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报道干预现实生活
2007年11月21日下午4点左右,怀孕41周的打工女李丽云因难产生命垂危,被丈夫肖志军送到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治疗。经检查发现其肺部感染,多脏器出现衰竭,体内缺氧,处于半昏迷状态,但胎心还在动,需要马上实施剖腹产手术。在办理欠费住院抢救的过程中,医院就开始为李丽云剖腹产做准备,但由于肖志军不仅拒绝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还写上: “坚持用药治疗,坚持不做剖腹手术,后果自负。”焦急的医生、护士无法进行手术。当时在医院住院的 《检察日报》记者吕卫红担心肖志军是因为没钱而拒绝签字,还动员病友们为肖志军捐钱,以挽救李丽云的生命,但肖志军仍然拒绝签字。在常规抢救3小时后,医生宣告李丽云经抢救无效死亡。
目睹了这一惨剧之后,记者吕卫红出于新闻职业敏感,现场记录了这一切,并率先在正义网发布相关报道。此后,各媒体根据正义网的报道掀起跟进追踪事态发展的持续报道热潮。
2007年11月25日,死者李丽云的母亲李小娥向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派出所报案,要求追究医院和肖志军的刑事责任。12月14日,李小娥的代理律师向市卫生局递交了律师函,称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拖延治疗、急救措施不当是孕妇死亡的根本原因,医院在救治过程中存在缺陷和病人病历被修改、部分参与救治的人员无相关资质等问题。北京市卫生局就李丽云死亡事件通报调查结果,通报中称经专家评审,结论为李丽云死亡不可避免,院方不存在上述问题。
这一悲剧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医疗制度的强烈关注。不少人提出修改甚至取消手术签字制度,称签字是让患方承担责任而为医方规避风险。卫生部也对此事作出回应,认为患方的签字,只能说明患方同意实施医疗行为,并不能免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一旦违反医疗原则所应承担的责任。
【评 点】
检察日报社旗下的正义网对此事件第一时间的报道,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即有40多家媒体对此案进行跟踪报道,各媒体纷纷采访知名专家学者,引发了人们对医疗保障制度和生命救济权等社会与法律问题的多方思考。这是2007年因网络率先报道干预现实生活的典型范例。
而在2007年上半年, 《孩子被卖山西黑砖窑400位父亲泣血呼救》 《史上最牛的钉子户》两篇网络新闻,更是引爆了纸媒和电视的后续报道热潮,最终导致山西黑窑场事件彻查、重庆拆迁“钉子户”问题妥善解决。网络作为媒体的力量正在日益凸显。
【观 点】
●与传统媒体比较,网络媒体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网络新闻传播可在文字的基础上,广泛应用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增强了传播效果。网络新闻传播速度十分迅捷,网络新闻时效性更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网络新闻不仅有事实的报道,往往还有网民发表言论的空间,这就极大地拓展了新闻事件本身的影响力。网络新闻和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强大力量,其中有一些网络舆论直接改变了事件发展的进程。
●网络让表达变得相对容易,加上利益失衡和社会断裂造成的对立情绪,使得当下舆论对某些大众话题有过度阐释的倾向,喜欢对一些个案进行无限发挥,将特例进行上纲上线的批判,动辄上升到制度层面和体制层次进行貌似“深刻”的反思,其实离题万里。正处于舆论焦点的 “丈夫拒签字导致孕妇胎儿双亡”事件,就有这种过度阐释倾向。悲剧需要反思,两条人命的责任需要追究,但不能丢掉制度理性,不分青红皂白把医院和制度推出来群殴。
●李曙明 (新闻评论员):按照目前的规定,在家属没签字的情况下动手术,一旦手术发生意外,那医院只能 “吃不了兜着走”。然而,面对两条逝去的生命,面对 “救死扶伤”的承诺,医院、医生能心安吗?对于多数没有医疗知识的病人家属而言,他们对病人可能面临的危险,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把握。而一些人出于对医生的不信任,可能会认为医生故意危言耸听,多挣医疗费。因为这样的原因,他们往往会作出错误的选择,从而贻误抢救时机。此时,听医生的,就是必要的——不是一定能活下来,但至少是走在一条更大可能活下去的路上。所有技术化障碍,都不成为不确立这一规则的借口——在生命面临危险的时候,让病人最大可能地活下去,永远是最高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