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赫伯特的宇宙观与宗教抒情诗歌创作

2015-04-18 02:30:08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关键词:赫伯特上帝宇宙

王 卓,牛 堃(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乔治·赫伯特的宇宙观与宗教抒情诗歌创作

王 卓*,牛 堃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圣经》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玄学派宗教诗人乔治·赫伯特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赫伯特著名宗教抒情诗集《圣殿》就是其沉思《圣经》的产物。赫伯特的诗歌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圣经典故和神话意象,这一点广为人知。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赫伯特其实也是一个伟大的天文学诗人,他巧妙地把天文学知识运用到了宗教抒情诗歌的创作当中,在宇宙观的视阈下进行诗歌创作,各种宇宙意象及天文知识的运用为其宗教诗歌增添了巨大的活力和艺术魅力。

乔治·赫伯特;宇宙观;宗教抒情诗创作

乔治·赫伯特倡导诗歌创作应以《圣经》为典范和灵感源泉,他本人身体力行,毕生只写虔诚宗教诗歌。赫伯特的宗教抒情诗集《圣殿》于 1633年出版,描写了教堂的建筑以及在教堂里举行的一系列与基督一生相关的宗教仪式和庆典(如圣诞节、复活节、圣餐、礼拜日等),整部诗集充满了赫伯特的虔诚宗教冥想。赫伯特也因诗集中所表达的虔诚宗教思想而受到了世人的广泛称赞,加之其超群的诗歌技艺、朴实简洁的诗歌语言以及美国著名评论家T. S. Eliot对英国玄学派诗人的极力推崇,赫伯特在诗坛的地位得以真正确立。

中世纪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把基督教观念融入到了亚里士多德 — 托勒密宇宙论当中,进一步发展了古老的宇宙论观点。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诗人继承了这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并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加以广泛运用,从而使得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诗歌绽放出了哲理的光芒。“伟大的诗人都是天文学诗人”[1]2的观点表面上反映了伟大诗人对天文学的熟知,实际上它从本质上暗示了诗歌和宇宙之间无法分割的紧密关系,同时也说明了伟大的诗歌是对宇宙的摹仿。因此,从西方传统宇宙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诗歌、宇宙和诗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成为一把开启诗歌宝库之门的钥匙。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伟大玄学派宗教诗人,赫伯特宗教抒情诗歌的创作也遵循了摹仿宇宙的诗学观念,在其宗教抒情诗歌中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反映传统的宇宙模式,并赋予了各种宇宙意象以某种哲理、神学观念或宗教意义。

一、人——小宇宙

在赫伯特虔诚宗教思想和宗教意象以及独特诗学原则的背后,鲜为读者所意识到的一点是,赫伯特也巧妙地采用宇宙意象或象征,来表达他对宇宙的总体概念,从西方传统宇宙论的角度来创作诗歌作品,在主观上尽力摹仿宇宙,创作出了模仿宇宙的宗教抒情诗歌。赫伯特的名诗《人》就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这一点:

人是非常地匀称,

一肢与另一肢充满比例,

而且又都对称于整个世界;

各个部分可称兄道弟,

头和脚相处得亲密万分,

也都与月亮和潮水关系密切。

只有人,任什么也不曾

达到如此遥远的地方,并保住捕获物;

他的目光登上最高的星辰;

他是各重天的缩影。

(第13—22行)[1]250

根据西方传统宇宙论的观点,人是世界的综合体,反映了宇宙的模式,体现了宇宙有条不紊的秩序。正如赫伯特在这首诗中的描绘,人是非常“匀称”的,充满了分寸感,人体的“各个部分可称兄道弟”。人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和谐,“相处得亲密万分”,不仅“一肢与另一肢充满比例”,而且整个人体还“对称于整个世界”,与整个外部世界的比例对应,即人是大宇宙的整齐划一的总结,是大宇宙的缩影,是“各重天的缩影”。赫伯特这里实际暗示了“人——小宇宙”的宇宙观念,即人(小宇宙)是大宇宙的缩影。

在基督教神学家看来,人的伟大并不仅仅在于他和大宇宙相似,而在于他“具有造物主本质的形象”[2]15。对于包括赫伯特在内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来说,宇宙是上帝为人而创造的。上帝不仅以自身的形象创造了大宇宙,还以自身的形象创造了小宇宙(人)。大宇宙和小宇宙有很多相似之处,大宇宙反映了造物主的伟大,体现了对称、和谐和秩序之美,因此,人(小宇宙)也同上帝一样也拥有对称、和谐和秩序的美感。不难看出,在这首诗里,表面上赫伯特热情地赞颂了人的美丽和崇高,实际上是在称颂造物主上帝的伟大和神能。

赫伯特通过对“人”(小宇宙)的观察和沉思实现了内心精神的升腾,这是以古老的托勒密宇宙论为基础的,与宇宙外部可见的上升运动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沿着托勒密宇宙中有形的天体结构攀登到天国是一种客观的途径,那么力图在精神上达到天国就是一种主观的途径了。在这个意义上,人不仅可以沿着客观的、而且可以沿着主观的途径达到同样的理想目标。”[3]这里的“理想目标”即是人内心精神的升腾。在赫伯特看来,诗歌是联结上帝和他的途径,是实现上帝与他交流和沟通的媒介和桥梁。因为与宇宙中其他事物不同,人有精神世界和理性灵魂,因此,诗人可以通过沉思而实现精神的升华,从而超越大宇宙,直接抵达上帝的寓所,实现人精神与心灵的内在的升腾。小宇宙(人)与大宇宙之间的这种类比关系体现了宗教诗人乔治·赫伯特天人对应的宇宙观念。实际上,这种宇宙观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尤其是玄学派诗人,所普遍遵循的重要诗学原则,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诗歌中占有主导地位。如玄学派诗歌的领军人物约翰·多恩就曾把他自身说成是“小宇宙”,“我是一个制作精巧的小宇宙,由四种元素和天使般的精神构成”(《神圣十四行诗》第5首)。他又说,人的心灵是上帝伟大的造物之书的缩影,因为人是“大宇宙的缩影”(《挽歌》,1613年12月26日)

二、金链——万物存在的形式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动物和人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具有过渡性和连续性。无论是从植物到动物、还是从动物到人,其间都有某种中介存在,因此,存在之链才得以具有过渡性和连续性,避免了中断的可能。北京大学胡家峦教授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宇宙中无数的存在,如天使、人类、动物、植物和金石,都按等级秩序由最高的存在,通过每一种可能的等级逐级下降,直到最低级的无生命的存在,犹如自天上垂下的一条金链。每一级存在都是链上的一环”[4]31。赫伯特的宗教抒情诗集《圣殿》中的另一首诗《神意》就是这类诗歌的典型代表,其中有几行诗就生动地表达了宇宙中万事万物存在的等级性和连续性:

生物并不跳跃,它们表明一次盛宴,

你所有的宾客相互紧挨地坐着,一个不缺。

青蛙同鱼、兽相连,蝙蝠同鸟、兽相连;

海绵有感觉又无感觉;矿石同土和植物相接。[4]32

人是宇宙“存在之链”上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或有形世界和无形世界的联结环:人通过诸如金石、植物、动物之类较低级的特质与物质世界相接,又通过理性与神相接。人凌驾于同样由四种元素混合而成的动物和植物,否则就不过是用“虫豸和老鼠的特质”来“提高人的尊严”了[2]7。诗人赫伯特力图运用西方传统宇宙论的观点通过诗歌创作来解释他的宇宙观,他根据传统宇宙论,从事物连续性的角度描绘了世间存在物之间的连续性与等级性,实际上也从侧面热情地歌颂了造物主上帝造物的伟大。

在这首诗里,诗人乔治·赫伯特意在表明:在宇宙存在之链的位置上,青蛙位于鱼和兽之间;蝙蝠位于鸟和兽之间;海绵位于有感觉和无感觉的存在之间;矿石位于土和植物之间(即矿石具有生长性的特点,此观点很可能源自于民间传说)。在宇宙存在之链的一系列环节中,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各异,存在差别;等级不同,依次上升,从最低直至最高。以矿石为例,矿石属于无生命的存在,可它处于土和植物之间,说明矿石的等级高于土,同时又低于植物。可以看出,一方面,世间生物的各级存在互不相同,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彼此关联。这种联系都要通过对立面之间的联结环(即中介)而实现。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宇宙的统一性就必须以对立面的存在为必要条件[5]。

赫伯特的这几行诗充分说明了他对西方传统宇宙论的理解以及当时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宇宙万物存在的等级性和连续性的关注。诗人似乎也在暗示,宇宙的万物存在总体而言可以划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个范畴。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优越性,就在于人类能够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个不同的领域进行沉思,并可以在这两个领域里直接获取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所以,人具有凌驾于世间世俗万事万物的优越性,从存在的等级上也高于其他的一切生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诗歌作为诗人语言的一种特殊创作形式,也应该作为一种沟通的桥梁和中介,把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联系起来。正如胡家峦教授所言:“存在之链所体现的多元一体概念或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主题和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成功的诗歌也是部分和整体的完美结合,从而构成与大宇宙对应的诗歌小宇宙”[4]36。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乔治﹒赫伯特宗教诗歌中宇宙意象或宇宙象征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赫伯特的某些宗教抒情诗歌从本质上说是遵循了西方传统宇宙论的观点,通过对古老宇宙论知识的运用,赫伯特向读者展示了他的宇宙观及在宇宙观指导下的宗教抒情诗歌的创作。赫伯特把人看成是天体宇宙的缩影,是“小宇宙”,具有“大宇宙”的和谐与秩序之美。同时,人在宇宙的存在之链上处于较高的等级,其位置高于其他一切的生物,具有特殊的优越性和等级性。赫伯特将宇宙观融于诗歌创作当中,以一种独特的诗歌表述方式来描写客观世界,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上帝对人类的无限慈爱,与此同时,人类也因此应该对上帝怀有感恩之心。在赫伯特看来,诗歌是联结物质和精神两个领域的媒介和桥梁,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沉思,人的灵魂可以实现与上帝精神的交融,真正地实现“天人合一”。

[1]胡家峦. 历史的星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与西方传统宇宙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Gregorios, Paulos Mar. Cosmic Man: The Divine Presence[M]. New York: Paragon House, 1998.

[3]胡家峦.天人对应与自我探索——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宇宙观探微[J].国外文学,2000,(2):27-35.

[4]胡家峦.金链:“万物的奇妙联结”——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宇宙观一瞥[J]. 国外文学,1999,(1).

[5]Heninger, S. K., Jr. Touches of Sweet Harmony: Pythagorean Cosmology and Renaissance Poetics[M]. San Marino: the Huntington Library, 1974:150.

George Herbert’s Perspective on Universe and His Religious Lyrics Creation

WANG Zhuo,NIU Ku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41)

The Bible is the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Herbert’s poetry creation, who is the famous metaphysical religious poet of English Renaissance Period, and his famous religious lyric collection The Temple is the product of Herbert’s meditation on The Bible. It is well-known that Herbert’s poetry is rich in various Biblical allusions and mythological images. However, few realize that Herbert is actually a great poet of astronomy. He cleverly combines astronomical knowledge with religious lyrics cre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Herbert creates his poems, and various universe images and astronomical knowledge adds tremendous vitality and charm to Herbert’s religious lyrics.

George herbert; perspective on universe;religious lyrics creation

I106.2

A

1004-4310(2015)02-0070-03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5.02.016

2014-11-16

阜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赫伯特诗集《圣殿》中的上帝形象及道德寓意研究”(2010FSSK17)。

王卓(1978-),女,满族,辽宁绥中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赫伯特上帝宇宙
改变
北方人(2022年1期)2022-02-07 23:20:11
宇宙第一群
百家讲坛(2020年4期)2020-08-03 02:01:25
120秒的“上帝”
加9旬夫妇圣诞前被迫分居
环球时报(2017-12-21)2017-12-21 05:23:50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这宇宙
是否气人
黄河之声(2016年24期)2016-04-22 02:39:45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
智者和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