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的技能培养

2015-04-18 10:46:58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技能培养英美文学英语专业

李 源

(吉林化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的技能培养

李源

(吉林化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摘要:英美文学课是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针对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探讨了学习文学文本时感知技能、译码技能及编码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技能培养

目前,对于多数高校英语专业来讲,英美文学课设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1]。实际上,英美文学课的学习就是英美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学习。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教师的通常的做法是:首先教师向学生们介绍要学习的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然后分析文学作品的文本内容、阐述某些评论家对该作品发表的观点、看法让学生们消化理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非常行之有效,因为教授文学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向学生讲授文学作品的文本材料。然而,按照当代教学法的评判标准,此教学方法未免有些太狭隘,由于学生们过于依赖教师对文学作品文本的讲授,结果只能是一方面在学习文学作品文本时,学生们未能作为学习的主动者参与学习;另一方面,此方法使学生们久而久之形成不会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变得有惰性,这种填鸭式教学使他们认为能够通过考试就可以[2]。

与此方法相反,为了使学生们在学习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学文本时能够给予积极的回应,以技能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推荐的方法[3-5],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地传授这些学习技能,那么学生们就能逐渐获得所说的 “生成转换能力”,既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独立进行思考、理解的能力,学习者在分析文学文本时有能力与人交流、用流畅、简洁的语言写出该文本的观点以此作为对文本的回应。以技能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目的是通过给学习者提供学习方法来获得文本的思想含义,给学习者提供这些学习方法是为了以学习者为教学中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来衡量学习者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依赖教师为学习权威,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学会并应用这些技能。那么学习者在阅读、阐述文学文本时所要应用的学习技能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大致有三种:感知技能、译译技能及编码技能[6]。

一、感知技能的培养

感知技能指的是学习者要具备观察、识别文本结构及文本其它表面特征的能力。当然,前提是学习者已经对文学的基本概念、定义等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的文学文本题材,能够识别出文学语篇使用的语言特点。

首先,要培养学习者应该能从文本的表面特征来区分是戏剧、散文、诗歌,并且能够分辨出一个指定题材中可能包括不同的次题材。以诗歌为例,学习者在学习诗歌时应该能够分辨民谣、十四行诗、颂歌,能够区分英雄偶句诗和自由体诗等题材。

其次,培养学习者应该具备对于运用独特语言特点的观察能力。这种独特的语言运用有二种:一种是文学文本的语言运用偏离现代标准英语,如有的文学文本使用古体英语;另一种语言的运用脱离现代语言的标准语法,在日常生活中不常使用的语言。如在诗歌中,诗句中常运用有规则的韵律格式称之为韵律; 诗歌中的诗句声调相同称之为押韵。

第三,英美文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能够识别文本采用的突出强调的语言模式。以散文为例,在散文中有时每一章节重复使用了一些文法模式,这些文法模式构成了一个故事或小说。

最后,培养学习者在学习文学文本时还需具备能够观察出其是否运用了某些文学手法的技能,这个技能同前面讨论的二个学习者要有识别文本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样重要。除了要能识别文本运用偏离现代标准英语和语言的运用脱离现代语言的标准语法外,学习者在学习文本时要能识别文本是否运用了如暗喻,象征等文学手法,否则学习者在理解文本含义时就会导致对文本内容的误解,影响文学文本的学习及理解。

二、译码技能的培养

译码技能是指学习者通过阅读文本观察、识别获得的数据资料且使之有意义需要掌握的技能。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要培养学习者学会运用:(1)文本刚要,即运用已知道的世界知识包括文学话语(文学文本)知识和读过的文学作品;(2)文本提示,即通过对文本的观察、描写获得的数据资料;(3)阅读和思考技能,这样才能使学习者领悟理解文本的含义。

首先,领悟理解文本含义的一个基本方面就是外语学习研究学者理查德所说的”领悟明了的含义”,这指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从文学文本内容获得其外延意义的能力。以叙事小说为例,这指的是学习者在阅读一个文本的指定章节时,如果不是整篇文本,能够准确地构画出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从而学习者能够明确地按照要求叙述一篇小说或其中一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明白了文本的外延意义后,学习者也要能够推断出其内涵意义。学习者弄明白了文本的独特的语言特征、观察到了文本突出强调的模式、注意到了文本的写作技巧的运用后,教师要向学习者说明这些能促使诗歌、戏剧、小说或短篇小说的内涵意义的呈现。如英国诗人欧文的战争诗运用的半韵手法的意义、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继承者》中第一部分运用了及物动词不带宾语的优势等,学习者如能回答出这些问题就能发现文本主题思想或其它潜在的意义特征。

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文本的措词、句法来推断作者与主题的联系及作者对读者的态度等信息。当然,这是要培养学习者具有推断作者对文本的语气、观点看法及运用文学交流的语用学的知识的能力。具备了此能力学习者在阅读小说时就会发现如小说家会频繁打破语言质量准则,这个文学交流质量准则含有不要去说所相信的是虚假的的禁令。如果小说家故意这样做了,读者应该能推断出当作者向我们呈现的某个特定人物、特定事件及特定情形可能是采用了具有讽刺意味的的写作手法。

再者,培养学习者具有另一个相关的技能是阅读戏剧或散文时应该具备的技能。这涉及到在学习者对于比如人性已有的知识或先入为主的看法绘制出作品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以至于学习者可以根据固有的模式化形象相关的行为理解作品中人物的言行。对于一个模式化形象进行阐释后,如一个英雄,一个恶棍、红颜知己等,学习者就能更加细心地分析人物的个性特征。

最后一个破译技能的培养是指学习者对文本要有预测能力。对于叙事小说和戏剧来讲,根据文本结构或其它线索学习者需要进行前瞻性思考,换句话说,这是培养学习者具有预测、推断比如故事情节是如何发展的,或是故事里的人物下一步在面对一系列特殊情形要说什么、要做什么等的能力。至于诗歌,学习者如能能够识别其题材,就能理解诗歌的语境及基调。例如,如果是一首颂歌,读者可能期待这首诗包含令人深思的话语,在这话语中诗人本身的个人情感就会演绎成某些具有某些哲学意义或美学意义的思考。

三、编码技能的培养

对于英美文学的学习如果只会阅读但不能对其文本的学习进行书面的阐述,那是不完整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此方面的教学往往被教师忽略了。教师知道,尽管学生们在课堂上对所学文本内容进行口头讨论时看起来读懂了文本,但是在写作作业、测试时要求他们用通顺的语言、正确的文本格式写出他们的感悟、观点时却有难度,这很可能是因为学生们缺少文学文本方面的写作教学的指导。如果要求学生们能够清晰、简介地表达对于所学文学文本的分析、看法观点,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此方面的技能,即编码技能的培养。

对于文学文本相关的写作技能与英语语言教学大纲提出的关于写作培养目标无太大差别。

首先,要培养学习者应该能够准确、正确地用标准英语表达对所学文本的看法观点或作出回应。做到这一点,学习者应该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句型及适当的文学术语,这样学习者才能清晰地表达对于文本的印象、理解。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一个文本的指定话题如何能充分地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对于指定话题要求的内容能够做到详细阐述并用文本实例来证明。因此,确定好了对于指定话题要写什么之后,教师要培养学生们也能够连贯地、语言衔接很好地写出其要求的内容即要用适当的方式或结构、适当的连接手段进行写作,清晰地讨论指定话题并用简洁的、具有逻辑性的结论来完成文本的写作任务。

最后,学生要用基于适当的写作规范手法去写作:起草、修改、编辑,为的是他们对于文本的表达能够更准确,阐述的观点更精炼。这样,编码技能的培养才完成。

四、结语

上述探讨的只是学生学习英美文学文本时要培养、应用的几个主要技能。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这些技能被认为是令人满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大纲的制定者、师资培训者、教师及主考者在起草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指定考试题及考试方法时就应该考虑到上述技能的培养[7]。

关于教学大纲的制定,制定者应该具体描写出学生们学习文学文本需要培养、应用的这些技能并给予详细的说明。教师要根据这些技能的培养要求来思考、制定教学目标,学生们能够成功地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对教师的优秀教学效果的反馈。主考者不仅要根据学习内容确定试题还要根据这些技能的培养确定试题内容。测试不仅考查学生对于所学内容记住了多少,还要考查学生面临一个不熟悉的文本如何思考、如何进行准确、简洁、有逻辑性阐述其思想观点。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王翠.大学转型下英语学习策略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10):58-62.

[4]赵晶.有关学生在英语课堂参与性的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7):84-88.

[5]Richards,J.C.and Rodgers,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6]Roberts,E.V.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Reading and Writing[M].Prentice Hall,Inc.1995.

[7]Krahnke,K.Approaches to Syllabus Design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M].Prentice Hall,Inc.1987.

On Skills Training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LI Y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 uages,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Jilin City 132022,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dentifies some problems Universities have when they offer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s a compulsory course to advanced English majors.Som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literature teaching are put forward:the training of perceptional skills,decoding skills and encoding skills.

Key words:English majors;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skills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15.12.012

文章编号:1007-2853(2015)12-0043-03

作者简介:李源(1964-),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化工学院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方向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05

猜你喜欢
技能培养英美文学英语专业
劳技教学让学生“动”起来的实践与探索
成才之路(2016年36期)2016-12-12 14:10:00
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幼师手工课教学和动手能力实践探究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25:54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高职房地产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问题刍探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3:41:08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探析
企业导报(2016年8期)2016-05-31 19:31:23
英美文学作品译介的小众化和多元化的出版思考
出版广角(2016年4期)2016-04-20 01:06:06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