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高峰
2012年,丽水市智慧政务试点被列入全省首批智慧城市建设示范点。经过这几年的摸索,以“方便公务员办公,方便市民办事”为建设目标的丽水智慧政务项目逐渐加快了建设步伐,旨在打造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政务云探索基地与政务应用体验基地。丽水市智慧政务究竟将怎样落地以实现这些目标?或许,从丽水市国税局“税情地图”、龙泉市林业局“林业一本图”、松阳县“民情地图”这三张“图”中可以一窥端倪。
“税情地图”上的数据集成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税收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言。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13年财政收入情况,税收收入占到财政总收入的85%以上,“国之税收,民惟邦本”已经道出了税收的实质。
丽水市国税局信息中心人员通过调研发现现有的国税系统中存在5个方面的不足:第一,税务机关缺乏管理企业地理信息和税源地理分布的应用系统;第二,国税应用系统众多,积累了海量数据,在数据挖掘和增值利用方面大有可为;第三,第三方涉税数据获取困难,对已获得的第三方数据也未有效管理和充分运用;第四,传统的数据展现方式不直观,阅读困难;第五,税务人员下户开展日常管理,缺乏移动办公手段,管理办法已相对落后。
鉴于此种情况,丽水市国税局基于丽水市GIS地图开发了“税情地图”,实现了地理信息与税务信息的结合,为税源管控提供新的手段。目前,丽水市国税局已在地图上添加了11万户纳税人地理经纬度数据、从统计局法人地理信息库获取了318户省重点企业精准地理信息。借助这些城市数字化地图信息,比对并修正了不正确或不完整的税务登记信息,生成了全市所有纳税人的税情信息图。
不仅如此,在“税情地图”系统上能实现多个税务应用系统海量数据的挖掘利用。通过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的挖掘或交换,大量的数据抽取和计算过程由系统完成,极大地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数据利用率,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
工作人员在“税情地图”系统中实现数据可视化动态图表展现。一是电子版“税情地图”包容了纳税人的地理信息和税务信息,枯燥死板的报表数据变成动态的、直观的、实时的演示,能大幅提高阅读兴趣、帮助记忆。二是所反映的税情与传统纸质分析材料之间可以相互印证,能发现和修正税源管理过程中错误或失真的信息。三是通过生动形象的可视化演示,能多维度地反映税收和税源状况,有利于激发思维、提高工作效率,讨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税情地图”还能实现对专业化管理的强引导性。行业税情和专题税情的展现,是结合了内外部涉税数据的,可以对税收风险点进行初步的梳理、判断和识别,从而引导税务人员主动应用针对性更强的软件进行详细判断和深度识别,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阳光评估”、稽查辅导性自查等工作。
最后,“税情地图”还拓展了纳税服务质效的提升空间。一方面,由于系统为每个纳税人都建立了独立的税情信息图,其历史信息得到沉淀并共享,可以消除纳税人多头重复报送基础资料的现象,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提高征纳和谐度。另一方面,通过“税情地图”的定位功能和APP移动功能的应用(将于系统二期开发),让现场办公、现场取证、现场数据采集成为可能。工作人员可以及时上门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加执法透明度,降低涉税风险,提高税法遵从度。
“林业一本图”让服务更近
龙泉市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林业资源丰富,是浙江省重点林区县,林业人均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传统的龙泉农民靠山吃山,林业与地方经济关联度极为密切。
由于政策、技术、生产条件等历史原因,林业管理在实行林业生产责任制时,交通便利之处普遍出现“一山多主”、“一主多山”的现象,而在山高林深之地,户与户、村与村的山林界线却有许多没有得到明确落实,并因效益不明显,生产经营方式极其粗放。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2006年龙泉市联合科研院校开发了《浙江省林权信息管理系统》和《龙泉市林权信息查询系统》,并逐年进行优化。2010年到2012年,龙泉市林业局逐步构建了“一户一证一图一表一卡”的“林权身份证”管理机制,实现了“图、表、册一致,人、证、地相符”的林权管理目标。林农持“林权IC卡”可以查询所承包的每一块山林的坐落位置、地形地貌、林木资源、价值等相关信息,并可以此直接办理林木采伐、林权抵押、林地流转等手续,实现了林业高效便捷服务。
在权属勘界勾绘的同时,采集权属地块的山场信息,包括坡向、坡度、土壤、土质、林种、树龄、树高、林木蓄积量等因子,将森林资源管理数据落实到山头地块,建立同林权相对应的“一对一”森林资源信息电子档案。
为了扩大林改成果,将丰富的信息资源更便捷服务社会,2013年龙泉市林业局再次与科研院校联手,对独立运行的所有应用系统及63个图层实现叠加,填补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的缺陷,改进采集数据不能动态更新的不足,减少林业重复调查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的负担,集林权、采伐、营造林、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调查等15个管理方面77项管理内容为一体,浓缩成林业信息集成系统(一期),用户只须轻点鼠标,所有问题一览无余,被亲切地称为“林业一本图”。
“林业一本图”化繁为简,以最直观的方式将林业信息呈现于一张地图之上,是林农致富的“贴心图”、干部工作的“保护图”、政府服务的“参谋图”和生态安全的“保障图”。
“民情地图”推动政务服务O2O
现阶段,不仅是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社会管理与政务服务也同样如此。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基层之后,以“电脑”替代“人脑”、以“电话”替代“谈话”,甚至于出现了“路越来越好、通讯越来越发达、见面却越来越少”的怪现象。
为了改善基层社会管理、推动服务创新,松阳县独创“民情地图”,要求驻村干部手绘每个村的《村情民情图》、《产业发展图》、《组织体系图》、《重点人员图》、《结对帮扶图》、《防灾避险图》,“倒逼”驻村干部深入基层。目前,全县401个行政村共计2406张“民情地图”全部手绘完成,并统一录入松阳县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目标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成为推进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有效载体。利用“民情地图”,建立“民情数据”大平台,有效化解基层干群关系存在的“叫不了名”、“说不了话”、“认不了路”、“办不了事”等问题。
“民情地图”是一张联系群众的“连心图”。民情地图的绘制和使用过程,实际就是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体察民情、改善民生、密切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的过程。从实际情况看,画好一套图,住村干部必须挨家挨户上门调查,至少进村入户三次以上才能摸清情况。通过“民情地图”这个载体,较好地实现了“沟通面对面、服务零距离、干群心连心”。
“民情地图”是一张指引新农村建设的“作战图”。在“民情地图”辅助下,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和网格服务团队对农村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掌握更加全面深入,哪些工作需要加强、该怎么加强,哪些农户需要服务、需要怎样服务,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用什么方式解决等,心里都有了一本明细账,使管理服务的触角伸向了每一个村、每一个农户、每一个人,促进了基层党组织逐步向服务型党组织转型发展。
“民情地图”是一张引导平安建设的“和谐图”。广大基层干部通过“民情地图”,更加全面地掌握了各种源头信息、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在处置信访、安全问题和自然灾害时,反映更加迅速,处置更加及时,措施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有效地减少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民情地图”是一张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图”。通过6张“民情地图”,尤其是《村情民情图》、《产业发展图》、《结对帮扶图》,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家底”、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低收入农户增收难题,有了更全面了解和认识。
“民情地图”是一张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工作图”。通过“民情地图”有效促进了基层管理服务中“上面千根线”与“基层一张网”的无缝对接,全面融合,较好地实现了“人脑”与“电脑”的对接、网格与管理的对接、服务与需求的对接,促进了基层管理服务体系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