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东 赖路生
重型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是指出血量大或位于脑干、小脑等特殊部位的出血,及梗死面积大或梗死涉及多个脑叶的脑梗死,患者无法经口进食,加上应激等因素,导致机体能量消耗增多,蛋白质分解增加,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若未及时给予早期营养支持,易并发低白蛋白血症,加重脑损伤程度[1-2]。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预防感染和代谢并发症,纠正负氮平衡,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维护细胞正常代谢,修复机体组织器官功能,防止细菌内毒素移位,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3]。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笔者所在医院选取110例重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脑卒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4];(2)GCS<12分;(3)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排除应激性出血、精神病史、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37~85岁,平均(61.3±6.1)岁;脑出血24例,脑梗死31例;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平均(8.2±2.9)分。对照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36~84岁,平均(61.9±6.7)岁;脑出血26例,脑梗死29例;GCS评分平均(8.6±2.7)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构成、疾病类型、GC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组 入院后第2天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给予常规治疗,依据患者病情、体质量和营养状况配制高能营养液,热量为83.68~125.52 KJ/(kg·d),经胃管重力滴注,滴速为40~60 mL/h,首日用量为500 mL,若无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2~3 d后按100~125 mL/h滴速注入,用量每天增加500 mL,直至达到全量。
1.2.2 对照组 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给予常规治疗,以糖、电解质、20%脂肪乳、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组成全静脉营养混合液,经中心静脉导管均匀滴注,1周后改为鼻饲牛奶、果汁、豆浆、蔬菜汁、肉汤、稀饭、鸡蛋羹等流质饮食。
1.3 观察指标 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后Hb、Alb、TG水平比较 治疗3周后,研究组Hb、Alb、TG均高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Alb、TG比较(x-±s)
2.2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研究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0.9%,低于对照组的3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7.6744,P<0.01)。见表 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比较(x-±s)%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1 重型脑卒中 重型脑卒中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严重疾病,该病致残率和病死率均教高。重型脑卒中患者早期处于高代谢应激状态,糖、脂肪代谢紊乱,蛋白质分解增加,易出现血糖增高、低蛋白血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均增高,机体能量消耗增多,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常由于意识障碍以及吞咽困难并发进食障碍,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增加感染发生率[5-6]。
3.2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包括经肠营养以及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两种,主要目的是早期补充热量及蛋白质,纠正负氮平衡,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维护细胞正常代谢,修复机体组织器官功能[7]。胃肠外营养支持缺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易损伤黏膜屏障,导致应激性溃疡、肠蠕动功能减弱,分泌和消化功能减弱等,严重者可发生细菌和(或)内毒素移位[8-9]。
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采用口服、管饲等经胃肠道的方式,提供代谢需要的能量、营养基质的营养方式。肠内营养的途径包括鼻空肠管、鼻胃镜、经皮内径空肠造瘘术等。本研究中采用经胃管重力滴注,滴速适中,能避免一次性投给造成的腹泻、腹胀的不良反应,且对胃液PH值影响较小。肠内营养支持通过维持病人蛋白水平,达到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等目的[10]。肠内营养的优越性除体现在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特点、给药方便、费用低廉,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对于大部分患者,可以使用非要素型高能营养液。但对于身体状况不佳,胃肠道功能异常,或者有过敏禁忌证及其他疾病的患者,需根据患者情况调配营养液。
3.3 肠内营养支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肠内营养的营养液成分对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有着积极影响。肠内营养用到的高能营养液中有脂肪酸、核苷酸、谷氨酰胺、精氨酸等成分。其中,脂肪酸可影响免疫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布;核苷酸可促进肝细胞增殖,加速白细胞生成,提升免疫功能;谷氨酰胺是体内氮平衡调节因子,能促进骨骼肌合成;精氨酸刺激胰岛素、生长激素分泌,参与免疫蛋白及多肽的合成,提高免疫力。
3.4 肠内营养对重型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重型脑卒中患者的胃肠道遭受严重创伤,肠蠕动功能的恢复以小肠最快,结肠最慢,多数危重患者在48 h内可通过小肠利用营养物质[11]。潘广伟等[12]研究结果表明,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保证能量的早期供给,维持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保护肠黏膜屏障,防止细菌移位,降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改善预后[13]。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患者正常生理过程相似,对恢复消化道的自然节律有较好效果,有效避免了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14-15]。将患者调整为头、躯干处于高位,有利于预防胃食物返流,吸入性肺炎等,减少便秘发生[16-17]。
本研究分别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旨在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脑卒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3周后,研究组Hb、Alb分别为(128.1±11.1)g/L、(35.3±3.2)g/L,均高于对照组的(122.2±11.8)g/L、(33.7±3.8)g/L;研究组TG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程一升等[18]研究结果一致,证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应用于重型脑卒中患者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调节T细胞亚群水平,减少感染发生率。在并发症方面,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9%,低于对照组的32.7%(P<0.05),说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效避免了肺部感染、尿路感染、静脉炎、败血症等相关并发症。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应用于重型脑卒中效果显著,更符合生理特点、给药方便、费用低廉,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可明显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何瑞玲.定量的成分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ICU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9-30.
[2]谢淑芳,杨期明,陈益番.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3):180-181.
[3] Naggara O,Touzé E,Beyssen B,et al.Anatomical and techn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troke or death during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results from the endarterectomy versus angi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severe carotid stenosis (EVA-3S) trial and systematic review[J].Stroke,2011,42(2):380-388.
[4]陈艳,陈国光,黄树敏.吞咽困难与急性脑卒中病灶部位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48-49.
[5]栾劲,杨皎莹.早期穿刺引流在迟发维生素K1缺乏致颅内出血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27-28.
[6] de Aguilar-Nascimento J E,Prado Silveira B R,Dock-Nascimento D B.Early enteral nutrition with whey protein or casei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trial[J].Nutrition,2011,27(4):440-444.
[7]李小好,尚桂莲,周志斌,等.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6):3006-3008.
[8]张蓉.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卒中昏迷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7(14):122-123.
[9]杨玉平.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2,9(20):2459-2460.
[10] Kumar S,Langmore S,Goddeau Jr R P,et al.Predictors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tube placement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dysphagia from an acute-subacute hemispheric infarction[J].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2,21(2):114-120.
[11]鲍智颖,钟小兵,康平.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0):45-46.
[12]潘广伟,林强,黄志芬,等.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观察——附43例报告[J].新医学,2012,43(6):416-418.
[13] Edjoc R K,Reid R D,Sharma M,et al.The prognostic effect of cigarette smoking on stroke severity,disability,length of stay in hospital,and mortality in a cohort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3,22(8):e446-e454.
[14]程旭萍,应满珍,张为民.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的疗效机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554-556.
[15]张翠花,张薇,张金钟,等.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及肠内营养支持对脑卒中康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1):102-103.
[16]高淑凤,焦丽琴.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2):1454-1456.
[17]周伟.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7-18.
[18]程一升,赵元琛,王永盛.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病人营养状态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20(4):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