此外,不管是哪个年级,也不管是文科、理科,还是工科或医科学生,在择业时考虑的因素排序都是先发展,然后是福利,最后才是声望因素,并不存在差异;只不过,在声望因素上,大四学生比大三学生更为重视一些,工科与医科比文科与理科更重视一些罢了。
本研究除了从总体方面考察地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外,还详细分析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期望的薪水、工作地区与期望工作单位性质,以便更具体地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从期望的薪水来看,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期望薪水似乎有点高,尤其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即使期望月薪比大一大二低的大三大四学生,也差不多有1/5的学生期望月薪在5000元以上。从这一数据来看,似乎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期望月薪不那么实际。湖北省人社厅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分析报告[12]表明,2013年本科生平均月薪期望是2791元,而企业月薪报价平均数也仅仅是2663.5元;但是在本研究中,大四学生中大概有67.5%的人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大一的学生中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高达80.9%,大二甚至高达88.2%;此外,从各专业学生的分析来看,工科与医科学生的期望薪水比文科与理科更高,他们的期望月薪大多在4000元以上(66.9%与63.6%)。因此,从这一数据分析来看,地方高校应该在职业辅导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现状,以免期望月薪过高,避免在就业时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
从地方高校大学生期望的工作地区来看,不同专业学生的期望工作地区存在显著的差异。相对来说,工科与医科期望去北京、上海、深圳地区的学生大概占1/5,比文科与理科学生的比例更高;但是不管是哪个专业,选择最多或次多的都是东部沿海省会或开放城市,表明东部沿海大中城市或开放城市是地方高校大学生的首选之地;除了工科外,文科、理科与医科学生中大概都有34%-40%的学生愿意在内地省会或中小城市工作,这也表明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择业地区不再仅限于发达地区。但是,从各年级的选择来看,我们又发现北京、上海、深圳以及东部沿海省会或开放城市在地方高校大学生中的巨大吸引力。在本研究中,大一、大二、大四的学生首选这两个地区的学生都在50%以上,大二的比例最高,高达61%,大三的学生稍微低点,也占了40%。由此来看,在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辅导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就业地点的选择放宽一些,不要仅限于发达地区,对内地中小城市也可以考虑,以便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根据对期望工作单位的性质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地方高校大学生比较期望的工作单位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和学校,选择民营与外资企业的相对较少。不过具体来看,不同专业与不同年级的选择倾向还是存在差别。工科与医科的学生大概都有近一半的人选择去国有企业,而文科与理科则相对较少,文科甚至仅占10.8%;但文科与理科中都有近1/3的学生选择去学校工作 (文科与理科分别为37.4%和25.7%),这可能与专业性质有关。相对来说,学校选择文理科的学生较多,而企业选择的较少。从以上分析来看,各专业的学生选择工作单位的时候还基本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来选,表现得较为理性。但是从年级的角度来看,学校职业辅导的工作就需要加强了。我们发现,不同年级的单位选择具有较大的差异,大一与大二学生期望的工作单位主要是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50.4%与60.%)),但是大三中则有42.7%的人希望能够去学校工作,大四则有将近半数的学生希望能够去国家机关与国有企业(47%);不管是哪个年级,对于民营中小企业的选择比例最高的是大四,为28.3%,最低的为大三,仅为12.9%。由此看来,学校的职业辅导需要引导学生将就业单位的选择拓宽一些,不再仅仅盯着国家机关与国有企业,还应该考虑民营企业,毕竟现在许多民营企业也需要人才,地方高校大学生在民营企业中也有发展的机会。
总之,本研究详细分析了不同专业与不同年级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择业期望,发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择业期望上存在一些差异,那么职业辅导就不能仅限于等大学生快毕业时进行,而是应该从大一、大二就开始,让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以便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1]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4).
[2]刘雪莲.大学毕业生职业期望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7.
[3] Freeman,R.B.The Market for College-Trained Manpower:A Study in the Economics of Career Choice [M].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Press,1971.
[4]韩翼祥,翁杰,周必彧.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决策和职业期望——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07,(3).
[5]李飞.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职业期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6]杜屏.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及其个人影响因素[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桂林.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2005.
[7]林良章,蒋怀滨.大学生职业期望现状的调查研究——以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心理学专业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8]杨泽明.师范类大学生职业期望、人格特质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R].教学[2003]6号.
[10]吴谅谅,李宝仙.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3).
[11]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3).
[12]湖北省人社厅. 湖北发布2013年上半年才市供求信息分析报告[R].201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