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指导的创造性 为学生主体写作助力*

2015-04-18 00:39福建省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林绍生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7期

◎福建省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绍生

作文教学的瓶颈,除了受制于写作教材的层次性、精细度、可操作性不够之外,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薄弱及教师的过程指导不到位也是重要因素。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作文教学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创造过程,也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创造性是要以教师指导具有创造性为前提的。如果说学生的学习写作是“学海泛舟”,那么教师所提供的引导和支撑就是给予学生前进中最好的双桨。

一、读写结合,定向模仿,培养感知能力

胡适先生说过:“凡富于创造的人必善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仿写是写作指导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有效手段。在课改以后,高唱创新,似乎模仿就是保守,就是落伍,不利创新;其实不然,模仿才是创作的第一步。

模仿需要示例,叶圣陶曾说过:“课本就是最好的例子。”读写结合便是最好的模仿。这里所说的读写结合,是指在课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运用课内的读写知识,实施写作的指导与训练。“近水楼台先得月”,写作教学得先用好教材这一“例子”,避免舍近求远。

例如教学完课文《童趣》后,教师可让学生做如下“趣”事:①收集写趣的词句(含俗语谚语名言),培养积累习惯和识记能力;②描写趣事片段,训练精准用词、具体描写;③习作写趣,训练适切拟题、完整记事能力。又如教学完《走一步,再走一步》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分别模仿《童趣》和《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结构写记叙文,让学生在模仿写作中体验不同构思。这样的读写结合,不但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而且达到了学以致用、一举两得的效果。

读写结合、定向模仿的有效性,在学生写作体会中可见一斑。摘引一段学生日记为证:

《童趣》以“时有物外之趣”主旨句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则是直接由事情的起因写起,没有出现主旨句。《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结尾,叙事之后,用一段抒情文字来总结全文,很自然,有一种水到渠成的的感觉。而《童趣》则不然,叙事一完便戛然而止,感觉有点突然,但也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两种构思各有千秋,这次作文我模仿的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写法,可是我还想在周记或小作文中综合使用《童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开篇、结尾写法。用哪种写法,要看自己喜好和写作需要的啦。我喜欢老师这样的教法,易学实用。

教师应引领学生在模仿中体验、在比较中发现、在实践后思考,减少空洞的单向说教,增加务实而富有针对性的双向互动,教师善教,学生易学、乐学,效果也就比较好。

为让学生乐于模仿、善于模仿,培养其敏感的感知能力,读写结合写作教学除了要做到就近取材、有的放矢、实战驱动,还要注重分层推进、交流展评(反馈纠偏)、及时生成等策略,让学生在规定项目、不同层级、具体要求框架下的实训模仿和师生交互中,习得写作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心有所向,仿有所依,学有所感,习有所得。

二、内外结合,多向思维,培养自主能力

针对学生作文内容空洞、面孔雷同、思维定势等现象,教师在发挥好“教材例子”作用的同时,要借鉴课外资源来丰富学生写作的内容,训练学生存同求异的取材立意自主能力,提高其发散思维品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素养既要靠课内经典美文的熏陶,又需要课外鲜活文思的洗礼。注重学习的课内外链接,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收获写作的进步与成功,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内外结合指导作文训练,以人教版七年上册第一单元《从生活中学习写作》为例。

(1)准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①自我介绍,解剖自己,认识自己,推荐自己;②说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的事;③说道说道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

(2)指导:生活中的自己是最熟悉的,通过之前的准备活动,每个同学都重新认识了自己,也更了解了自己。今天就来写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趣事、开心事、烦心事、有意义的事,练练拟题与立意,思辨异同与优劣,争取给自己一次锻炼,一种回味,给同伴一点启示。

①拟题的多角度、小角度与自主性。例析:“生活中的我”(课本单元话题,范围大,主题不明。)→“我的精彩世界”(自拟题,范围还是大,但主题明确。)→“战胜自我”(自拟题,范围变小,角度明晰,主题鲜明。)→“自我做主”(自拟题,范围也小,角度更新,主题更鲜明,有观察有体验更有思考和提炼。)

②取材立意的生活化、典型性与意义。例如“战胜自我”的立意: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战胜自我、不断进步的过程。“战胜自我”的选材:勤奋战胜了懒惰,勇敢战胜了怯懦,面对战胜了逃避,宽容战胜了自私,自律战胜了任性……

(3)话题写作:以“生活中的我”为话题,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主选材,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每个单元的每次训练都做诸如此类的精心设计与训练安排,既源于课内又超越课内,课内外保持有机联系,增加自主开放度,这样既让学生认真对待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又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自主发挥的舞台,学生作文也就相对没那么空洞、失真和雷同了。

三、神形结合,文从字顺,培养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文章“神形结合”“文从字顺”的程度。表达是形式(形),但也离不开内容(神),毕竟形式服务于内容。因此,提高学生作文的表达能力,要有步骤、有层次地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与训练。

1.兼收并蓄,言而有物,是表达的基础

不少学生写不好作文,没有好素材是原因之一,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这个道理。要写好作文,唯有夯实生活感悟和语言材料的积累才行。积累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阅读与摘要;二是观察与思考。只有随时储备新信息和新感悟,才能使表达言而有物,做到有中心、有意义。唯有“言而有物”才是一种能达到“与人交流”目的的有意义的“自我表达”。

2.谋篇布局,言而有序,是表达的支撑

谋篇布局是言而有序的核心载体,在作文表达中举足轻重。所谓谋篇布局,就是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对选取的材料进行整理、安排,使之条理化的过程。为使文章的表达富有条理,更加充实,应着力训练学生用好以下常见的谋篇布局法。

(1)纵横构思法,就是指写人、记事、状物、绘景,按时间先后推移,或事物发展轨迹或人物性格的形成(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或空间地点转换来写。

(2)片段组合法,就是突出一个中心,从几个方面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片段内容虽不相同,但都是用来表现同一个主旨的。

(3)分总思路法,就是在记叙、描写中,有的先分述后总述,有的先总述后分述,最后归纳总结。

(4)铺设悬念法(水落石出法)。

为了更加实效,教学中可设置“同题异构”或“异题同构”,通过完篇的写作来引领学生在思辨、创作、修改、加工中习得布局谋篇,达成言而有序。

3.千锤百炼,言而有味,是表达的升华

(1)言而有味,始于情真意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新课标写作评价中强调“要鼓励表达真情实感,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这是写作本质鲜明回归的体现,也是作文教学正本清源之要。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语)。写作是“思想的演绎与情感的流泻”,要“不做作,去粉饰,有真意”(鲁迅语)。“为文编事,刻意臆造”和“装腔作势,掩饰自己”的虚假文与做作文,如何谈上真切感人有韵味?又如何予人丰富的审美价值?

(2)言而有味,臻于千锤百炼。孙绍振教授在《文学创作论》一书中说过,“不管作家的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多么强大,如果没有与之相应的语言加以表达,一切都会落空”。实践证明,应物遣词造句,遇事写写改改,最能有效地提高表达能力。

一方面教师示范,引领学生。比如与学生一道写同题下水文,同学生分享,或是给学生作文写评语也都精心用句,讲究不同韵味的表达。如学生习作《我的成长路》我的评语是:“童趣似珍珠,误会如幽灵。成长多烦恼,喜讯惊四邻。”当一位名为佳灵的学生春节期间超额完成“三篇习作、六个片段、九句名言”学习任务时,我则用嵌名批语:“节前相约三六九,而今成就胜一筹。中外名言收囊中,尤喜佳灵读写功。”我为学生习作关注5对“天链夫妻”春节坚守岗位,成功捕获天宫一号写下这样的评语:“岗位守岁舍天伦,科技接力得精彩。以此作文好情怀,不禁寄语赞未来。”教师真诚严谨的引领会带给学生不小的触动,学生自然也就有了表现的、愿望或者兴趣,自然也就更加自觉地讲究炼字表达了。

另一方面因材施教,针对训练。有了愿望和兴趣作为动力,教学就可趁势而上,在指导写作和批改作文中训练不同表达技法。如运用加修饰、修辞、描写、想象等手段,使表达具体化、形象化、情趣化,使文句更加完美。就像《咏雪》,面对雪花纷纷飘落的美景,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而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虽然“盐”与“雪”有相似之处,但无新意和诗意;而以白色的柳絮喻雪花,写出了雪花在风中轻柔的“飘落”姿态,体现了雪之美。此句由于加进了修辞手法和描写,因而新颖、奇特,成为了咏雪名句,谢道韫也因此获得了才女称号。

概括起来,主要从以下方面去修炼:(1)积淀典雅、优美、生动、鲜活的词汇;(2)遣词造句,推敲贴切、传神程度;(3)塑造人物,注重语言、行动、心理特征的细腻刻画;(4)活用修辞,增加文采;(5)恰当运用长短句,使表达灵动多姿。

生动、有文采、个性化的语言最能打动人、感染人,凭借一颗赤城之心和丰富的词句、篇章、手法,就能实现“言而有味”之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