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
骨折手术中使用下肢骨折治疗上常常采用手术治疗,下肢骨折手术往往时间较长,难度较大,在骨折手术中,患者如果合并循环系统或者呼吸系统等疾病,手术风险会有所增加。因此需要采用麻醉效果好,对于循环功能影响更小的麻醉方式[1]。临床经常采用两种麻醉方式,分别是全麻以及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2]。为研究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患者下肢骨折手术循环功能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9月-2013年5月本院住院治疗的9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5月间本院住院治疗的9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全麻组45例,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组(联合组)45例,全麻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36~70岁,平均(39.8±5.2)岁;联合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5~71岁,平均(40.0±4.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ASA分级为Ⅰ~Ⅲ级。
1.2 方法 麻醉前准备:术前12 h禁食,8 h禁饮,保证患者休息充分。进入手术室,行全面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监护病患[3]。
1.2.1 全麻组 全麻组的手术麻醉方法为首先给予0.075 mg/kg咪达唑仑,4 μg/kg芬太尼,0.8 mg/kg阿曲库胺,0.25 mg/kg依托咪酯,行麻醉诱导注射,等待患者肌肉松弛后可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在麻醉过程中给予丙泊酚持续泵入,给予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观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同时根据血压和心率变化调整其维持用量,从而保证患者持续处于麻醉及肌肉松弛的生理状态[4]。
1.2.2 联合组 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组的麻醉方法为于麻醉开始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麻醉开始时,患者体位为侧卧位,选择L2~3或L3~4为穿刺点,穿刺开始前对皮肤进行消毒,然后进行利多卡因和葡萄糖注射,对皮肤进行逐层浸润麻醉,固定好穿刺点,由穿刺点穿透皮肤,逐步进针,直至进入硬膜外腔,换用腰穿针进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成功后将针芯拔出,注射1.0~1.5 mL的0.5%的布比卡因之后退出腰穿针。麻醉平面控制在第10胸椎以下[4],穿刺结束后10 min在麻醉平面调整至手术体位。在麻醉过程中采用鼻饲管吸氧,观测记录患者的血氧浓度(SpO2)、MAP、HR数值变化。分别在麻醉前(T0)、麻醉后(T1)、手术进行5 min(T2)、15 min(T3)、30 min(T4)、60 min(T5)比较患者的平均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从而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判定疗效分为3个等级:(1)显效:麻醉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不大,药效发挥和意识恢复时间较快,循环功能良好。(2)有效:麻醉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差异较大,麻醉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较慢,循环功能较差。(3)无效:麻醉后效果和循环功能均较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麻醉数据比较 两组在术中MAP与T0时相比均有明显变化,MAP全麻组术前为(108.1±8.8)mm Hg,最低为(88.3±4.2)mm Hg,联合组术前为(107.9±9.2)mm Hg,最低时为(103.5±3.7)mm Hg,全麻组变化较为显著,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全麻组变化为(85.2±4.6)次 /min,(65.8±5.3)次 /min,联合组(87.6±3.2)次/min,(73.3±4.6)次/min,全麻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pO2与RR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4。
表1 两组患者MAP变化情况(x-±s) mm Hg
表2 两组患者HR变化情况(x-±s) 次/min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患者显效26例,有效 16例,无效3例;全麻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9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407,P=0.041),联合组优于全麻组。
表3 两组患者RR变化情况(x-±s) 次/min
表4 两组患者SpO2变化情况(x-±s) %
下肢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随着人们对疾病治疗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下肢手术常采用手术治疗。下肢骨折手术时间较长,难度较大,在骨折手术中,患者如果合并循环系统或者呼吸系统等疾病,将会造成手术风险增加,因此,对于手术麻醉方式选择需要慎重。下肢骨折手术对麻醉平面要求不高,故而相对更不容易影响呼吸功能,导致出现呼吸抑制,但是要特别注意对于患者循环功能的干扰[5]。
在下肢骨折手术的临床上需要选择麻醉效果好临床要求上,需要选择临床效果好,对患者循环功能影响小的麻醉方式,常用的麻醉方式是全麻和椎管麻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全麻组患者MAP以及HR变化明显多于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R与SpO2两组患者变化则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研究结果相符。全麻具有值得肯定的麻醉效果,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效果较好并且易于控制,其缺点为在前阶段诱导麻醉环节以及在拔出气管插管时,患者会因受到刺激而产生显著的应激表现[6],从而对患者的循环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不适用于老年人或合并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人群。
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是一种通过腰穿将麻醉药物注射入椎管内的一种麻醉方式,麻醉效果亦值得肯定,易于进行术中和术后的供氧管理和控制。同时具有降低患者牵拉反应的功能,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及患者的体验[7]。在最初的用药阶段,其可以降低患者的代谢速率,使麻醉更早产生作用,从而增强麻醉效应[8]。由于下肢骨折手术对于麻醉平面的选择要求不高,其对于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在麻醉过程中,患者体内的内分泌系统功能较为稳定,保证患者能够处于正氮平衡的状态,以上皆可对患者循环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9]。术后,随着麻醉效应的逐渐解除,患者的代谢速率得以恢复从而逐渐清醒。由此可见,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起效快,用药量小,更易于产生完全阻滞效果,手术过程中无明显刺激性,不易产生应激反应,尤其对于有循环系统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而言,能够起到保护心肌,预防心肌缺血的作用[10-15]。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人行下肢骨折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更为适宜,麻醉效果值得肯定,同时对循环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1]张娇.脊髓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促进LBP和sCD14的表达[J].免疫学杂志,2013,10(3):273-276.
[2]陈镇文.浅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3):29-30.
[3]张庆超.浅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7):73-74.
[4]马莉.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效果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38-139.
[5]董志亮.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2):196.
[6]王涛,徐贯杰,赵士强,等.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12(2):139-142.
[7]陈庆林.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26):4442.
[8]李圣君,李九会,陈宗仁.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514-1515.
[9]陈翔.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34):35-37.
[10]徐萍.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老年病人下肢手术的安全性(附20例报告)[J].哈尔滨医药,2010,30(3):33.
[11]张佳雷,武杰,韩元福.右美托咪啶用于局部麻醉下鼻窦开放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9-21.
[12]李玲,张传荣.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49-51.
[13]柳金强,田松,魏巍.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膀胱镜检查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84-86.
[14]杨建惠,吴武,牟朋林.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19-21.
[15]党靖东,高利强,刘务杰,等.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