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晖,石灵萍,刘志寿
(甘肃临夏州人民医院 口腔科,甘肃 临夏731100)
研究已证实[1],口腔中约有500多种细菌,不注意口腔清洁者的口腔内的细菌达到1万亿个。一般而言,如果口腔细菌微生态破坏,则会使根尖周严重损伤而无法恢复。临床上反复根管治疗仍不能有效清除的根内感染为持续性根尖周感染。研究证实[2],根管内外微生物是引起持续性根尖周感染的主要原因。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即探讨根管治疗后并发根尖周炎对患者持续性根尖周感染病原菌的影响,为其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
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0月来我院行根管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8例,女42例,年龄(60~75)岁,平均(64.3±3.1)岁,诊断符合1999年牙周病分类国际研讨会制定的标准[3]。根据治疗后是否伴发根尖周炎分为并发组40例与未并发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牙均为单根牙,根尖周炎稳定期,无牙髓炎症,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3mm,无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及牙槽骨吸收。排除标准:根尖周炎急性发作期,PD≥6mm,AL≥4 mm,根尖X线片示有邻面牙槽骨吸收,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吸烟史,近3个月行牙周治疗或服用抗生素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唾液采集前清水漱口,生理盐水清除食物残渣,吹干后棉球隔湿、碘酊棉球消毒。在无刺激条件下留取唾液。放于培养基,4℃厌氧袋中保存,1 h内送检行细菌培养。以1mm直径取菌环于培养基上,给予相应的温度及pH值,培养48 h后取合适的菌落进行鉴定。在×1 000显微镜下计数200个菌细胞,共分为球菌、杆菌、梭状菌、丝状菌、弯曲菌和螺旋体6类,以百分比表示。将转种培养基分别接种于牛心脑浸液培养基和胰蛋白酶大豆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条件:氮气N2为80%、二氧化碳CO2为10%和氢气H2为10%的无氧环境,37℃培养3~7 d。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福塞氏类杆菌(bacteroides forsythus,Bf)和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a)的检出率。并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数据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精确概率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组患者致病菌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并发组检出20个菌门,未并发组检出18个菌门。两组患者检出菌属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放线菌门构成比明显高于未并发组(P<0.05);其他菌门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不同组患者致病菌培养情况结果显示:并发组Aa检出率明显高于未并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g、Fn和Bf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不同组患者唾液ALP活性情况结果显示:并发组患者唾液ALP活性明显高于未并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不同组患者致病菌分布情况
表2 不同组患者致病菌培养情况
表3 不同组患者唾液ALP活性情况分析(μU/30 s,±s)
表3 不同组患者唾液ALP活性情况分析(μU/30 s,±s)
组别 例数 ALP并发组 40 194.32±56.65未并发组 40 150.45±89.12 t值 3.938 P值 0.000
临床上根尖周病是指局限于根尖部的牙周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炎症[3]。目前根尖周感染主要采用根管治疗,其主要是通过清除根管内的坏死或坏疸物质,进行适当的消毒,并根管充填去除不良刺激,促进尖周病变愈合。研究发现[4],根管治疗根尖周病的成功率为86.00%~98.00%,有部分患者根管治疗疗效不佳,甚至反复多次治疗仍未痊愈,成为持续性根尖周感染。凌均柴等[5]研究认为,根管中细菌滞留是引起持续性根尖周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更好的了解根管治疗后是否并发根尖周炎患者根管内的细菌情况,可促进研究持续性根尖周感染的发生机制。
本研究分析根管内致病菌分布情况发现,并发组检出20个菌门,未并发组检出18个菌门。两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所占比例均比较高,在前3位。但并发组放线菌门构成比明显高于未并发组,其他菌门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是否并发根尖周炎对根管内菌类分布产生影响,放线菌门比例增高可能增加并发根尖周炎发生风险。王娟等[6]进行类似研究发现,检出132种细菌,分属于21个菌门和96个菌属。在门水平,伴根尖周炎组群落的主要菌门为厚壁菌门[32%(18 534/58 688)]、变形菌门[27%(15 626/58 688)]、放线菌门[15%(8 685/58 688)]和梭杆菌门[8%(4 761/58 688)];无根尖周炎组群落的主要菌门为厚壁菌门[3l%(16 941/55 480)]、变形菌门[27%(14 748/55 480)]、梭杆菌门[10%(5 307/55 480)]和放线菌门[9%(4761/55 480)],两组比较伴根尖周炎组放线菌门比例明显高于无根尖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致病菌培养情况发现,并发组Aa检出率明显高于未并发组。可见Aa比例的增高可能与持续性根尖周感染存在相关性。李欣[7]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根管治疗后伴发根尖周炎对根管内细菌影响发现,无论是否伴发根尖周炎根管内均可检测到细菌定植,但不同菌类构成比有差异,但该研究未进一步通过定性分析了解细菌种类。SETZER等[8]通过基因丰度检测发现,放线菌属在伴根尖周炎组菌群中的丰度和检出率分别为6.00%和100.00%,而在无根尖周炎组中分别为2.00%和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认为临床上Aa感染可表现为慢性肉芽肿,可伴有瘘道形成,其可有硫磺颗粒形成[9],与持续性根尖周感染有相似表现。目前关于Aa在持续性根尖周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其可能与Aa的黏附力、共聚能力以及逃避宿主免疫反应有关。Aa有发达的菌丝,可以与其他细菌发生共聚而形成生物膜样屏障,进而可以避免根管治疗中冲洗等操作的影响[10];此外生物膜样屏障亦可保护Aa进而逃避宿主免疫反应[11]。有研究认为[12],Aa较强的生存能力可以使其在根管治疗后根管内低营养环境中长期生存。
ALP是一种能够将对应底物去磷酸化的磷酸酶,可以进行去磷酸化作用,在碱性环境下最为有效[13]。本研究分析不同组患者唾液ALP活性情况发现,并发组患者唾液ALP活性明显高于未并发组。分析可能与Aa可以促进牙周组织温度、pH值升高,抑制正常有益菌活性,引起ALP分泌增加。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根管治疗后伴发根尖周炎可引起根管内细菌比例改变,放线菌与根管治疗后持续性根尖周感染存在相关性。
[1]袁志红.甲硝唑治疗窦道型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25):103-104.
[2]TRIPATHI NB,PATIL SN.Treatment of class II division 1 malocclusion with myofunctional trainer system in early mixed dentition period[J].J Contemp Dent Pract,2011,12(6):497-500.
[3]BOKHARI SA,KHAN AA,BUTT AK,et a1.Non-surgical periodontal therapy reduce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marker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Clin Periodontol,2012,39(11):1065-1074.
[4]李红,侯本祥.持续性根尖周炎根外生物膜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40(6):754-757.
[5]凌均柴,韦曦,刘红艳.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病因及防治策略[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45(1):52-57.
[6]王娟,唐志娟,李谨,等.根管治疗后伴或不伴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微生物群落的比较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4,49(10):607-613.
[7]李欣.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微生物病因分析的研究现状[J].2010,26(3):437-439.
[8]SETZER FC,SHAH SB,KOHLI MR,et al.Outcome of endodontic surgery:A meta-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part 1: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root-end surgery and endodontic microsurgery[J].J Endod,2010,36(11):1757-1765.
[9]郭惠杰,田绮,高承志.未经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的慢性根尖周炎的细菌学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7(1):71-74.
[10]吴丽华.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89-2790.
[11]周卓君,何宏.2种根管预备系统一次性根充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3,22(01):85-88.
[12]陈青宇,赵越.派力奥联合窦道搔刮术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27):49-51.
[13]MESTNIK MJ,FERESM,FIGUEIREDO LC,et a1.The effects of adjunctive metronidazole plus amoxicillin in the treatment of 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 l-year double-blinded,placebo-controll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 Clin Periodont01,2012,39(10):95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