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婵娟
(吉林化工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部,吉林 吉林 132022)
提升我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探析
赵婵娟
(吉林化工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部,吉林 吉林 132022)
摘要:大学生就业早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本文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出发,详细论述了学生、学校、教师和家庭四个层面在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应采取的有效途径,其中学生个人努力是关键,学校培养策略是重点,教师全员参与是保障,家庭教育是必要支持。
关键词:我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有效途径
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存技能和整合不同技能的知识和技能。”[1]82核心竞争力最明显的三个特征:“首先是核心竞争力能够为公司进入多个市场提供方便,其次是核心竞争力应该对最终产品为客户带来的可感知价值有重大贡献;最后核心竞争力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1]83-84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后来被引入高等教育领域,既然一个企业需要具备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够生存下去,那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大学生也只有拥有自身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才能顺利就业。目前国内学者对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表述不尽一致,综合相关专家学者的界定,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可以表述为:“大学生个体通过学习和实践所积累的一系列知识和能力的有机集合体,它不易被他人模仿,能使自己在求职时获得成功,并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取得可持续发展。”[2-4]它以整体性、价值性、独特性、稳定性和发展性为主要特点。大学生只有具备就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学生个人努力是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4级毕业生对现状满意度为 74%。毕业生工作与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67%。认为目前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的毕业生中,有43%的人是因为不符合自己的生活方式,31%的人是因为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正确的自我定位是成功人生的前提,大学生要通过多种渠道全面认识自我,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优势、不足、兴趣、能力及性格等要素,才能有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有的放矢地进行专业技能的提升,从而打造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大学生平时可通过咨询学校的专业心理咨询老师或通过网络(生涯设计公益网、智联招聘等)和书籍寻找国内外标准化的测试和问卷,如霍兰德职业兴趣问卷调查可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类型指导(MBTI)可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和职业特征。也可通过多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尚未被自己认知到的某些隐藏的自我。或参与学校各种社团和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用心体会自己究竟爱好什么、擅长什么,把各方面反馈的信息进行客观的辨析和吸收、整合,认识全面的自我。
多读书,读好书。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5]多读人文类书籍开阔自身的眼界,增加自身的见识,提升自身的内涵。好的人文书籍是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那些智慧的大脑,在永远逝去之前自立下的思维的照片。最精华的念头,被文字浓缩了。好像一锅灼热久远的煲汤,濡养着我们的神经,它会让我们更善于倾听、更乐于思考、更勇于决断、更充满自信。多读专业书籍,加深对多学专业的理解,找准自己的兴趣领域,有助于明确求职的方向。专业能力是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我校2014届毕业生中有77%的学生认为本校的核心课程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重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关注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和融合,易激发大学生思维的火花,会使学习、思考能力不断提升,为将来参加工作后发挥创新能力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
实践是了解自己最好的途径,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基。用人单位大多要求新员工缩短适应岗位的时间,尽快独当一面,尽快创造财富和价值,以减少企业的人才培养费用,减少因工作适应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工作效率低下[6]。大学生除了要充分利用好学校提供的暑假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机会锻炼自己,还要多利用课余和寒暑假时间积极寻找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兼职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加深理解,也有助于对自身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查漏补缺。同时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如何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提前了解职场要求,对提升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精神等方面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有利于在毕业之后成功就业。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竞赛,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专业研究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积极要求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和项目来深化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对自己未来学业规划和职业方向也会更加明晰。如我校隋新院长研发的“虫草金樽”项目实现量产之后,带动一批毕业生和在校生参与到创业过程中,有的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开发,有的参与到生产过程,有的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大学生长期的积累和锻炼,大学生要把自我成长当成四年大学生涯乃至一生重要的功课,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乐于学习和勇于实践的同时更要善于思考和总结,在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中认识自我、成长自我,才能找准自己的坐标定位。
二、学校对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重点
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认同是决定其学习状态和进行就业规划的重点。除了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外,学校也要积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哪些专业趋于饱和、哪些是新兴职业的对口专业,对我校已发展成熟的专业要做到人有我精,保持优势。对就业不理想的专业,在招生人数上应有所限制,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找准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点,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和目标。在课程设置上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目前很多企业把有相关工作经验作为入职要求,很多学生因此和自己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突显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的脱节。我校毕业生就业集中在制造业和技术服务业,这类行业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我校2014届毕业生认为母校的教学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考试考核”(46%),“教学条件”(37%),“实践内容”(23%),“教学方法”(23%)。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单一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多引入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对学生知识应用性的考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除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外,也可拓展到专业对口企业实习、实训,加强校企合作,对一些特殊专业或紧缺专业,可通过校企联合办学方式,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比重。
2014年我校毕业生3 256人,就业2 707人,总体就业率83.14%。导致部分学生未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有些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要发挥我校思政教育优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脚踏实地为这一理想信念奋斗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7]。实践证明,只有那些具备德才兼备、理想远大、信念坚定、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素质和品格的人才会是职场的成功者和社会的栋梁。同时就业价值观教育应作为大学思政课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就业价值观的相关教育。通过社会实践和社团志愿活动(如我校春天之约志愿服务团队)等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学生用爱心和行动关爱和回报社会,让学生多去体会个人和社会、奉献与索取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爱国爱民、无私奉献的高级情感,让学生意识到只有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融合起来,热爱并投入工作,才能在社会中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
职业发展教育要贯穿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在学生入学伊始就要就应做好全程就业指导的第一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职业兴趣、性格与价值取向等,帮助学生对今后的职业选择进行初步定位。随后逐步对其进行包括职业发展中主体意识和价值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心理测评与职业咨询、求职择业指导、就业创业教育及“职业再生能力”后续教育等系统内容的职业发展教育[8]。除就业指导课程外,要发挥我校招生就业处、人文社科部、经济管理学院等部门教师的专业优势或邀请优秀校友,为我校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如开展职业指导、职业规划、就业形势与政策、创业实践、法规规定、管理学、职业道德、文明礼仪等方面的专题报告会、座谈会或选修课程,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体育部可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向自我限制挑战,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领导、沟通、责任承担、诚信、合作、包容和爱心,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现代企业所需要员工具备的品质,是很好的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其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仅能够客观、全面的认知自我,用积极的态度不断自我成长,还能够采取恰当的方式和方法有规划地不断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也会让其在求职时充分的展示自我实力,展现属于自己的人格魅力。心理健康问题被忽视或没有及时有效得到解决,可能会直接加剧潜在的职业问题。由于抑郁、焦虑、自卑、敏感等不良心态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地完成学业或者影响职业发展的案例比比皆是。不良的心态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疏解,必然就会对其求职产生很深的负面影响。因此,学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并有效挖掘自身潜力,增强自信心。化解学生在就业上的心理负重感,正确分析形势,正确对待失败与成功,以积极、健康的心理参与就业竞争[9]。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和回访,积极开展校、院、班三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升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教师的素质和数量,给我校学生提供优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这一信息库的内容应包括每位学生各学期的学习成绩、思想状态、身心状况、所获奖项、特长特点、担任职务、综合表现、参与活动、就业意向等关于学生成长的各类相关综合信息,便于学生、老师和来校用人单位查看。信息库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总结和认识自我,不断接收反馈信息适时自我调整。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问题和进步,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用人单位快速准确了解面试对象的经历、素质和能力,方便对面试对象进行综合评估。
三、教师全员参与是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要充分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治校理念,树立“全体重视、全员参与、全过程服务”的工作意识。学校全体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仅是学校领导、就业指导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的事情,而是全体教职员工都应共同参与、共同培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提升学生我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教学意识,充分挖掘课程的切入点,如我校杨金远教授把中国梦用数学坐标法进行解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印证了非思政课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及其优势所在。还有许多专业教师指导我校学生参加各级给类专业技能竞赛和创新作品大赛,把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专业应用技能或综合素质提升密切结合,都取得的了有效成果,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式。每位教师在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理论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要成为能够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创新、企业实践、科技竞赛的多能型教师,了解专业和行业发展动态,能够研究解决专业热点、难点问题,传递的知识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才能让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同时全体教师要真诚的关爱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关注学生毕业后的动向和情况,积极保持与毕业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络,既关心支持校友的发展,又为新毕业学生搭建就业平台。学校就业主管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要主动走出校门,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近年来,中石油、中石化、大唐国际、中煤集团等央企所属相关单位和京博集团、梅花集团、盛虹集团等著名民营企业新投建和投产项目都在我校录用了大批毕业生。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在这类企业中开展对我校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历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掌握用人单位需求和对我校学生的反馈信息,有利于学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提升我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10]。
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支持
家庭教育不仅影响学生的素质和个性,还是学生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而且在家庭中父母的职业背景、职业观念、对子女的期望和关注程度、父母的社会地位和社交能力、教育子女的方法等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产生影响。父母要主动营造民主型的家庭环境,努力塑造孩子乐观、自信的心态,在孩子遭遇挫折时给予有效支持和鼓励,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用健康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影响孩子,用正确的职业观去引导孩子。对学校的就业工作和就业政策主动了解和关注,帮助孩子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和选择,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给孩子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总之,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事情,它是需要学校、教师、家庭和学生个人全员参与并为之努力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之中。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各方不断努力,形成合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增强我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C.K.Prahalad and 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5-6).
[2]连树青.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3:8-13.
[3]裴子英,金承哲,孙威.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之拓展训练[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10):10-13.
[4]白冰,王晓伟.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7):80-83
[5]弗兰西斯·培根.培根随笔[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6]胡芸.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的大学生就业力的培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2(3):121-122.
[7]陈溅星,姚圣梅.试论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高等教育,2012(7):163-164.
[8]刘奕涛.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与培育路径[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30(9):87-92.
[9]刘雨.试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社会观察,2013(7):285.
[10] 王冬岩,张红.关于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河北民铗师范学院学报,2013,33(1):96-97.
A Study on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mployment
ZHAO Chan-juan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Jilin City 132022,China)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has become the concern of the society,and the key to solving the problem is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mploymen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feat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mployment,elaborates on the effective ways that students,colleges,teachers and families should take,among which students' efforts is the key, school training strategy is the main reason,the staff's participation is the guarantee,family education is the necessary support.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in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mployment;effective ways
中图分类号:G 64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15.12.014
文章编号:1007-2853(2015)12-0050-04
作者简介:赵婵娟(1980-),女,吉林珲春人,吉林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