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二十四中学 林海英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结局,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快速提高。但在这一片繁荣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因个别领导目无法纪导致社会不稳定以及青少年学生犯罪呈低年龄化趋势等问题。
中国是个多民族、价值多元化的人口大国,庞大且结构复杂的人口虽为社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但也给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管理上的困难。目前中国社会发展正处在结构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好的,但随着2014年“打虎拍蝇”活动的深入,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违纪事件不断被揭露,部分省市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家族式腐败”等严重问题。由于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导致新疆等地区恐怖活动有所抬头,局部地区邪教活动趁机作乱……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正常生活,有些甚至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社会科学、和谐、有序发展,需要建立法治政府,完善法律制度,而这些的前提则是全民的遵纪守法。因此,需要在全民中开展和普及法律意识教育,特别要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从青少年学生抓起。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因素。随着当今社会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以及网络与通讯等传媒技术的空前发展,青少年学生由于自身的思想尚未成熟,性格没有定型,且还未构筑牢固的法律基础知识,因此还无法抵御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违纪事件屡有发生,而且日趋低龄化,在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方面也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一些青少年由于缺失基本的法律知识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成为了少年犯,过早地结束了美好的青少年时光,这给我们的学校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育敲响了警钟。我们除了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外,还要努力占领青少年法律教育的主阵地,积极开展系统的法律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科学文化知识”和“遵纪守法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兼备,二者缺一不可。但在现实中,中学课程的设置有所偏颇。国家课程规定:学生在初中三年学习总共要接受14门课程学习即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同时按照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教育“五规定”要求,在这三年学习中,学校必须要开齐开足所有课程。按照国家规定,初中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为每周34个课时,每学年40周,每学年共1360个课时,初中三年一共是4080个课时。在这些课程设置中,初中思想品德课每周只有2个课时,每学年共40周,每学年共80个课时,三个学年也只有240个课时。初中思想品德课只占三年所有课程的5.88%。
青少年在初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程总共240个课时,而接受比较完整的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最多只有80个课时。学生在初中三年共要接受4080个课时量的教育,在初中三年4080个课时的教育中,法律意识教育只占80个课时,只占初中三年总课时量的1.96%,远远比不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课时量。如果一个学生只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就离开学校,那么他(她)们一生只在学校接受了80个课时的法律基本知识教育。但每个公民的一生的每天生活都离不开法律。青少年学生及家长都需要遵守《义务教育法》,青少年学生需要依靠《未成年保护法》维权,成年服兵役需要遵守《兵役法》,成年结婚需要遵守《婚姻法》,创办公司或者企业需要遵守《合同法》《税法》《环境保护法》等,当教师要遵守《教师法》……法律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由于受课程设置的制约和课时总量的限制,初中思想品德的法律课程内容十分匮乏。初中的80个课时只够学习一小部分的法律知识和常识,难怪许多青少年学生视打架、斗殴、抢劫等为儿戏,也有一些公民把服兵役当成一种负担,把依法纳税当做“政府是在敲诈”等,“法盲”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政府与群众的冲突。如果公民不具备基本的法制意识,就有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与和谐稳定。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时量的多少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某个学科的重要程度。但法制教育作为社会稳定和安定的重要基础,却在学校课堂教学主阵地中被安排在次要地位,经常被遗忘和忽视。如果公民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就没有认真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宪法常识,那么这个公民就很少再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法律知识课堂教育。
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又红又专”的人才,“红”是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红”作为前提和基础,就可能迷失方向。笔者认为,当前的学校教育应该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办学思路。“一个中心”即坚持以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培养公民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较高法律意识”和“培养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两个基本点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不能一手硬一手软。“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缺一不可,在当前形势下,更要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教育。鉴于当前的学校教育形势,应该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定位问题以及中学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具体思路是: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能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社会生活,掌握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初中思想品德课虽然肩负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但每周却只开设2个课时,教学为了面面俱到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反而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现在社会可以缺少个别科学技术人员,但决不允许有个别“目无法纪”的公民存在,个别恐怖分子的恐怖活动将导致整个社会的不得安宁。因此,对初中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应该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增加思想品德课的周课时总量,同时要在中小学的各个年级渗透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教育,牢固树立法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意识。
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的法律基本知识教育,除了开设《宪法》基本法外,还应多开设与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教育,如《刑法》《义务教育法》《兵役法》等,培养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社会稳定安定政治基础。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历了三十多个春秋,改革后的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落后的封闭农业国发展为现在开放的工业国。三十多年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每周有2个课时,内容也较简单。但如今,中国和国际上的交往日益密切,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各种矛盾冲突日益激烈,迫切需要加强全民族的法制宣传教育。青少年学生是法律意识教育是工作的重点,因此特别要加强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改革中学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设置既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又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要从根本上重视思想品德课的作用,充分利用青少年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机会,灌输系统的法律知识,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安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目前社会上许多不安定稳定因素或者不安定事件的发生都与法制意识的淡薄有密切关系,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法制教育工作,为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安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