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适应性与手机互联网依赖的关系研究

2015-04-20 01:44陆梦颖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人际适应性显著性

张 岩,陆梦颖,韩 鹏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大学生适应性与手机互联网依赖的关系研究

张 岩,陆梦颖,韩 鹏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互联网依赖现象日益严重。本文运用高信度、效度的测量工具,研究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的目前现状以及适应性与手机互联网依赖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提供参考。

大学生;适应性;手机互联网依赖

2015年,工信部发布了2015年第一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通告显示移动电话用户为12.94亿户,移动宽带用户达到6.4亿人,其中4G用户已达1.62亿户[1]。随着移动互联的高速发展,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大学校园中的“手机低头族”数量呈急速递增趋势,在大学校园中,无论是在食堂、宿舍还是教室,都可以看到大量的“手机低头族”在用手机看微信、刷微博、看视频。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其调查研究的大学生样本中有23.5%同学已经对手机产生了依赖[2]。所谓的手机依赖又称手机成瘾,指的是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3]。随着手机依赖想象的逐渐蔓延,手机依赖问题已经成为继网络成瘾之后,备受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前人关于一般网络成瘾成因的研究很多,其中R.A.Davis提出的病态因特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认为社会孤立和缺少社会支持导致了一般因特网成瘾行为的增加[4]。当大学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当他面临全新复杂的社会环境能否很好地适应,将会影响其大学学习和生活的顺利开展。研究发现,大学生人际适应、自我适应和学习适应都能够预测大学生的网络成瘾[5]。研究还进一步显示,大学生在人际适应过程中遭受种种压抑、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一般会出现诸如孤独、忧郁、社交焦虑等消极人格特征,更促使其倾向于到网络中寻找精神寄托和社会支持,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6]。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适应性和一般网络依赖关系的研究,然而手机互联网依赖和传统一般网络依赖还是有所差异的。智能手机的普及和3G、4G网络的高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移动互联使用的便捷性和手机用户的使用粘性,这些都更容易增加大学生手机互联网成瘾的风险。但是,关于大学生适应性和手机互联网依赖之间的关系却鲜有研究,本次研究拟了解目前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的现状,并考察适应性和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的关系。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3份(94.33%)。其中,男生126人,女生157人;大一学生69人,大二学生73份,大三学生70人,大四71人;城市生源153人,乡镇生源130人。

1.2 研究工具

1.2.1 手机成瘾指数量表

采用Leung的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MPAI)[7],该量表是基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有关成瘾的诊断进行编制。量表共17个项目,四个维度:失控性、低效性、戒断性和逃避性。在17个条目中,对其中特定8个条目做出肯定回答,即被界定为手机依赖者。本次研究中,总量表一致性系数为0.901,各分量表一致性系数在0.812~0.885之间。

1.2.2 中国大学生适应性量表[8]

采用卢谢峰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共有66个项目,7个维度,分别为人际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职业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项目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5级计分。本次研究中总量表一致性系数为0.816,各分量表一致性系数在0.758~0.891之间。

1.2.3 数据收集及分析

本次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实施测量,由研究者和熟悉问卷调查的相关专业本科大学生担当主试。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工作。

2 主要结论

2.1 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被调查的283名大学生中,手机互联网依赖得分最低17分,最高81分。共筛选出手机互联网依赖者99名,占样本总数34.98%(表1)。

表1 手机互联网依赖及其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2.2 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在适应性水平上的差异分析

按照总分最低和最高27%的原则,将大学生适应性分为高适应性者(总分大于155)和低适应性者(总分小于123),然后以人际适应性水平为被试间变量,分别对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及其各个维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及其失控性、逃避性、低效性3个维度在高/低适应性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戒断性维度在高/低适应性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这说明大学生低适应性者的手机互联网依赖及其各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高适应性者的得分,意味着大学生适应性水平越低越容易产生手机互联网依赖(表2)。

表2 大学生高/低适应性与手机依赖的差异比较

注:**P﹤0.01,***P﹤0.001。

2.3 大学生适应性与手机互联网依赖的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适应性各个维度与手机互联网依赖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适应性各个维度与手机互联网依赖都呈显著性负相关(表3)。

表3 大学生适应性各维度与手机互联网依赖的相关分析

注:*P﹤0.05,**P﹤0.01。

2.4 大学生适应性对手机互联网依赖的逐步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适应性各个维度与手机互联网依赖的关系,以手机互联网依赖总分作为因变量,大学生适应性各个维度得分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和角色适应性依次进入到回归方程,对手机互联网依赖具有显著性预测作用(表4)。

表4 适应性各个维度对手机互联网依赖的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的现状

调查样本中有34.98%的大学生为手机互联网依赖者,这一结果均高于前人的手机依赖检出率[9-10],这说明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互联网依赖倾向越来越普遍。同时,与已有研究一般网络成瘾检出率7.1%~15.8%的结论相比[11-12],手机互联网依赖现象更加严重。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的高速发展,各种社交、视频、购物等手机应用程序大大增加了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粘性,同时手机互联网使用的便捷性更容易促使大学生产生手机依赖倾向。

3.2 大学生适应性与手机互联网依赖的关系分析

研究发现,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的得分在适应性水平上呈显著性差异,大学生低适应性者的手机互联网依赖及其各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高适应性者的得分,大学生适应性水平越低越容易产生手机互联网依赖。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之后,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去适应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且这种适应将会伴随着他们大学4年。适应性较低的同学往往无法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没办法顺利地融入到大学生活中,这个时候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手机游戏、视频、社交软件等逃避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借助于手机互联网来消磨时间。从这个角度而言,学生适应性水平越低越容易产生手机互联网依赖这种现象是可以被解释的。

3.3 大学生适应性内部维度与手机互联网依赖的关系分析

大学生适应性各个维度与手机互联网依赖都呈显著性负相关;同时,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和角色适应性对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具有显著性影响,其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和角色适应性。

3.3.1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对手机互联网依赖的影响

众所周知,大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时间是用来完成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但同时大学的学习特点和以往的学习是不同的,大学中更多是以自我监控为主的学习任务,学习适应性高的大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能够胜任学习任务的转变,更好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反之,学习适应性较低的大学生往往无法很好地适应大学学习,在大学的学习中更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压力,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通过手机互联网来消磨时间,逃避和化解学习上压力和困难。

3.3.2 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对手机互联网依赖的影响

研究还发现,人际适应性能够显著地预测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这与前人的发现是相一致的[5-6]。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如果没有很好地进行人际适应,无法顺利地建立人际关系,为了满足自身社会交往的需要,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手机互联网来扩大自己社会交往的空间,以此来寻找精神寄托和社会支持。正如加拿大学者R.A.Davis(2001)提出的病态因特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认为,社会孤立和缺少社会支持导致了一般因特网成瘾行为的增加[4]。

3.3.3 大学生角色适应性对手机互联网依赖的影响

大学生角色适应性也是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的重要预测变量。角色适应指的是大学生对自己角色、地位变化的适应,这种变化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优势有时将大大消弱甚至消失,少数具有文体、艺术方面特殊技能的学生更容易引人注目,少数社交能力强的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家欢迎的“活跃分子”等[8]。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大学生在角色适应过程中面临一个挑战,如果大学生没法很好地进行大学生角色适应,他们逐渐会对自我产生怀疑和失望,并进而出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为了逃避这种现实的压力,他们往往选择手机网络游戏、社交软件等在虚拟世界中重塑自我,重新树立其自我价值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角色适应性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也是可以被解释的。

4 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现象日益严重,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的得分在适应性水平上呈显著性差异,大学生适应性水平越低越容易产生手机互联网依赖。同时,在提高本科大学生适应性、降低其手机互联网依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有的放矢,着重加强提高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和角色适应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大学生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第一季度电信服务质量报[R/OL].(2015-04-29) [2015-05-01].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3907/n16316572/16567255.html.

[2]黄海,余莉,郭诗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大五人格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4):414-419.

[3]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症[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2):138-139.

[4]Davis R A.A cognitive behavion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1, 17(2):187-195.

[5]梅松丽,葛鲁嘉,寇长贵,等.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件及适应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3):206-209.

[6]杨辰,王文秀,孙晋海.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特征[J].中国特殊教育,2010(8):85-88.

[7]Leung L.Linking Psychological Attributes to Addiction and Improper Use of the Mobile Phone among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J].Journal of Children Media,2008,2(2):93-113.

[8]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9]刘红,王洪礼.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66-69.

[10]王相英.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2):59-63.

[11]倪晓丽,颜虹,陈忠路,等.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5):30-31.

[12]刘琳,景立新,宋光,等.综合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4(12):72-73.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Adaptability and Mobile Phone Addiction

ZHANG Yan, LU Meng-ying, HAN Peng

(Education Department,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Taizhou College, Taizhou Jiangsu 225300, China)

With the popularity of smart phones and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o the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this paper, with high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est tools, we studies the basic feat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aptability and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o reduce th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addiction.

college student;adaptability;mobile phone addiction

2015-06-02

张 岩(1980- ),男,江苏徐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B844

A

2095-7602(2015)10-0162-04

猜你喜欢
人际适应性显著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搞好人际『弱』关系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