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行文书研究和保护的几个问题

2015-04-18 12:23:24杨德春
晋中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太行山区太行山邯郸

杨德春

(邯郸学院中文系,河北邯郸 056005)

太行文书原来由乔福锦收藏,现在由邯郸学院收藏。乔福锦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搜集太行文书,后不断从旧货市场、旧书市场、古玩市场以及农户家中搜集,经过三十多年的搜集,特别是近十年来的搜集,形成了太行文书的现有规模。太行文书的实际来源地或第一来源地是太行山区乡村,地域上包括河北、山西、河南和山东四省,内容主要是近代以来的个体文献、宗族文献、村落文献、教育文献、日用文献等五大类。随着太行文书入藏邯郸学院,太行文书的研究和保护也就自然而然地提上了议事日程。下面就太行文书的研究和保护的几个问题略陈己见。

一、关于“太行文书”的命名问题

刘广瑞《学界研讨太行山文书史料价值》云:

对于这批文书的定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继民等专家认为应该参考学术界相沿成袭以文书出土地或者来源地的定名方法,例如敦煌文书、黑水城文献、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等均是以文书来源地的自然地理单元或政区所在来命名的,而这批文书是以太行山区的涉县、武安、昔阳、平顺、邢台县等地为中心,定名为“太行山文书”比较合适。[1]

孙继民认为应当以这批文书来源地的自然地理单元或政区所在来命名,这就与定名为“太行山文书”矛盾,太行山是一个自然地理单元,太行山区也是一个自然地理单元,太行山不等于太行山区,这批文书的来源地不是太行山而是太行山区乡村,故从这批文书的来源地太行山区乡村的自然地理单元来看,将这批文书定名为“太行山文书”是不合适的。就政区而言,太行山也不是一个行政区,故孙继民认为应当以这批文书来源地的自然地理单元或政区所在来命名而将这批文书定名为“太行山文书”也是不合适的。

乔福锦《太行山区乡村文献举要》云:

历史上的华北地区,战乱不断。处于晋、冀、豫交界之地的太行山区,却是相对安静的“世外桃源”。与皖南山区的地域环境是“徽州文书”得以保存的必要条件一样,太行山区封闭的自然环境,相对安定的社会生活,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同样是太行山区社会历史文献“太行文书”得以保存的重要前提。由于专业研究的需要,笔者多年来一直关注乡村社会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近年来,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现当代华北乡村文献史料的调查、整理与研究”过程中,太行山地区个体、家族与村落文献的研究与整理,成为笔者关注之重点。[2]

记录着太行乡村社会历史进程的“太行文书”,不仅是“太行学”研究的文字材料,是博物馆中的陈列之品,亦是太行山地区文脉传承与社会重建的文献依托,是太行山历史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对象。在保护山区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同时,对留存至今的社会历史文献作大规模普查、征集、整理与研究,理应成为学界、政府与民间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然而太行山区历史文献的保存现状,很令人担忧。章学诚《记与戴东原论修志》文曰:“载籍具在,人人得而考之;虽我今日有失,后人犹得而更正也。若夫一方文献,及时不与搜罗……则他日将有放失难稽,湮没无闻者矣。”近百年以来,受人为及自然因素的影响,散存于乡村社会的个体、家族与村落文献,大部分已遭毁弃。能够进入学界视野的,仅是其中之极少部分。最近几年,在旧村落拆迁改造与城镇化过程中,乡村老屋中残存的历史文献,多成为无人过问的废纸,任其自行消亡,甚至被人为毁弃。文物商贩深入村庄家庭的收购与倒卖,严重打乱民间文献自身的系统与完整性,致使原本分散的乡村社会历史文献,愈发难以溯源归宗。现实情况表明,学术机构、政府部门与民间社会相互配合的文献保护机制的建立,十分必要;太行山地区民间文献之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亟待展开。[2]

乔福锦将这批文书称为“太行文书”,并且认为这批文书是“太行学”研究的文字材料。乔福锦没有具体说明为什么这批文书要称为“太行文书”,也没有说明“太行学”的具体含义。乔福锦参加了“太行山文书入藏邯郸学院学术座谈会”,邯郸学院党政办公室2013年12月24日编辑的《邯郸学院简报》第152期(总第1084期)刊载简报《我校隆重召开“太行山文书入藏邯郸学院学术座谈会”》云:

我校特聘教授乔福锦介绍了文书收藏情况。他对太行山文书的文献特征、学术价值与研究方式,作了简要说明。他衷心希望我校能成为“太行文书”整理典藏的文献中心,“太行学”研究的学术中心和太行区域社会历史影像展示的文化中心。(1)

在邯郸学院召开的“太行山文书入藏邯郸学院学术座谈会”上,乔福锦实际上是“太行山文书”和“太行文书”混用,也没有说明使用“太行文书”的理由,从“太行山文书入藏邯郸学院学术座谈会”的名称和会后统一使用“太行山文书”的情况来看,乔福锦实际上是将“太行文书”作为“太行山文书”的简称使用。从其所谓的“‘太行学’研究的学术中心和太行区域社会历史影像展示的文化中心”来看,乔福锦所谓的“太行学”实际上是研究太行区域社会历史的学问。

邢吉国《太行革命根据地(河北部分)区划沿革》云:

1940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黎城会议讨论根据地的统一问题,提出了建党、建军、建政三大建设,决定成立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简称冀太联办),并逐步筹建晋冀豫边区政府。8月1日,冀太联办正式成立,根据形势将晋冀豫边区划为冀南、太行、太岳三个行政区,下辖15个专区、115个县。冀西(即冀南一专区)和豫北13个县划归太行区。太行区为冀太联办的直辖区,下设5个专区,辖36个县。其中一专区即冀西专区,辖内邱、临城、高邑、赞皇、元氏、井陉、获鹿、邢台(分邢西、邢东两个县)、沙河,以及平(定)东、昔(阳)东、和(顺)东共13个县。五专署即原漳北办事处,辖林(县)北、安阳、偏城、武安、涉县、磁县6个县。[3]23

邯郸战役胜利后,为了适应新的斗争环境,加强领导,搞好太行根据地的建设工作,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结束对太行区的直辖,于是太行行署于1946年11月20日在涉县正式成立。[3]23

笔者认为,既然这批文书的来源地主要是太行山区的涉县、武安、昔阳、平顺、邢台等地,按照以文书来源地的自然地理单元或政区单元来命名的学术命名惯例,这批文书的来源地的政区单元理应是太行而不是太行山,所以,这批文书按照其来源地的政区单元应该命名为“太行文书”。

二、关于“太行学”的问题

乔福锦的“太行文书”实际上是“太行山文书”的简称,其所谓的“太行学”也应该是“太行山学”的简称。

首先,笔者认为,研究太行文书的学问应该叫做太行学,不宜叫做太行山学,因为太行山学被容易误解为研究太行山地理地貌和自然状况的学问。同理,“太行学”也不应该是“太行山学”的简称。

其次,笔者认为乔福锦将所谓的“‘太行学’限定在实际上是研究太行区域社会历史的学问”是不适当的。研究区域社会历史文化的学问一般不称学,如赵文化研究不称为赵学;齐文化研究不称为齐学,所谓齐学一般指战国秦汉时期之经学流派之一;鲁文化研究不称为鲁学,所谓鲁学一般指战国秦汉时期之经学流派之一;所谓关学、洛学、闽学、徽学皆为理学流派,研究楚文化的学问不宜称为楚学,研究巴蜀文化的学问不宜称为蜀学,研究徽州文化的学问不宜称为徽学;藏学可以理解为是研究藏文献的学问,而汉学是研究汉文献的学问,但是,藏学、汉学之称皆起于西方,国人似不宜使用,且中国古代有汉学、宋学之分,极易产生歧义。所以,笔者认为,太行学应该是研究太行文书的学问。

下面再用西夏学与黑水城文书研究的关系及发展情况类比证明笔者的这两个观点。

《明史》卷九十一志第六十七兵三记载:

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关,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4]2235

中国明朝弘治年间在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称为九边重镇,又称九镇,分别是辽东镇、宣府镇、大同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甘肃镇、蓟州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宁夏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四镇与西夏有关,几乎占九边重镇之一半。顾炎武非常重视对于九边重镇地理的研究,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对于九边重镇地理的研究是重点,实际上是顾炎武开启了西夏学,乾嘉学术继承了顾炎武的学术思想,梁启超认为“后来的古典考证家,只算学得‘半个亭林’罢了”[5]69之说是错误的,乾嘉之形势比康熙雍正之形势有过之而无不及,搞搞学术都困难,再不要说搞什么政治了。乾嘉学术继承了顾炎武的学术思想是可以下定论的,继承了顾炎武学术思想的洪亮吉上书言事,结果如何?“拟大辟,免死遣戍伊犁。”[6]11314这是恩旨从宽,得以免死而改戍伊犁,交伊犁将军保宁严加管束,甫百日因北京大旱和皇恩浩荡得以释放回籍,此后噤若寒蝉,且成惊弓之鸟。“仁宗诏求直言,下至末吏平民,皆得封章上达,言路大开。”[6]11320

这不是阴谋也不是阳谋,洪亮吉响应仁宗号召,上书言事,尚且如此。顾炎武也没有搞出什么政治功业,也不过就是搞搞学术,所以,梁启超之说是错误的。

顾炎武实际上开启了西夏学,乾嘉学术继承了顾炎武的学术思想,洪亮吉有《西夏国志》十六卷[7]2401,这与元代修《辽史》有西夏外记一卷、修《宋史》有夏国传二卷、修《金史》有西夏传一卷的性质是不同的,洪亮吉的《西夏国志》是继承了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其目的在于经世致用,这是西夏学发展至今的学术灵魂。张鑑《西夏纪事本末》36卷(卷首下录有范仲淹《西夏堡寨》,并附《陕西五路》《西夏地形》二图)(2)、周春《西夏书》[8]亦当作如是观。这都是利用传世文献进行考证,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张澍观西夏碑,这超出了传世文献的范围。

黑水城文书的发现和利用也超出了传世文献的范围,黑水城文书研究必将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笔者认为应该叫黑学或黑城学,而不宜叫做黑水城学,原因有二:其一,黑水城学字数较多,不方便;其二,容易产生歧义。但是,黑水城文书研究不是一个学科,而是既是学科又是学问的西夏学中的一种学问。

鉴于西夏学和黑水城文书研究的关系及发展情况,笔者认为,随着太行文书研究的发展,太行文书研究有可能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如果这样则研究太行文书的学问应该叫做太行学,不宜叫做太行山学。上文已经证明将太行文书称为太行山文书是不适当的,所以,研究太行文书的学问理应叫做太行学。

太行学与黑水城文书研究一样,都不是一个学科;太行学与黑水城文书研究一样,各自都只是一种学问。太行学应该是多学科交叉下的一种学问。

三、关于“太行文书”的保护问题

“太行文书”的保护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太行文书”的保护应该节俭务实,量力而行,保护服务研究,修复必须慎重。这四条应该作为“太行文书”保护的基本原则,此外,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也需要注意。

(一 )关于抢救性拍照的问题

“太行文书”保护的第一个步骤是什么?笔者认为“文物千保万护不如首先拍照”。这一点可以从敦煌文书保护的历史经验中得到证明,斯坦因四次中亚探险所获之敦煌等地出土文物和文献主要入藏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条件和技术水平都堪称当时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其文物保护的理念却是落后的,大英博物馆是完全具备摄影条件的,而且拍摄成本也不是很高,是大英博物馆完全可以承受的,但是由于大英博物馆文物保护的理念的落后,没有首先对敦煌文书进行拍照,这实际上造成了敦煌文书文献信息不可估量的损失。

刘波、林世田《国立北平图书馆拍摄及影印出版敦煌遗书史事钩沉》云:

敦煌遗书为千年以前的纸质文物,极易残碎,如:S 6015《易三备》由5个残片组成,根据IDP网站公布的图片与1994年出版的《英藏敦煌文献》比对,网站图片即缺失一个半字,而缺了这一个半字,原本可以缀合的写卷,则无法直接拼合,不到10年的时间写卷即发生了触目惊心的残失。[9]118

根据敦煌文书保护的历史经验,“太行文书”保护的第一个步骤无疑是抢救性拍照,通过抢救性拍照不仅可以保存“太行文书”的原本文献信息,而且为研究提供便利,也为“太行文书”的影印出版打下了基础。

(二 )关于分级、分地、分类保护的问题

“太行文书”要进行分级保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相关规定,对于“太行文书”进行鉴定,进行分级保护。

根据文物级别,进行分地保护。考虑到邯郸学院的现有条件,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一些重要文物应该委托文物部门代为保护。

胡适《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缘起》云:“三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中央政府派飞机到北平接我南下,我只带出了先父遗稿的清钞本和这个甲戌本《红楼梦》。”[10]459由此可见胡适对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珍重。后胡适赴美,《胡适日记》1950年1月22日记载:“下午去看王际真夫妇,取回我的《脂砚斋批本石头记》。”[11]14甲戌本《石头记》被胡适带到美国,短期尚可放在身边,长期则不安全,后胡适将甲戌本《石头记》保存在其母校康乃尔大学之图书馆中。宋广波《胡适与甲戌本〈石头记〉》云:“甲戌本的原本,则保存在胡适母校——康乃尔大学的图书馆里。”[12]3由胡适的经历可知,在自己无力保护文物的情况下,应该委托相关文物部门代为保护。

(三 )关于防火、防盗、防损以及辨伪问题

防火、防盗、防损是老生常谈,防损主要包括防潮损、防干损、防磨损、防虫损、防光损、防氧损等。保护应该节俭务实,量力而行。

辨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清水江文书在尚未出名之前一般不存在造假问题,随着清水江文书的名气越来越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赝品也越来越多。鉴于清水江文书的情况,现有太行文书一般不应存在造假问题,但是,情况是复杂的,不能完全排除现有太行文书存在造假的问题。笔者认为,现有太行文书的辨伪首先要在保护的前提下逐步进行,其次要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步进行。

(四 )关于修复的问题

修复绝不能改变文物或文书的原状,不能使文物或文书的文献信息受到损失。刘波、林世田《国立北平图书馆拍摄及影印出版敦煌遗书史事钩沉》云:

由于英法两国国家图书馆采取的保护措施未必适当,托裱与丝网加固造成了文献信息的损失,也曾发生因反复借阅而导致写卷纸块脱落的现象,部分学术价值很高的文献在百年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值得庆幸的是,国图所藏照片完整地保存了写卷未经现代保护处理与未过度使用时的状态,因此,照片的文献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2008年,图书馆出版社全部影印出版,全书精装30大册。[9]118

敦煌文书由于保护修复所造成的文献信息的损失是令人痛心的,敦煌文书由于保护修复所造成的文献信息的损失也是发人深省的。就“太行文书”的实际情况而言,修复还为时尚早,在此情况下应该尽量保持“太行文书”的本来状态。

注释

(1)邯郸学院党政办公室编.我校隆重召开“太行山文书入藏邯郸学院学术座谈会”[N].邯郸学院简报,2014,152:2.

(2)张鑑.西夏纪事本末[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壬申年正月据清代光绪刊本影印.

[1]刘广瑞.学界研讨太行山文书史料价值[N].光明日报,2014-01-29(14).

[2]乔福锦.太行山区乡村文献举要[N].邢台日报,2013-09-16(6).

[3]邢吉国.太行革命根据地(河北部分)区划沿革[J].档案天地,2003(增刊):23-24.

[4]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6]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7]洪亮吉.洪亮吉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8]李蔚.周春《西夏书》评介[J].宁夏大学学报,1982(3):72-76.

[9]刘波,林世田.国立北平图书馆拍摄及影印出版敦煌遗书史事钩沉[J].敦煌研究,2010(2):103-109.

[10]胡适.胡适文集 8[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1]胡适.胡适日记全编 8[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12]宋广波.胡适与甲戌本《石头记》[J].河南教育学院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7.

猜你喜欢
太行山区太行山邯郸
《太行山写生》
邯郸在哪里?
太行山区苹果节水灌溉高效技术
河北果树(2020年2期)2020-05-25 06:58:20
太行山(外二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14
河北将严限张承及太行山区矿业开发
河北地质(2016年1期)2016-03-20 13:51:58
清代邯郸教育
旅游扶贫战略模式研究*——以太行山区旅游扶贫为例
基于SWOT分析的太行山区农业产业园规划研究
太行山上忆当年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5
邯郸-电镀厂主非法排污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