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斌,张海静,杨文海,付书林,陈夏冰,邵志勇,刘 武,童伟文,陶弼菲,陈 洁★
(1. 武汉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 430208;2.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430070)
牛蒡子(Fructus Arctii),始载于《名医别录》,原名恶实,别名鼠粘子、大力子、恶实,来源于菊科两年生草本植物牛蒡属牛蒡科(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为常用中药。民间应用广泛,药理学证明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该中药活性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主要是牛蒡苷(Arctiin)和牛蒡苷元(Arctigenin,ACT)等。牛蒡苷在中药牛蒡和毛头牛蒡果实中含量较高,具有很高的新药开发价值[1-3]。
牛蒡苷(Arctiin)是牛蒡子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抗肿瘤、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4-6]。为更有效控制牛蒡子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牛蒡子中牛蒡子苷的含量,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牛蒡子的质量控制方法。
1.1试验材料
美国Agi 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牛蒡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含量98%,批号:110819-200404);牛蒡子,购于武汉强康药业有限公司;甲醇、乙醇、乙腈为色谱纯,德国默克公司生产。
1.2试验方法
1.2.1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Agi 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为280n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31:20:49,V:V:V);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30μL;柱温为(30±0.1)℃。
1.2.2样品处理
取3个不同批次的牛蒡子各5g,分别研细,各取取粉末0.5g,精密称定,置于50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40mL,密塞,超声处理30min,放冷,摇匀,用干滤器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入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溶液经孔径0.22μm微孔滤膜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1.2.3标准曲线的建立
牛蒡苷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确称取10mg牛蒡苷,溶于50mL棕色容量瓶中,甲醇定容,即得200μg/mL的标准储备液。然 后 依 次 配 制 成 浓 度 为0.0、0.5、1.0、10.0、50.0、100.0、200.0μg/mL的标准工作液,进样分析。分别以测得的峰面积(A)为横坐标,浓度(C)为纵坐标,建立标准曲线。
1.2.4方法学验证
取浓度分别为100.0、10.0、1.0μg/mL的牛蒡苷标准工作液,并进行HPLC检测,每个浓度1天内设置5个平行,以考察日内变异系数;重复检测5d,以测定日间变异系数,将100.0、10.0、1.0μg/mL的牛蒡苷标准工作液加入已知牛蒡苷含量的牛蒡子粉中,进行HPLC检测,测定回收率。
2.1色谱行为
在本试验所建立的方法下,牛蒡子苷保留时间为14min左右,药物峰形对称性良好,基线平稳,药峰与杂质峰分离良好,无杂峰干扰。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稳定,检测效率高。空白色谱图(图1)、牛蒡苷元(1μg/mL)色谱(图2)。
图1 空白色谱图
表3 牛蒡子中牛蒡苷含量测定结果
图2牛蒡子苷(1μg /mL)色谱图
2.2标准工作曲线
牛蒡苷的标准工作曲线见图3。在本试验建立的方法下,牛蒡子苷标准品在0.5~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线性方程为y=0.0237x(x表示牛蒡苷的峰面积;y表示牛蒡苷的浓度)。
图3牛蒡苷的标准工作曲线
2.3方法学验证结果
取浓度分别为100.0、10.0、1.0μg/mL的牛蒡子苷标准工作液,并进行HPLC检测,测定结果为日内变异系数在5%以内;日间变异系数在10%以内;牛蒡子苷的回收率分别为89.69%~96.33%之间;表明检测方法准确稳定。具体回收率和变异系数见表1和表2。
表1日内和日间回收率考察结果(n=5)
表2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考察结果(n=5)
2.4样品的测定
取3个不同批次的牛蒡子样品(批号:140201,140615,040916)各5g。研细、粉碎、甲醇定容、超声、滤器、甲醇定容,溶液采用0.22μm微孔滤膜滤过,制成供试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5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计算牛蒡苷含量,每批样品测定5次,结果如表3。
3.1提取溶剂的选择
根据牛蒡子苷的化学性质和相关报道[7-9],分别以甲醇、乙醇和二氯甲烷作为牛蒡苷的提取溶剂,并对牛蒡苷提取量进行检测比较。结果表明甲醇和乙醇的提取效率基本相同,但高于二氯甲烷的提取效率;考察甲醇和乙醇的回收率发现,甲醇提取后牛蒡苷的回收率相对较高,故选择甲醇作为提取溶剂。
3.2流动相的选择及改进
根据药典相关文献报道,牛蒡苷的检测多采用甲醇-水(1:1.1)为流动相[10-11],但在本实验检测过程中发现牛蒡苷出峰时间较短,不能与杂质分开,调节水相比例效果也不理想,且在试验过程中,甲醇-水混合的流动相易产生气泡,造成系统压力和基线不稳。因此改用乙腈-水为流动相,实验发现色谱峰分离不理想,与杂质不能良好分离。经过反复试验发现,采用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后,相比相关文献报道,试验所建立的方法中色谱峰与杂质峰得到良好分离,分离效果较好,出峰时间短,最终确定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31:20:49,V:V:V)。通过本实验所建立的检测方法,测得牛蒡子中牛蒡苷的含量为4.31%,该法简便、准确、快速,可作为牛蒡子的质量控制方法。
[1]蒋淑敏.牛蒡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0):941-942.
[2]高阳.牛蒡苷元钙拮抗和抗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沈阳:辽宁中医学院,2001.
[3]顾晓明,张圆,张晓卫,董玲.牛蒡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6):3179-3181.
[4]Abdul rahman A,Alghadyan.Diabetic retinopathy:Anupdate[J].Saudi JOphthalmol,2011,25(2):99-111.
[5]Wu J G,Wu J Z,Sun L N,et al.Amel iorative ef fects ofarctiin from Arctium lappa on experimental glomeru-lonephritis in rats[J].Phytomedicine,2009,16(11):1033-1041.
[6]王潞,赵烽,刘珂.牛蒡子苷及牛蒡子苷元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8,39(3):467-470.
[7]容慧,赵军宁,毕岳琦,等.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0,33(1):25-29.
[8]Nose M,Fujimoto T,Takeda T,et al.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l ignan compounds in rat gastrointestinal t ract[J].Planta Med,1992,58(6):520-523.
[9]Nose M,Fuj imoto T,Nishibe S,et al.St 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lignan compounds in rat gast rointestinal tract II.serum concent ration of l ignans and theirmetabolites[J].Planta Med,1993,59(2):131-134.
[10]中国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年版二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94-95.
[11]Xie L H,Ahn EM,Akao T,et al.Transformation ofarctiin to est rogenic and antiest rogenic substances byhuman intestinal bacteria[J].ChemPharmBul l,2003,51(4):3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