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忠
(邵武市沿山中心小学,福建 邵武 354000)
做好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决定着整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目前,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匮乏,设施陈旧,农村孩子无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中央文明委提出在全国创建乡村少年宫的要求。那么,如何创新方法手段,切实做好乡村少年宫建设,把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引向深入?这已成为新形势下学校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邵武市沿山中心小学是“福建省行知实验学校”,距城区17 公里,现有教学班16 个、教职工57人、在校生642 人,其中寄宿生125 人。2013 年6月,学校认真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创建了“陶之韵”乡村学校少年宫,坚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办学理念,探索形成了“3—4—3”工作模式(即优化三大支柱、做强四大项目、实践三个结合),取得一定成效。
1.优化基础设施。学校腾出“求真楼”的第三层教室(约320 平方米)作为专用活动场所,且把所有的班级作为兼用活动场所。借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20 万元,并自筹资金10 万余元,装修了科技制作、陶艺、竹艺、书法、舞蹈、地方特色小吃、行知书吧、腰鼓军鼓等8 间专用教室;利用16间教室兼做笛子、合唱、古筝、剪纸、十字绣、棋艺、小报制作、绿色网吧等活动室。通过完善设施、添置相关设备,有效满足了活动需求。在器材的采购上,学校按照“覆盖广、花钱少、抓得住”原则,大胆创新,采取三种方式:一是按规定进行政府采购;二是通过学校领导小组协商进行采购;三是网上购物。这样我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做到透明廉洁,用最优惠的价格,购得最好的器材。
2.优化组织管理。一是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副校长为副主任,相关职能处室和专业教师为成员的“陶之韵”乡村学校少年宫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负责乡村学校少年宫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制定了《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宗旨》《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二是“四级”管理,落实职责。即校长全面统筹;副校长部署、督促和检查;教导处、德育处、办公室、总务处、少先队分块抓落实;年段、班级、生管抓项目工作落实;辅导教师抓具体科目培训工作。“四级”管理工作体系实现“陶之韵”少年宫工作的全员化、层次化和系列化。三是确保时间,稳定学员。在项目建设上,学校采取“兴趣+特色”方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和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组建了艺术、实践、体育、文化四个项目部25 个活动小组,做到人人参与、自主选择。在时间分配上,学校采取固定与开放相结合。即每周二至四下午4 ∶25 到5 ∶25,周六上午8 ∶30 至10∶30为固定活动时间。行知书吧、舞墨文轩、驼螺、铁环、气象等项目对学生全天开放,让学生随时参与,达到利用课余时间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在活动安排上,学校采取统一与分散相结合。即每周二为全校“经典诵读”活动;每周三为全校“民间游戏”活动;每周四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散到各活动小组活动;周六由家住学校周边的学生选择小组进行活动。学生可以参加一个或多个活动小组,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小组,又解决了学校因活动小组少而可能造成各小组人员数目不均衡的问题。
3.优化师资队伍。精心挑选、聘请特长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鼓励本校教师兼职少年宫辅导员,让全体教师各展其能、各尽其才、共同参与。面向学校周边招募校外民间艺人担任辅导员,积极吸收家长志愿者。争取城市结对子学校优质师资,进一步充实了师资力量。学校少年宫龙灯、笛子、腰鼓等项目辅导员均是校外聘请的民间艺人。
1.丰富艺术项目,以乐促智。艺术部设置了笛子、龙灯、合唱、古筝、舞蹈、书法、太极、腰鼓7个兴趣班。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和少先队活动,如六一、建队日、每周的升旗等活动中的艺术表演节目和升旗乐曲均来自少年宫艺术部。
2.加强实践项目,以技促能。结合农村孩子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实践部开辟了一个生态园,让孩子们去劳作、去实践。让孩子们通过每学期的烹饪大赛亲口品尝自己劳动成果;通过亲手种植出来的花儿来美化自己的家园;通过引进手工艺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掌握技能。科技实践部共设置了剪纸、十字绣、竹编、陶艺、棋艺、根雕、小报制作、包糍、电子百拼、七巧板、气象等兴趣小组,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引入民间游戏,以趣促健。学校建立康健墙,精心选择跳方格、抓子、跳房子、滚铁环、打陀螺、斗鸡等民间体育游戏活动项目,并将游戏规则上墙。在水泥地上划出民间体育游戏区域格子等;添置驼螺、铁环等器具;要求孩子每人每天必须带好“三宝”,让学生在乡村少年宫活动、在大课间游戏,以趣促健。
4.拓展文化项目,以读养德。学校少年宫文化部开设经典诵读活动、行知书吧、阅读与写作等3 个活动项目。把经典诵读与学校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学校的校本课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利用省文明办推进的课外阅读实践基地建设配送的图书和学校开发的《三字经》《古诗精选》《论语》等“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以及为孩子征订的20 多种少儿杂志,打造行知书吧、阅览室、班级图书角3 个重要阵地。组织“课间读、晚读”活动,课间读针对所有学生,晚读主要针对寄宿生。发动老师、班级、家长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以“阅读笔记展示”“日行一善日记”“班级读书交流会”“学校读书节”等形式展示师生读书收获。
1.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实施相结合。乡村学校少年宫四个部的活动开展,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师活动主题难寻的问题,有效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在学校的常态实施。同时,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指导乡村少年宫活动开展,培养了孩子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了活动的质量与内涵。
2.与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相结合。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民间体育游戏项目、动手实践操作项目、生态园的种植项目等,特别是民间体育游戏项目。带动孩子在大课间有的玩、玩得有趣、玩得科学、玩的种类多等,这些对增强孩子健康的体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3.与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经典诵读活动、绿色网吧的文明小博客和网上祭英烈活动、节日小报制作、心晴小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实践活动等,都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把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作为“陶之韵”少年宫的重要服务对象。在少年宫项目的设置与组织上,充分考虑留守流动儿童学生的兴趣需求,为留守流动儿童开放书吧、绿色网吧、亲情热线等,进一步填补留守流动儿童缺失的爱。
近年来,邵武市沿山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建设着力在“实”字上用功,不搞花架子、不做无用功,学生在活动中开阔了视野、丰富生活、增强自信、提升了精气神。学校少年宫既促进了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也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快乐成长,放飞人生七彩梦。
切实做好学校乡村少年宫的建设,为丰富广大农村未成年人的课余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利契机和平台,促进教育公平,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 号)[Z].
[2]《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39 号)[Z].
[3]《关于组织实施2012 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的通知》(文明办[2012]11 号)[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