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分校 丘志坤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三部曲”探析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分校 丘志坤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的地理教学模式也随着相应的变革,以灌输、接受为主的传统式教学模式逐渐在向以自主探究为主的现代式教学模式转变。兴趣、实用、应用这“三部曲”有利于初中地理教学的优化。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高效课堂
1.以学生感到新奇的事物引入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既要让学生领略丰富的人文地理的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自然地理的一般规律。这就决定了教学中需要记背一些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比较枯燥和繁杂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如果能运用新颖的刺激和引人入胜的活动,引导学生把注意指向新的学习课题,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关注,使心理活动集中于要掌握的内容,或者利用学生熟知的素材,把它作为“引子”过渡,找到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契合点”,把相关概念“植入”学生业已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学习的准备,那么就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兴趣带入的作用。例如,教学《天气和气候》的导入。教师:上课之前告诉大家一则消息,学校团委准备在周末组织同学们参观古田会议址,如果天气不好的话,活动将取消。同学们,你们听到这个消息,会想些什么呢?说一说你们关心哪些问题?生:怎么去古田?走路还是坐车?生:需要准备哪些物品?生:周末的天气会怎样呢?师:很多同学会关心周末的天气情况,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活动能否成行。那么,大家对天气了解多少?又知道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天气呢?……课堂伊始,教师用学生感兴趣的郊游活动迅速将学生引入教师设置的情境里,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的主题,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就在生活中,由此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总之,兴趣是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没有兴趣学习,一切都是空谈。
2.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很大区别在于教学手段的不同。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借助多媒体,那么很难给学生一个视觉上的印象感,没有办法抓住他们的眼球来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而多媒体可以在教学课程中向学生展示配合教材内容的图片和视频短片来刺激学生的兴趣,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因为图片、视频通常比单一的文字更具有吸引力,它把书面上呆板的知识点搬到屏幕上,让它变活变生动,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体验,便于学生形成记忆。例如,在讲沙漠型气候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撒哈拉沙漠的地理情况和气候特点的视频,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沙漠型气候特征的了解。或者,在教学上,教师也可以通过使用Powerpoint来展示自己的课件,配合一些动态的显示效果,给学生一个更加直观和有层次性的版面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获得较大的知识容量,实现教学目标。
3.角色扮演活跃课堂气氛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融入一些新奇的想法到教学过程中。例如,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从而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便于他们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学生们都有相同的心理特点,比如:爱玩、爱动、喜欢表现自己。所以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安排组织课堂上的角色扮演活动。在讲到季风和雨带问题的关系时,教师可以随机抽取两名同学,让他们分别扮演冬夏季风,面对面的站立,然后让他们彼此伸出双手,对掌直立,接着让双方都用力的推对方,看究竟谁的力量更大。当“冬季风”或“夏季风”更胜对方时,雨带也就会随着力量的走向而迁移,当两个季风力量相同时,雨带就不会迁移,而是相对稳定的处在某地,形成一种雨量不大但持续时间长的特殊天气“梅雨”。学生在观看了这样的表演之后,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教学生动形象,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充分被调动起来,从而就会对季风和雨带移动之间的关系这个知识点更加明了,理解透彻。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地理教师,应善于改进及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学生更深切地体验到地理就在身边,让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产生碰撞,激起灵感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选择学生们所熟知或是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入,那么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加与老师的课堂互动,这也是一种常见且实用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在讲解本土地理的时候,学生更会有想要加入讨论和发言的冲动。例如,讲到龙岩的自然环境时,让学生阐述自己在节假日去周边旅游的一些感受,学生就会争相发言,都想说说自己去游玩各景区的感受。在学生抒发完自己的游玩感受之后,教师就可以趁着这个气氛将学生的思维引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上去,如同学们最常去的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那你知道梅花山的地理构造和形成要素、植被类型、对环境的影响吗?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看自己家乡的风景,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进行深入思考。课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搜索和调查有哪些地方的植被类型与梅花山脉的植被覆盖类型相似或相同。然后,在第二节课时,把学生调查搜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引导学生们去思考,为什么这些地区的植被类型相似,这是否与气候类型以及不同的地理位置因素有关。随后,拿出一张地图,让学生把这些地区在地图上标注出来进行观察,研究这些点之间是否有联系,是否大致处在一条横线上。从而引出另外一个知识点:“同一纬度带上的地区的植被覆盖类型大致相同,但受具体地理位置和不同气候的影响,又会存在差别。”
福建位于北纬23度30分至28度22分之间,隶属亚热带,又因为东部临近海洋,西北有山脉阻挡,所以海洋季风性气候特征明显,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而讲到季风气候,教师又可以衍生一个新的知识点,那就是季风气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水稻为例,水稻是种在水田里的稻米,适应湿润偏热的气候。季风气候就具有夏季高温、多雨、水热适中的特点,所以在季风气候地区就十分适合种植水稻,这也就是为什么南方以大米为主食的重要原因。通过以上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的讲解,我们可以把地理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点滴来认识地理问题,达到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初中的地理由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构成。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自然与社会共融的世界上,无论是这两部分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和我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地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的相互协调和统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习惯以及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所以,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式学习习惯,同样也应该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所谓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们合力开展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可操作性的学习活动,一般具有主动参与、自主思考、探究实践、合作讨论等特点,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学生们可以在这样的合作式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尊重,自己的个性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能在收获友谊的同时体验到合作的力量以及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合作性学习通常能够为地理教学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在学习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人种肤色、宗教信仰等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让学生们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把这个任务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己进行任务的分配,资料的收集和统计,然后大家一起进行汇总,再一起动手制作一副别有风格的“世界手绘地图”。如,分配几个学生手绘一副有大致板块模型的地图,标出一些重要的国家和一些具有特色的城市名称,如白种人聚居的欧美国家;黄种人聚居的亚洲国家;多数黑色人种生活的非洲国家;佛教盛行的印度、泰国和中国西藏;伊斯兰教盛行的耶路撒冷、麦加等城市……然后把大家收集来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接着把各国各地的民族风情、人种、宗教信仰等信息填写在各国各地的版图中,做好相应的标记,这样一副独具特色的手绘地图就产生了。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所以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特别又实用的教学方式。又如,在讲气温的时候,教师也同样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们分组,以小组的方式练习如何画某一地某一天的气温走势图。一个小组里,一个人负责采集数据,一个人负责整理统计数据,一个人负责用描点法画出气温走势图,另外一个人则根据数据进行一个平均气温值的计算。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团体合作能力。这样教学的目的就变得简单,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和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感受到地理的重要性和价值,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才能被激发,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来感受生活,并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地理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则反映着地理,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只有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生活的种种,慢慢的给予引导式的学习,让学生们在一种生动有趣的氛围里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这对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有帮助。
(责任编辑:廖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