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2015-04-20 01:39程国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神经细胞康复训练肢体

程国玲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四病区,河南 南阳473000)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后约2/3患者能够存活下来,但是其中1/2伴随严重躯体功能障碍,故对于脑卒中患者改善其肢体功能障碍以提高生存质量尤为重要[1]。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主要依靠早期康复训练,近年来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作为一类全新的康复设备开始应用于临床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复健中,其包含多种训练模式,且可以实时反馈患者的训练数据以修正训练强度及频率,最大程度提升肢体功能及协调性[2]。本研究对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在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神经细胞因子含量方面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接受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CT或者MRI证实为一侧脑卒中受损;②存在一侧肢体功能障碍但是基本生命体征稳定;③认知能力不受影响;④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小脑或者前庭功能受损导致的平衡功能受损;②具有精神疾病及心肺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③病程超过6个月。根据随机分组的实验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一组为接受常规康复的对照组,另一组为接受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52~70岁,平均(58.09±9.66)岁,病程30~75 d,平均(52.17±9.62)d;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50~71岁,平均(57.35±9.17)岁,病程32~76 d,平均(52.37±9.02)d。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具体如下:在安静阶段患者摆放至抗痉挛体位,运动治疗时采用神经促进技术、关节活动训练及肌肉力量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位重心转移、步态训练(对于能行走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入接受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具体如下:MOTOmed智能仪(德国RECK公司,型号MOTOmed-viva2),患者取坐位进行训练,期间根据患肢运动功能情况及时调整训练阻力[3]。对于无主动运动的偏瘫侧肢体,选用被动模式。对于进行主动训练的患者,可以提前进行5min被动训练。整个训练过程采用间歇训练法,当患者在训练中感到疲劳时给予一定的间歇期,根据患者训练后次日反应及时调整运动量[4]。训练频率1次/d,每次持续时间20min,以训练8周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肢体功能 两组患者于康复训练后8周进行疗效评定,包括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测定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Tetrax测定的患肢承重能力(体重分布)、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测定患肢肌张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测定平衡功能。

1.3.2 步行能力 两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后8周,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对患者的步行能力进行评价,同时采用10m最大步行速度测定患者的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

1.3.3 血清神经因子水平 两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前及训练后8周,分别收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 和 神 经 生 长 因 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所得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肢体功能

经8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MAS评分、BBS评分及体重分布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步行能力

表2显示,经8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AC评分、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肢体功能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肢体功能比较 (±s)

组别 FMA评分/分 体重分布/% MAS评分/分BBS评分/分观察组 25.73±2.18 44.01±3.64 3.45±0.52 38.91±4.37对照组 19.87±1.66 37.79±3.05 2.47±0.89 27.65±2.09 t值 6.392 6.927 7.317 8.094 P值 0.007 0.006 0.005 0.003

2.3 血清神经因子水平

两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前的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各组的神经细胞因子水平均呈上升趋势(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接受训练8周后的BDNF、NT-3和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组别 FAC评分/分 步速/(m/min) 步长/m 步频/(步/min)观察组 3.17±0.71 56.61±7.35 0.63±0.11 100.82±9.74对照组 2.85±0.62 47.29±5.68 0.51±0.09 82.15±8.63 t值 5.382 9.734 8.375 8.973 P值 0.012 0.002 0.003 0.003

表3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因子水平比较 (ng/L,±s)

表3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因子水平比较 (ng/L,±s)

组别 BDNF NT-3 NGF训练前 训练前 训练前 训练后8周观察组 9.11±0.93 19.01±2.63 7.01±0.58 11.62±1.43 6.20±0.69 12.77±1.67训练后8周 训练后8周对照组t值9.19±0.89 0.274 13.28±1.71 7.283 7.13±0.63 0.193 9.53±0.99 5.792 6.17±0.71 0.116 8.72±0.83 6.883 P值 0.801 0.005 0.859 0.010 0.914 0.006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接受积极治疗后仍有50%以上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包括患侧肢体肌力下降、平衡能力下降和运动模式异常等。正常的神经肌肉及关节功能是维持躯体平衡的前提,而平衡功能又是步行能力的基础,鉴于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代偿功能,利于大脑的可塑性特点有望改善患肢的功能障碍并提升远期生活质量。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治疗,除了神经性药物的应用外,早期的康复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5-6]。

传统脑卒中后康复训练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能力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可以部分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缺损,但是往往获益有限,若在早期不加入更为有效的康复方式可能会错失最佳的康复时机而造成永久性的肢体功能障碍[7]。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康复设备,已经有国外研究证实该系统在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步行速度及稳定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包括被动训练、助力训练和主动训练3种治疗模式,软瘫患者完全丧失运动功能时可以采用被动训练模式、带动患肢运动;患肢肌力达3级或以上时选择助力训练模式、协助患者完成踩踏循环;患者肌力达4级以上采用主动训练模式、实时调节阻力参数使患者抗阻力完成踩踏循环[8-9]。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还具有特征性的痉挛保护及生物反馈功能,当训练中肢体突发痉挛时电机逐步停止直至痉挛解除;仪器界面可以动态宣誓患者运动参数以显示下肢运动负荷,指导者根据以上情况对偏瘫侧肢体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均衡复健的效果[10]。

本次研究在传统康复训练基础上加入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目的为增强下肢肌群的力量及运动稳定性、协调性。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8周后,FMA评分、MAS评分、BBS评分及体重分布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更提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站立稳定性及整体平衡能力方面的积极意义,这可能与该系统对下肢进行重复性运动、产生规律的挤压-放松刺激、促进本体感觉恢复相关[11]。在患者步行能力方面,上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8周后的FAC评分、最大步行速度、步长、步频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进一步提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全方位提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由静至动逐步恢复正常生活[12]。

神经细胞因子是体内重要的神经营养蛋白,大量存在于皮质及海马区域,具有以下作用:①保护神经元、降低内源性及外源性损伤;②营养支持NE神经元、多巴胺神经元等,增强神经递质合成。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脑卒中的发生导致患者体内大量神经细胞坏死,神经细胞因子合成减少,进一步削减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形成神经细胞损伤及神经细胞因子含量减少的不良循环。BDNF是一种多效能的神经营养因子,可以支持多种神经元生存发育、分化修复,可以对抗脑缺血性损伤并促进脑神经元的恢复。NGF可以维持交感神经及感觉神经的生存,选择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大量表达并促进局部神经组织修复,有利于机体对脑损伤的耐受。NT-3是神经营养因子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可以促进神经元存活生长,刺激神经突出形成,研究证实剔除NT-3可以导致皮肤触觉及压力觉缺失。上述研究对比了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后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训练8周后的BDNF、NT-3和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提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可以从根本上增加康复训练的有效性,通过促进神经营养及修复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高效性及长久性。

综上所述,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同时促使受损神经的营养修复,值得在日后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1]YANG HC,LEE CL,LIN R,et al.Effect of biofeedback cycling training on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walking ability of lower extremity in patients with stroke[J].Kaohsiung JMed Sci,2014,30(1):35-42.

[2]BAILEY RR,BIRKENMEIER RL,LANG CE.Real-world affected upper limb activity in chronic stroke:an examination of potential modifying factors[J].Top Stroke Rehabil,2015,22(1):26-33.

[3]HUANG Z,WANG Z,LYV X,et al.A novel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control system for restoring motor function of post-strokehemiplegic patients[J].Neural Regen Res,2014,9(23):2102-2110.

[4]RAMOS-MURGUIALDAY A,GARCÍA-COSSIO E,WALTER A,et al.Decoding upper limb residual muscle activity in severe chronic stroke[J].Ann Clin Transl Neurol,2015,2(1):1-11.

[5]KOSTENKO EV,PETROVA LV.Post-stroke spasticity of the lower limb:a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the use o f botulinum toxin (onabotulinumtoxin A)[J].Zh Nevrol Psikhiatr Im S S Korsakova,2014,114(10):39-48.

[6]BOESKOV B,CARVER LT,VON ESSEN-LEISE A,et al.Kinesthetic taping improves walking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a pilot cohort study[J].Top Stroke Rehabil,2014,21(6):495-501.

[7]高春华,徐乐义,黄杰,等.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8):725-728.

[8]KWON YH,KWON JW,LEE NK,et al.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pain in the ipsilateral upper limb of stroke patients[J].Percept Mot Skills,2014,119(3):799-810.

[9]YAMADA N,KAKUDA W,KONDO T,et al.Local muscle injection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synergistically improves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intensive occupational therapy in post-strokepatients with spastic upper limb hemiparesis[J].Eur Neurol,2014,72(5-6):290-298.

[10]TEDIM CRUZ V,BENTO VF,RIBEIRO DD,et al.A novel system for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of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after stroke:an exploratory study[J].Med Eng Phys,2014,36(12):1704-1710.

[11]李知莲,吴慧芳.艾地苯醌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2):262-265.

[12]CHITAMBIRA B.Does use of the optokinetic chart stimulation based OKCSIB protocol improve recovery of upper and lower limb movements,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at 3 year follow up in dense strokes?A retrospective case control series[J].Neuro Rehabilitation,2014,35(3):451-458.

猜你喜欢
神经细胞康复训练肢体
沉默RND3表达对氧糖缺失/复氧复糖损伤海马神经细胞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为什么大脑能记住事情?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沙苑子总黄酮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