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南现代农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2015-04-18 09:25:55吕灵华
经济视野 2015年17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县域湖南

文 | 吕灵华

关于湖南现代农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文 | 吕灵华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是加速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全省经济总量的催化剂和加速器。湖南应从抢抓发展机遇合理布局、建好园区和不断提升竞争力等方面,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续航助力。

发 展现代农业是加速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全省经济总量的催化剂和加速器。湖南应从抢抓发展机遇,合理布局,建好园区和不断提升竞争力等方面,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湖南现代农业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

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1)发展机制瓶颈障碍。一是农业生产性建设用地阻碍。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应政策,但在落实过程中依然面临较大困难。不少农民对流转土地心存顾虑,转出土地特别是长期流转的意愿不强,成为制约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发展的障碍。二是农村金融保险发展滞后。大多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中小型农业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获得较大信贷支持,严重限制了其发展壮大。三是城乡分割的管理制度制约。由于城市落户门槛和生活成本高,大部分进城务工农民难以留在城市,所以相当比例的农民仍然不愿意放弃农村的土地,影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

(2)农业资源短缺障碍。调查结果显示,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有部分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不宜耕种。另外水资源条件有限,有著名的“衡邵干旱走廊”,且湘江等大部分河流污染现象引人担忧。湖南先后有耒阳、常宁、资兴、冷水江、涟源被列入国家资源枯竭性城市。

(3)政府支持政策不足。2004年以来,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基本方针指导下,财政支农资金快速增加。但大多数支持政策主要用于民生事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对传统农户的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缺乏有效支持。特别是一些规模小的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很难得到项目和资金的扶持。

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1)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主要表现在产品加工不够到位,辐射区域不够宽阔,后劲不够突出,没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园区对本县及周边县域的依托、催化、带动、凝聚作用,农民个人增收有限,对县域财税贡献偏小。

(2)产业发展规划特色定位不清。由于对自身优势挖掘不足,对市场定位不明,对经济新常态认识不清,导致县域产业布局规划模糊,职能分工不够明确,各县域之间协作欠佳,重复生产和重复引进导致资源和资金的浪费,甚至引起不良价格竞争,严重危害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3)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资金严重缺乏,县域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单一,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县域企业地理位置一般较为偏僻,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与大中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使得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普遍不足,先进技术缺少,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创新投入少,从而导致产品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湖南发展现代农业与县域经济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015年初湖南省提出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若干实施意见,我们要深刻领会,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抢抓发展机遇

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好在县域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主导和督促作用,树立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长远发展的观点,积极拓展改革视野,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引进新模式、新手段、新产品,并做好推广宣传,主动推进试点。要切实履行服务职能,完善土地管理、金融保险等相关政策以及资金配套支持,为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广阔、坚实、健康的创业平台。

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鼓励成立技术性农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安排科技人员现场指导,介绍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用看得到、摸得着的成果和效益活跃农民思想,充分支持农民发展意愿,促使农民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引导农民逐步树立开拓意识、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

要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力争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取得新进展,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抓住一带一路、中部崛起、中部城市群,一带一部、泛珠经济区等战略发展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有所作为,务求实效。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挥县域优势

各县要依托资源优势,明确产业定位, 突出地方特色,培育支柱产业,以特色产业带动区域产业升级。促进特色产业聚集、整合和升级, 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层次高、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

农业功能布局要围绕湖南农业“四大板块”新格局选择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即“长株潭都市农业区”、“环洞庭湖生态农业区”、“湘中湘南特色农业区”和“湘西山地农业区”,以三个“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和突破口,带动和促进全省的农业科技化、机械化、产业化和合作化。

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挥县域农业整体优势。要建设“项目农业”,合理科学开发利用特色农业资源,实施农业产业化、贸工农一体化和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实现农业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增效,提高县域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壮大龙头,建好园区,实施品牌战略

要加强县域特色农企的扶持培育,推动兼并、合并、重组,形成大企业组织,力争每个县都拥有相当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并逐步发展成国内、国际知名企业。

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农业主导产业相对集中连片、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基地和园区,使之成为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现代职业农民的创业区,充分发挥园区集群效应。

要打造湖南品牌,沿着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保护、挖掘和提升传统品牌,鼓励、培育和支持新品牌;多渠道、多层次加强宣传力度,建立“三农”电视广播栏目,唱响品牌。

科技推动,体制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

科研部门应加大对县域农业的支持力度,制订支持县域农业产业科技进步的计划,针对性地进行跟踪科研服务,及时提供技术支撑。制定并实施有利技术引进的特别税收优惠政策,大力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

要建立政府、行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农产品出口促进联动体系,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实施“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战略”、“以质量安全和品牌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战略”和“以市场多元化为特征的出口市场战略”,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高附加值农业、特色农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农业调整的结构潜力、对外开放潜力、政策潜力和国际市场潜力,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要继续完善农业对外合作的投资、财税、贸易、通关、检验检疫等政策,整合我省农业生产技术、品牌等资源,建立境外湖南农业经贸合作区,扩大畜禽、蔬菜、水果、茶油、茶叶、水产品、中药材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吸引海内外战略投资者和大型企业集团来湘投资农业,扩大与台湾、东盟、南美、俄罗斯、非洲等地农业合作交流。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吕灵华(1963-),女,湖南邵阳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教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区域经济等。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县域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00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4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4
现代农业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6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