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昕
(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0)
MOOCs对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影响分析
谢 昕
(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0)
自2012年以来,MOOCs得到飞速发展,并逐步对我国各阶段教育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MOOCs的出现为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为从大学职能、课程、教师、学生、管理与组织几个方面突破改革瓶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同时也要承认,MOOCs依然存在不足,但未来的MOOCs将会持续促进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
MOOCs;高校;教学改革;影响分析
MOOCs这一名词最早由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教授于2008年提出。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缩写,其意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或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中文音译为“慕课”。MOOCs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并且仍处在持续、快速的发展进程之中。MOOCs起源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下开端,即所谓cMOOCs,是一种以社交网络和网络教学平台为技术保障,学习者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构建知识的MOOCs模式,是一种“学生基于同一话题在社交化网络中通过讨论、交流建立知识节点,并最终在知识网络中形成多群体学习路径的生成式课程”[1]。之后,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下繁荣发展起来,即所谓xMOOCs,是一种利用“结构化的课程体系和系统化的学习平台,把全新的教学组织模式与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理念有机结合”[2]的课程模式,享誉盛名的三大平台——Coursera、Udacity、edX都是以xMOOCs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2012年被称为MOOCs元年,未来MOOCs将在挑战与机遇中继续发展,比如最新提出的hMOOCs,也称为Blended MOOCs,即所谓混合MOOCs,是一种把课堂教学与线上学习结合起来的课程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质量也有较大提高,但它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很多高校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需要进一步转变。笔者在对相关文献进行阅读与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出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学改革遇到了如下几个瓶颈。
1. 高校职能方面:重科研而轻教学
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学与科研的定位有偏差,形成了科研凌驾于教学之上的非正常局面。这导致教研相长的优势无法发挥,抑制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教学的主体地位受到科研的严重威胁,进而忽视了人才的培养。这种局面是影响我国高校教学改革是否有时间、精力和资金加以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2. 课程方面:传统的课堂和毫无新意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课程模式和课程体系保守而无重大改变,是制约高校改革的一个重点与难点问题,也是一个长期性问题。虽然课堂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但如今似乎变成最薄弱的一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所构成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使我国高校教学无法从根本上进行变革。
3. 学生方面:教学改革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我国大部分高校采取自上而下的教学改革方式,大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教学改革的“边缘户”,只能被动地接受改革成果。这样的做法容易造成学生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不配合教学改革,从而导致教学改革无法顺利开展,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作用,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来,一直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内容。
4. 教师方面:高校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缺失
教师在传统课堂中拥有绝对权威,是文化的“传递者”,学生则扮演被动、温顺的接受者角色。教师已经习惯于把自己定位为知识的传输者,把学生当作储存知识的容器,而不把学生看成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火种”。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是传授前人已解决的结论性知识,而不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带领学生发现、探索知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现代教育观念的理解不够,或者说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不够。这是由于高校教师的选拔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教师对教育知识的掌握与研究。这个问题一直是专家学者苦苦思考的教学改革问题。
5. 管理方面:行政化的制度环境
高校的管理以自上而下的命令为主。命令对于教师来说从外部、从上级而来,教师与学生都游离于“做决定”之外,因此教与学的创造性都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要克服教学管理体制长久以来的“物本化”,实现管理“人本化”,就如中国石油大学张来斌校长所说,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教育资源的配置要由相对封闭向开放转变;二是要由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与学生自主管理转变;三是要由知识主导型评价向注重全面发展的评价转变[3]。如何切实采取措施实现人本化管理,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又一个主要关注点。
6. 组织方面:高校组织的低效性
高校组织变革是高校教学改革中容易缺失的一环,同时又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它对教学改革是否能持续、稳定开展起着关键作用。高校组织作为负责管理高校事务的中心,它的结构一直处于老旧的模式。如何有效突破旧模式,创建新模式,提高效率,是高校教学改革在高校组织方面所涉及的问题。
笔者认为,把MOOCs运用于高校教学之中,或许能成为上述改革瓶颈的一个突破点。到目前为止,MOOCs虽然还没有显著应用于高校教学管理与组织方面的改革,但MOOCs在其他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已逐步显现出来。
1. 大学职能方面
在高校里,教学之所以被科研拖累,主要在于科研成果是教师评估(如晋升职称)的主要参考。要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评估中的比重;二是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利用科研促进教学。MOOCs使得优质教育资源“扁平化”,优质教育资源不再是精英院校学生的专利,它通过互联网被全世界的学习者共享。MOOCs平台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评价方式,使高校教师能从学习教材、制作课件、批改作业等基础劳动中解放出来,把更多时间用在教学的高层次劳动和科学研究方面,由此调节两者间的矛盾,使高校的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2. 课程方面
要改变陈旧的课程,建立起课程常规性更新机制,就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一是由灌输式教学向以探究式为主的多样化教学转变,课堂上不再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教学方法;二是由知识型课堂向研究型课堂转变,课堂不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协助下自主研究的地方;三是由以教室为中心向课堂内外并重转变,课程的完整性教学不再拘泥于课堂,而是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此外,高校的课程改革还应该注意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如何弥补跨学科教学的不足等。
将MOOCs用于传统的高校课程与教学中,能更好地实现上述三个转变。MOOCs改变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更有利于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实施。学生课外可以自行决定在何时何处使用MOOCs平台进行课程学习,并与其他学习者和教师互动交流,课内也可以使用MOOCs的学习资源与教师共同探讨,在完成练习和作业时能及时接受教师辅导,关注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课程主题的拓展和外延,这样就使得异步学习与同步学习能够交替进行。这种混合学习模式大大改善了传统的课堂教学。
在课程内容方面,MOOCs以网络为载体,将全球顶尖大学的优质课程资源以低廉的成本传送到世界各地学习者的终端设备上,使他们能突破时空限制而轻松获取。MOOCs还能将除了教学视频外的其他在线教育资源也融入在线课程之中,使学习内容更完善,学习过程更细化。
在教学方法方面,MOOCs将学习的主动权下放至学生手中,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知识、能力水平自行把握学习进度,选择学习环境[4]。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学习风格和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观看课程视频,阅读功能更丰富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同学交流,能随时随地查阅所需资料。在课内,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传授知识,而是协助学生来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学生对教师的“需求”,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在课外,由于不用自己批改作业,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
在教学评价方面,MOOCs在具体评价方式和课程认证两个方面都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进行了改革。在评价方式上,美国三大平台都利用同侪互评或软件评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最迅速、最及时的反馈,还开放课程论坛作为学生与教师团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学生之间的互动能作为互相评价的基础,教师则能通过实时交流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同学间互评。在课程认证上,MOOCs提供正式且有效(比如政府认可)的课程认证证书,或者提供得到高校承认的学分,又或者是不同平台之间的相互认可。这就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 学生方面
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缺失制约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执行度。MOOCs的课程模式通过促进学生反思自身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状态,使其自觉、自愿地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改变学习模式。此外,MOOCs还采取更具科学性的“上下结合”双向传播方法,学生的声音在MOOCs模式中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倾听,任课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建议立刻或者在下次开课前修改教学方案。因此,MOOCs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能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与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改革方案,从而促进教学理论与具体实际操作相结合。
4. 教师方面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具有很大的权威性。教师主要的职责是传授知识,只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的教师绝不在少数。要彻底改变这种单向的教学法,就应该从根本上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之前提到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普遍偏低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瓶颈之一,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建立健全大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路径与制度,在招聘中、入职前和入职后都要注意对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评定与培养。许多MOOCs平台都提供相关的教师培养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专业而且免费,通常是由浅入深的系列课程,这就方便即将成为高校教师和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的MOOCs用户根据自身情况学习使用。比如Coursera平台,教育学方面的课程就有122门,还有专项课程“可视化教学”等。福克斯的调查发现,10%的MOOCs学习者本身就是“教师”,也就是说MOOCs实际上在教“教师”,因为这些教师希望将平台的课程资料整合进他们自己的实体课堂[5]。通过现代科技,教师能从在线课堂上获取比之前更多的信息。大数据的成果使学生受益,更使教师受益,教师能准确知道他们的学生在学习什么,没有完成什么,从而提高自己工作的主动性和效率。
1. 课程方面
(1) 课程范围不够广,可供选择的课程不够多。由于MOOCs并不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成熟阶段,提供的课程种类还不够完全,因此并不是所有学习者都能寻找到心目中的课程。
(2) 课程难易程度的确定。就普适性来说,“同名”课程应尽量发展成具有不同难度系数的系列课程,以供不同需求和不同专业背景的学习者选择。只有这样,MOOCs的大规模性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
2. 学生方面
(1) 学生缺乏监督。MOOCs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对自己负责,需要自我调节适应学习。大量可共享的资源分布在网络上,可学习者身边却没有实际的督导者,MOOCs也没有强制性的手段敦促学生保质保量地按进度完成课程学习,更缺少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后的额外奖励,这就令学习者缺少了外部学习动力。
(2) 课程视频字幕的问题。一门课程如果使用英语作为传授语言,有无字幕、字幕是中文还是英文,对我国的学习者影响很大。除了能流利使用英语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学习这类课程时都需要字幕。换句话说,有无字幕可能影响到学生是否选择该门课程,字幕是英文还是中文影响到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积极性。因此,尽快普及MOOCs的中文字幕,可大大拓展我国的MOOCs用户和调动MOOCs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3) 缺少个性化的用户体验。以Coursera为例,它的页面基本统一,采取左、中、右三栏的模式。统一界面虽然方便教师上传课程方案,但没有顾及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使用体验,无法针对学习者个体提供个性化服务。
3. 教师方面
(1) MOOCs平台忽视了教师管理课程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获得过程性的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平台并不提供数据反馈给教师作为教学参考,这无法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产生正推动。
(2) MOOCs过分依赖授课教师的个人能力。从课程的开始到结束,不仅要准备课程的录制,还要进行作业管理和与学生的互动,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外,一门MOOC的录制费用为10万元左右,对教师所在学校来说负担不轻。
4. 组织和管理方面
(1) 混合教学在MOOCs平台的实施力度不够。以Coursera为例,该平台的课程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线上教学与互动,线下的学习交流仍处于散乱状态,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
(2) 管理技术方面有待改进。MOOCs的平台还处于新兴阶段,平台所具备的技术一直在更新中,因而管理技术的缺陷不可避免。比如,学生数据的丢失、教师缺少获取所开设课程的学生数据的渠道等。
MOOCs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是在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创建的,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中,应该全面利用MOOCs的优势,改变传统的知识生产流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成就新的更有活力的高校教学。
[1] 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
[2] 陈肖庚,王顶明.MOOCs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5-10.
[3] 李亚涛.实现“三个三”的重要转变是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张来斌校长在第七次本科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节选)[EB/OL].(2015-01-23)[2015-05-01].http://www.opendir.cn/view/40952.html.
[4] 李曼丽,张羽,叶赋桂,等.解码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学考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44.
[5] FOX A, DAVID P.Softwar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Technology Transfer:Lessons Learned from Ebooks,MOOCs,and SPOCs[R].USA:SPLASH Education Symposium,2013.
谢 昕(1989—),女,福建龙岩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E-mail:812131891@qq.com
G40-057
A
2095-3860(2015)05-03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