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的胸腔镜下治疗效果研究*

2015-04-19 06:30龚军陈云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14期
关键词:纵膈胸腔镜切口

龚军 陈云

纵隔肿瘤是胸外科的临床常见病,以良性为主,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但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会出现周围组织的压迫性病理反应,例如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纵隔肿瘤主要包括畸胎瘤、胸腺瘤、神经源性瘤、胸内甲状腺瘤以及支气管囊肿等,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一般患者预后较好。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胸腔镜在纵隔肿瘤治疗中也逐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也更易被患者所接受[1]。为了进一步研究胸腔镜手术在治疗纵隔肿瘤中的效果,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的相关病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纵隔肿瘤患者,入院后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纵隔肿瘤,包括畸胎瘤8例,胸腺瘤17例,神经源性肿瘤19例,支气管囊肿5例,食管囊肿3例,其中恶性肿瘤2例,均为恶性胸腺瘤。患者入院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研究组男17例,女9例,年龄15~72岁,平均(45.7±12.4)岁;对照组男18例,女8例,年龄17~71岁,平均(46.0±12.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胸腔镜下进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全麻取侧卧位,以患侧腋中线6~7肋间做1.5 cm切口,置入胸腔镜,在胸腔镜下仔细观察病灶部位,对肿瘤进行定位、定性,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手术策略,在病灶部分附近体表做两个辅助操作孔,置入操作套管,根据肿瘤位置选择切口位置,原则上胸腔镜与肿瘤所在位置上下差异控制在3~5 cm,电凝切开纵隔胸膜,将瘤体钝性分离,出血点电凝止血,术中操作要准确、迅速,防止损伤周围神经及血管,对于瘤体较大的患者应当先进行减压处理,在术野良好的情况下再进行切除,此外,瘤体切除容易造成出血量增多,影响手术视野,但频繁采用电凝止血可能会造成神经、血管的过度灼伤,此时可适当采用钛夹辅助止血。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手术指标进行统计对比。疗效评价参照文献[2],治愈: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完全消失,症状消失,患者能恢复正常生活;有效:治疗后1个月内肿瘤基本消失,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无效:未能达到以上两种标准或出现加重。总有效=治愈+有效。手术指标观察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仅1例发生轻度肺不张,在经过短期呼吸支持后症状得到控制,而对照组并发症则包括切口感染2例,肺不张1例,重症肌无力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3 讨论

胸部纵隔内的器官和组织相对多而复杂,引发肿瘤的因素也较多,常见的畸胎瘤、胸腺瘤、原发性囊肿等多是良性肿瘤,但往往患者发现时瘤体已经压迫周围组织引发相关症状,因此建议早期手术切除,减少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3-6]。传统开放式手术虽然也能够满足治疗需求,但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并不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7-9]。

随着内镜技术的高速发展,胸腔镜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比例逐渐增加。胸腔镜在治疗纵隔肿瘤上具有较好的优势,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纵隔肿瘤多位于脊柱旁且瘤体偏小,良性肿瘤与周围组织边界明显,而纵隔内的解剖结构清晰、简单,即使恶性肿瘤患者也能够在胸腔镜下获得较好的术野;(2)病灶周围无复杂的血管通路,胸腔镜的可操作范围较大,不会影响手术效果;(3)纵隔肿瘤及周围组织更加适合钝性分离[10-11]。从本文研究数据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2.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1%,说明胸腔镜下手术能够有效地进行病灶部位的清除,与欧阳征等[12]的结论相符。在手术指标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体现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而术后并发症来看,研究组患者仅1例发生轻度肺不张,在经过短期呼吸支持后症状得到控制,而对照组并发症则包括切口感染2例,肺不张1例,重症肌无力1例。在并发症控制方面,研究组明显更具优势。

在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手术适应证,研究组患者1例术后肺不张的发生,考虑除了手术操作方面的损伤外,也与患者自身体质有所相关,因此对于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当谨慎选择;(2)恶性肿瘤患者虽然也可用胸腔镜治疗,但由于术野、操作等方面的限制,与开放式手术相比仍有所不足,因此根据患者情况必要时可转为开放手术;(3)绝大多数纵隔肿瘤都与周围大血管有所关联,在切除术中容易造成出血现象,因此在手术前要经影像学检查,明确病灶部位与周围器官联系,术中应当仔细观察,避免造成血管损伤;(4)对于大肿瘤可先进行部分切除,大型囊性病灶则可先减压后切除,其主要目的在于为手术提供良好视野,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及血管;(5)胸主动脉旁肿瘤应考虑胸主动脉瘤的可能,瘤体内可能会形成血栓,穿刺抽不到血液,易发生误诊,不要轻易否定胸主动脉瘤的可能,可进行血管造影进一步明确病情[5];(6)要做好术后处理,尤其是肿瘤较大的患者,术后易出现肺不张或呼吸衰竭的现象,应当加强患者的呼吸支持,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13-14]。

综上所述,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且疗效同样优于传统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1]李海鹏,张保平,王军岐,等.胸腔镜在纵膈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58-60.

[2]罗伟彬.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膈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38(2):178-179.

[3]朱雪娟.胸腔镜纵膈肿瘤术后不置胸管的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4):102-103.

[4]黄文海,伍硕允,林志潮,等.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1):145-146.

[5]朱勇,施舜缤.全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21例临床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30(6):523-524.

[6]廖克龙,杨康,张伟,等.电视胸腔镜手术210例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4,33(12):1798-1799.

[7]张业强,晏大学,陈娟,等.单操作孔胸腔镜在纵隔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12):885-886.

[8]韩福顺.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4,12(11):84.

[9]吴学志,朱海文.不同手术方式在纵膈肿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2):18-19.

[10]何宇杰,于大利,刘阳,等.外科手术治疗纵膈肿瘤23 例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5):141-143.

[11]刘风金,刘红新.复杂纵膈肿瘤的外科诊治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16):2487-2488.

[12]欧阳征,冉鹏,彭勇.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85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599-3600.

[13]李伟民.电视胸腔镜辅助治疗后纵隔肿瘤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5):43.

[14]张位龙,王健文,郑海波,等.中央型巨大肺错构瘤X线和CT误诊2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0):2387-2388.

猜你喜欢
纵膈胸腔镜切口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你了解纵隔肿瘤吗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经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纵隔子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子宫纵膈会影响怀孕吗
纵膈内淋巴瘤的CT诊断与鉴别研究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