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人文胜迹的文化特性及其旅游价值
——以亳州境内人文胜迹为主要视点

2015-04-18 02:25魏宏灿阜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学报编辑部安徽阜阳236037
关键词:曹魏亳州皖北

魏 萌,魏宏灿(阜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b.学报编辑部,安徽 阜阳 236037)

皖北人文胜迹的文化特性及其旅游价值
——以亳州境内人文胜迹为主要视点

魏 萌a,魏宏灿b*
(阜阳师范学院a.政法学院;b.学报编辑部,安徽 阜阳 236037)

人文胜迹,蕴积有该地区的历史、建制、变迁、宗教、民族风俗等文化信息,是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尤其是皖北亳州地区的人文胜迹,积淀有浓厚的古村落文化、老庄道家文化和曹魏三国文化,地域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地利用蕴含有亳文化元素的人文胜迹,展示三朝古都风采,再现三国风云情景,彰显曹魏文化风骨,这对于发展当地旅游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人文胜迹 ;亳文化元素;旅游经济

旅游业是近二十多年来新兴的产业,被人称为“无烟工业”。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休闲生活、娱悦精神的时间增多,以劳动为中心的工作时代逐渐步入追求生活质量的消费时代,旅游必将成为一种时尚和热门的活动。21世纪人们推崇的生活理念更是将旅游的魅力数倍放大,渗透在现代社会的每个角落,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念,在大自然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和品味,这必将激发人们发现和开拓新的旅游资源。

在构成旅游资源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文资源,这因为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游赏奇山异水的自然景观已不能满足其精神需求,人们追求的是更高的幸福指数,是至高境界的精神旅游,对于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人文资源景点而言,旅游者往往不再是“走马观花”或“到此一游”,而是被那些地方的优秀文化遗产所吸引,流连忘返甚至作为终老之地。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帝王陵庙、名人祠墓、故里故居、先贤遗踪等人文胜迹资源无疑是具有强大魅力的潜在人文旅游资源,因为胜迹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域文化,积淀着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解读和发掘人文胜迹文化,强化旅游的文化内涵及其吸引力,这对于发展地方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皖北地区的亳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每一遗址都内涵着美妙而古老的传说,将亳州市内的古村落遗址、老庄道家文化遗址、曹魏三国文化遗址、华佗中医药文化遗址、民间文化遗址等旅游资源一并利用开发,这不仅丰富了旅游资源内容,同时也强化了旅游的文化吸引力,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丰富多元的皖北人文胜迹文化旅游资源

人文胜迹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某个相对较为稳定的区域,历经长期的文化积淀与融通、开拓逐步孕育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念、情感方式、思维方式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话题,这对于寻找自身文化的渊源,为未来社会文明进步寻找历史资源和新的出路有着积极的意义,为在多种文化中寻找相互交融的契合点,为构建社会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了条件。

安徽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就地域分布而言,大致可分为三大版块,即皖南新安文化,或曰“徽文化”,以新安理学为代表;皖江文化,以桐城学派为代表;皖北文化,或曰淮北文化,或曰亳文化,以老庄道家文化和曹魏文化为代表。就其研究和开发的深度而言,前者不仅受到高度的关注,而且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如安徽大学的国家级研究基地“徽学研究中心”,并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而皖北文化的研究与开发相对薄弱,至今似乎还未找到自身的坐标点。

皖北文化,产生于皖北淮河流域,其区域包括蚌埠、淮南、亳州、阜阳、宿州、淮北及毗邻的凤阳、寿县。这个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尤其是亳州,有着 3500多年的历史,周边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贯通,呈现出兼容开放的特色和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形成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学术界有人将其称为“亳文化”[1]。汤都于此,《孟子·滕文公下》:“汤居亳,与葛为邻。”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以先王居。”《亳州志》云:“州城东北二里凤头村有‘汤陵’,俗称‘商汤王墓’。”又云:“自庸东迤距石数里,厥地曰凤头村,内有丛冢盘积,傍附古刹,世传为汤王之遗迹。”正因为亳州地区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现存的遗迹都内涵着亳文化元素。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遍及亳州境内,主要有亳州傅庄、青风岭、钓鱼台、大寺、沟嘴子、老牙殿、黛台、天台、灵台、常小街河坡、两河口、东钓鱼台、利辛伍奢冢、禅阳寺、蒙城尉迟寺、芮集王常孤堆、板桥刘孤堆、涡阳龙山、台阳寺、西阳集等。尤其是蒙城尉迟寺遗址,被学界称为我国原始第一村;它如亳州城西南四十里的梅城为商之梅伯国故地;城南七十五里古城镇为东汉思善候国故城,城东南七里的城父为古楚公子弃疾古城遗址。这些古村落遗迹,都见证了风云变幻的悠久历史,承载着亳州地方文化的兴起、辉煌与衰落;凝聚着古亳州先民的才智,记录着亳文化的演化轨迹与信息,一处古遗迹,就是一部厚重的亳文化史诗,蕴涵着许许多多美妙的传奇故事。和其他地区的古村落遗址相比,古亳州村落遗址具有最为鲜明的个性,在其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广泛吸收了其周边各种文化的因素,明显地表现出融合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中原文化的痕迹。概言之,亳州古村落遗址不仅是亳州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且早已超越了物质的存在,蕴涵着丰富的亳州精神文化。它已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融为一体了,成为亳州历史、经济、人文等地域文化的“自然语言”,承载着亳文化原生态的信息。当我们出入皖北亳州大地看到这些古村落遗迹时便知其必定具有“亳性”。

由于皖北古亳州的特殊位置,自然环境与人文传统相互碰撞激荡,孕育出许多先哲名流,产生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老庄道家文化。古亳州这一带经常进行战争交往,由于吴楚的争夺,涡水流域战争不息,循环往复地演绎着;同时又是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汇点,“在百家齐鸣的思想大解放中,儒、墨、道、法等诸家蜂起,游说讲学,著书立说”[1]109,成为各家争鸣的互动大舞台,生于斯、长于斯、活动于斯的老庄在诸子争鸣中吸收各家学术所长,熔铸成深邃恣肆的道家文化,其后,道家人物层出不穷,亳州成为道家学派的生长地,留下许多道家文化遗迹。亳州市内的道德中宫是祭祀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庙祠,其门前的问礼巷是大儒家孔子当年求教于老子的地方。在亳州城南,有对老庄之学颇有研究的宋代易学家陈抟老祖庙。在老子的出生地涡阳,遗存有汉代老子庙和唐宋时建修的天静宫,遗存有“老子庙碑”“流星园碑”“九龙井”等遗迹。在涡阳天静宫之东约两公里处有深受老子学说影响的道家人物关尹墓、范蠡村和范蠡墓。距离老子故乡涡阳西南方向的颍水岸边的颍上,乃是提出“‘道’就是‘气’,‘气’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体”[2]的先秦改革家管子的故乡,有“管鲍祠”“管仲衣冠”等遗迹,庄子的故乡今蒙城境内有漆园、庄子祠、庄子台、庄子钓鱼台等体现庄子个性精神自由的景致。魏晋时期的嵇康,其先避怨徙于铚嵇山(今安徽涡阳石弓山),他仰慕老庄的自由精神,死后葬于嵇山南麓,故有嵇康墓、嵇康亭存于人世间。淮南王刘安于寿春(今寿县)招致门客撰写《淮南子》, 传播《老子》文化精神, 因而淮南有淮南王刘安墓、淮王丹井、八公山等遗迹,承载着道家文化精华。

散落在涡河流域的道家文化遗存又何止这些,只要人们置身其中随意浏览,都会发现道家文化许多遗迹。在如此众多的古迹中,又有哪一件、哪一处不是凝聚着道家文化的悠久历史?两千多年,时过境迁,可涡河依旧在,那悠悠东流的河水汇入淮河,仿佛在叙说老庄那主宰万物的“道”,道家文化的精华,它已经成为今天中国本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亳州,曹操父子的故里,也是其活动的地方。曹操运筹帷幄,鞭挞宇内,终成霸业,其后其子曹丕伐汉自立,亳州成为魏五都之一,成为帝王之乡。曹操自他20岁踏入仕途至66岁病逝于洛阳的“为官46年生涯中, 春风得意、事业有成时,把故乡作为自己心灵的休憩处;前进中遇到挫折仕途不畅时,他把故乡作为避难与养精蓄锐的港湾;在征战途中,也常回家看看。对养育自己的故土及乡亲父老有深沉的依念之心与感恩之情”[3]。将家的伦理之情和国的忧患意识融化为一体,把自己的责任和国家的利益结合在一起,有着强烈而真挚的家国情怀。亳州市内的曹氏家族墓群、谯陵寺、运兵道、八角台、东西观稼台、斗武营、拦马墙、饮马坑、观音山汉墓、古井遗址、高炉遗址及曹魏集团的活动遗踪等见证一代枭雄曹操的文韬武略及其精神,尤其是曹操运兵道,闪烁着“超世之杰,非常之人”的霸气与智慧,它不仅是古代军事史上的奇迹,也是古代建筑艺术史上的奇葩,被专家誉为“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地下长城”。

这些曹魏文化遗迹都是非常珍贵的旅游资源,了解亳州的历史与文化,就是要能看到这样的历史文化遗迹,再华美的现代建筑也无法代替这些历史文化遗迹的价值。这些历史遗迹成为曹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建安文化同样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创造力,具有极力张扬曹魏文化的个性特征,每一曹魏文化遗迹,无不彰显着这一时期的特有魅力和这新时代的开放精神,散发出恒久的张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皖北文化遗迹的丰富性、多元性,具有超越地域文化的独特价值。一般说来,孕育、发展、兴盛于某一区域的文化都被冠以该地域之名。如生成于山东的文化,我们称之为“齐鲁文化”;生成于山西的文化,我们称之为“晋文化”;生成于江汉流域的文化,我们称之为“荆楚文化”;生成于河北一带的文化,我们称之为“燕赵文化”;生成于四川的文化,我们称之为“巴蜀文化”。“但是,如果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化不仅代表了该地区的文化属性,而且还表征着一个更大范围、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全国性的文化特征,那么这一特定地域文化就具有了文化的地域超越性。”[4]历史上的皖北亳文化即具有这种特性。它既具有亳州的个性,也有中华民族文化的品格,呈现出开放性与多元性。由于亳州的地理位置有南北过渡的特点,自先秦以来,周边文化在这里相互融会,不断地推陈出新,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在先秦诸子争鸣中产生的老庄哲学和汉魏时期的曹魏文化,实现了该区域文化的超越式发展。生长並活动于这个地方的老子庄子等道家学人,在诸子争鸣中吸收各家学术之长,创建了道家文化。稍后的由曹操父子开创的曹魏文化,也呈现出开放的综合的特点。叱咤风云的一代英雄曹操,不排斥任何学术文化的合理因素与创造精神,吸收儒、道、法等各家思想之长,使其互相调节,臻于完善,调和一体,为己所用,他们所开创的建安文学就是在这一时代的感染中所形成的独特风采,这更进一步地推动了亳文化的地域超越性。在建筑于清时期的花戏楼(大关帝庙)雕刻艺术中,既有“义绝”的化身关羽形象,又有“奸绝”的代表曹操形象。“忠义”与“奸诈”,水火不相融,然在古亳文化遗迹中这两种对立的文化形态和平相处,相映生辉。相对立的两种观念超越了人们头脑中的地域限制,在这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在其他地方的遗迹文化中是很难找到的。从古村落遗址、老庄道家文化遗迹、曹魏文化遗迹所呈现的价值观和影响度看,“迄今为止,除了齐鲁儒文化外,似乎还没有哪一种地域文化能够像亳文化这样充分地代表中国文化的形式、内容和风格,这样坚强地支撑着中国文化的品质和精神,它的涵义和价值已经超出一般的地域文化内涵而具有某种心灵的归往和精神的象征等意味”[1]104。既然亳文化已不再仅仅是皖北亳州地区文化,那么作为亳文化载体的人文胜迹遗址、老庄道家文化遗迹、曹魏文化遗迹的属性也就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区域文化了,已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因此,可以说亳文化的价值就与那些一般文化遗迹不可相提并论了,这越发显示出亳文化的地域超越性。所以一些较完整地保留历史文化信息的古遗迹成为人们更加关注的对象,如牛屎堆孤堆、钓鱼台遗址、傅庄遗址、尉迟寺遗址、漆园遗迹、九龙井遗迹、曹操运兵道、古井遗址、城父遗址等,由于大量保存完好的古遗址的存在,它才引起今天学界的关注和认识,换言之,要想全面地了解亳文化,发展旅游经济,就必须研究利用开发古遗迹文化。亳州先贤给今天的亳州人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是弥足珍贵的、价值不可估量的旅游资源。

二、皖北人文胜迹的文化旅游价值

通过上述论析可以看出,皖北古亳人文胜迹具有超越地域文化的独特价值,蕴积着亳文化的精髓。通过对其研究,可以了解皖北乡邦文化,认识其特征、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从而探寻适合于皖北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方略,这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开发遗迹文化资源,充实文化旅游内容,促进经济发展,有可借鉴的现实意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涵有一定文化因素的人文胜迹都能够成为旅游资源。有些遗迹,内含有丰富的文化元素,具有文献记载或文物可证,如曹操运兵道、谯陵寺、八角台、尉迟寺遗址、古井遗址等,可以利用开发为旅游景点;有些古遗迹,尽管有着动人的传说,但它不具有旅游的开发价值,则不可盲目作为。作为文化旅游景点开发,须择善而。

有历史文献记载与有可观赏的且交通便利的古遗迹,可增加景点的可信度;有观赏价值的古村落遗迹,可吸引游者的眼球,满足游者的心理需求。有些古遗址内涵缺乏积极意义,没有开发的价值,即使有再古老而美好的故事,也应舍弃,应该凸显那些具有显著地域文化特色的古遗迹。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亳州,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从先秦商汤、老庄、汉魏三曹到明清的花戏楼及近代的捻军等,给我们留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根据上述人文胜迹,可整合以下三条文化旅游线:

1. 古村落遗址文化旅游,可称为怀古旅游。古村落遗址文化,可誉为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碑。经历沧桑而遗留下来的古村落遗址铭刻着悠久的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历程,是具有较高品味、较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亳州境内的部落遗址,都蕴涵着厚重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合理开发,必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民族文化内涵吸引无数寻古探奇的游客,令游客怀古代之文明,思索人类发展之方向。

2. 道家文化旅游,可称之为感悟旅游。这里是老庄道家活动的舞台,留了众多的富有道家文化色彩的遗迹如九龙井、天静宫、老君台、道德中宫、庄子祠、漆园等,虽然广泛地分布于乡村,不够集中,但主题突显,特色鲜明,这就有利于围绕道家文化主题景点的开发。且这些古遗迹大都分布于涡河两岸,可以亳州市的太清宫为中心,西连河南鹿邑老子庙,东连涡阳老子文化景区和蒙城庄子文化景区,其中融入陈抟故里等,再顺流而下去淮南,把固有的老庄道家文化景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即形成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涡水道家文化旅游线。沿此线旅游,感悟到道法自然,品赏到千古遗韵,思索人生的真谛与生命的价值。

3. 曹魏文化旅游,可称为智慧旅游。这里是曹魏文化的故乡,因而有谯陵寺、八角台、拦马墙、饮马坑、运兵道等富有曹魏文化色彩的遗迹,曹氏家族及夏侯氏家族中的成员,多属智术型的,作为与历史事件和曹氏父子生活的载体与见证的遗迹,自然独具魅力。可以说,每一个与曹氏有关连的遗迹,都有一段动人的曹魏故事,给亳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有关曹魏三国文化特色的遗迹,我们可以重点打造,合理开发,整旧如旧,用创新的理念来指导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在融入现代流行的文化元素基础上营造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景观,这样会促进和形成主体景点。比如把分布于市四周的谯陵寺、八角台、花戏楼等和市内的曹操公园、曹氏孤堆、曹操运兵道等串联起来,就构成了众星拱月式的“曹魏文化”主题旅游景区。因此在开发旅游时善于把历史文化与当地的人文因素有机地融合起来,是发挥人文胜迹内在潜力的重要方式。

在开发遗址文化资源中应充分认识到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曹魏文化旅游资源是亳州发展旅游的最大优势,是亳州市旅游市场的灵魂,是亳州旅游文化的重要标志。在亳州,可以做大做强的旅游业只有曹魏三国文化旅游,这是其他区域没有的文化旅游资源。曹操妇孺皆知,他们留下的战略思想和政治智慧,作为文化资源,不仅具有提升城市知名度的功能,更有促进旅游市场发展的无穷效力,应该大手笔去做,把这品牌文化做成品牌产品,做成文化产业园区,使其形成旅游聚集区,以其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通过产业集群有效地整合更多的旅游资源,提高文化旅游市场的辐射力和产品附加值,从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文化打品牌,旅游出效益,有了文化,就有了灵气,有了情趣,有了风景。因此要以曹魏文化作为主线,打造曹魏文化旅游。

抓住这个特色和重点,带动其他景点,才能激活亳州旅游业的发展。任何事情都要突出重点,突出亮点,亳州,既无峻岭,也无秀水,曹魏三国文化才是皖北及亳州旅游业的名片,也可综合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根据《三国志》《三国演义》,结合亳州的曹魏文化,再将地面文化中的景点元素融入其中,开辟优化景点,增设风景线,将静态的文化变为动态的文化,展示三朝古都风采,再现三国情景,彰显曹魏霸气与智慧,传承曹魏文化,努力打造以曹魏文化为主题的高品位的三国文化旅游。唯如此,皖北亳州文化旅游才有特色与个性,才能对游者产生吸引力,特别是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亳州,由于有保存较为完整的三国文化遗迹,必然能够吸引大量仰慕三国文化的游客来其地感受曹魏文化的恢弘气势和超世之杰的超常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讲,遗迹文化必成为当地旅游开发的核心旅游资源。

在合理开发上述三条旅游线时,应将当地乡村风情融入其中,丰富旅游内容。这是因为,古亳遗迹主要分布于乡村,保留着源自古代的生活习俗,具有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内涵,是当地居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晶,反映了当地居民的历史文化,折射出异彩缤纷的民俗文化深蕴的精神底色与当地居民顽强乐观的生命本色。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部反映当地居民生活的历史实物书卷,它默默地表达着乡村社会的风情,是一项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尽管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既无宫殿、寺院的气魄,也无青山秀水的优美,但由于它接近生活,充满古朴的历史韵味而又带有乡村田园气息,具有“豪华落尽见淳真”的意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这正是与其他旅游资源的一个主要区别。正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和他乡游客的青睐。

概言之,在发展旅游经济中,科学开发包括亳州人文胜迹在内的旅游资源,要尽量与周围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整合,将其纳入一个大旅游区中,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时甚至是跨区域性的开发,共同形成一个大区域的旅游网络,以提高其开发的层次和品味,延长观赏时量,满足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观赏到更美更多景观的心理。

三、 结语

开发人文胜迹旅游资源,不仅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也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皖北亳州人文胜迹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尤其是涡淮流域的道家文化资源和曹魏文化资源,具有特定的互为融通的整一相关性与地域超越性,这种文化资源一旦得到合理开发,将会形成相当的规模性和吸引力,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深入开发亳文化研究,整合亳文化资源,科学开发亳文化资源,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这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突出的推动作用。安徽省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全省打造三大旅游板块,其中之一就是以亳州为重点,“两淮一蚌”为主轴,历史文化为主题,构建新皖北区域旅游区。安徽省“十二五”规划再次强调要努力打造“皖北旅游区,加强旅游强省建设进程”[5],因此,开发皖北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皖北文化旅游乃是大势所趋。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人文胜迹,含有该地区的历史、建制、变迁、宗族、民情风土等文化信息及其与周边区域的文化联系。它不仅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同时也具有发展旅游经济价值的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坚持环境优先,激活旅游经济发展,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平衡区域发展新格局。——

[1]张立驰,魏宏灿.亳文化略论[J].学术界,2011,(2).

[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97.

[3]魏宏灿.曹操返里考述[J].池州学院学报,2013,(5):86.

[4]吴宗友.论徽州古村落的文化及学术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2013,(3) .

[5]王正明,魏宏灿,张立驰.亳文化十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19.

F592.7

A

1004-4310(2015)03-0009-05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5.03.003

2015-03-23

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亳文化概论”(2014gk018)。

魏萌,女,安徽阜阳人,阜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教师;魏宏灿,男,安徽太和人,阜阳师范学院教授,硕导,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曹魏亳州皖北
摄影·美好安徽
亳州司尔特——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曹魏的书法新纪元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居· 文化
刍议曹魏屯田的背景及影响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
论曹魏时期的财税治理及对当代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