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状况及5年变化研究

2015-04-17 18:33孟凡胜杨振国赵洪岩
防护林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状况变化

孟凡胜,杨振国,赵洪岩

(吉林抚松长白山生态环境监测站,吉林 白山 134500)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状况及5年变化研究

孟凡胜,杨振国,赵洪岩

(吉林抚松长白山生态环境监测站,吉林 白山 134500)

摘要以2008年和2013年2年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采用“3S”宏观监测技术和地面常规环境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遥感数据为基础,综合地面监测统计数据,系统获取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及近5年动态变化信息,全面掌握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系统格局、质量、服务功能等变化特征,综合评估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研究提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状况;变化

1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概况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成立于2005年,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行政区域地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安图县、白山市的抚松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该区域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毗邻。地理坐标为127°28′—128°16′ E;41°42′—42°25′ N。全区南北最大长度为128 km,东西最宽达88 km,总面积为3 070 km2。辖区为包括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池北、池南和池西3个经济管理区。

2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状况及其5年变化

2.1 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

为研究人类活动对生态功能特别是自然系统的影响,将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土地覆被类型合并为三大类: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耕地)和人工生态系统(人工表面或建设用地)。

经遥感解译和地面调查得知,2013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土地总面积为307 029.28 hm2,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以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为主,面积为303 210.53 hm2,占总面积的98.76%;半自然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为810.39 hm2,占总面积的0.26%;人工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为3 008.37 hm2,占总面积的0.98%。其中区域森林总面积为293 211.10 hm2,占区域总面积的95.50%,是区域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草地面积为3 736.65 hm2,占区域总面积的1.22%;水域总面积为980.11 hm2,占区域总面积的0.32%;耕地总面积为810.39 hm2,占区域总面积的0.26%,也是唯一的半自然生态系统。

2.2 生态系统类型转换特征分析

2008—2013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系统动态变化主要集中在耕地、林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具体见表1。

2.2.1区域耕地面积略有减少区域耕地减少的净面积为24.60 hm2,相比减少了2.95%;其中主要转为其他建设用地16.41 hm2,转为城镇用地为11.06 hm2,说明耕地减少的去向主要是转到其他建设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上,主要由于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所致。

2.2.2区域林地面积略有减少区域林地净减少面积124.26 hm2,相比减少了0.04%。其中林地的变化主要是转为其他建设用地上,转化面积为99.07 hm2;转为裸土地面积为4.53 hm2,说明林地减少的去向主要是转为建设用地,但相对总的林地面积,减少量占比非常少,这主要得益于林业采伐的限制和退耕还林政策的认真落实。

2.2.3区域草地面积略有减少区域草地净减少面积5.49 hm2。其中草地的变化主要是由一些荒草地转为耕地,转出面积为6.94 hm2。主要为农村居民用地和有林地转来,说明新增草地主要来自于林地、农村居民用地。这是由于林业采伐、废弃荒地和绿化造林所致。

2.2.4区域水域面积相对增加水域面积在本区域占比非常少,其变化主要与降水量的大小相关。

2.2.5区域城镇建设用地相对增加较多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净增加面积135.62 hm2,相比增加了4.72%。其中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主要是由林地转来102.7 hm2,占城镇建设用地增加量的75.73%;由耕地转来的净面积为27.92 hm2,占城镇建设用地增加量的20.59%。

2.2.6区域未利用土地略有增加区域未利用地增加的净面积为15.99 hm2,相比增加了0.3%。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裸岩和苔原,保护区外相对较少。增加部分主要在保护区外围,以林地、耕地、和城乡建设居民用地转来为主,主要是处在林地采伐后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过程中的过渡阶段。

2.3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状况

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中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计算得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2008年和2013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分别为93.50和93.49。按照生态状况分级EI≥75时,生态环境状况为“优”,判断长白山保护开发区2008年和2013年生态环境状况均为“优”。且按照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幅度分级,将变化幅度分为4级,即无明显变化(∣ΔEI∣≤2),略有变化(2<∣ΔEI∣≤5)、明显变化(5<∣ΔEI∣≤10)、显著变化(∣ΔEI∣≥10), 而2008年和2013年ΔEI值为-0.001,表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状况无明显变化。

3开发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3.1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

3.1.1区域项目和道路建设,导致森林资源减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扩张、区域公路、铁路、机场的建设和项目建设等正在蚕食着区域的森林,使之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但相对总的林地面积,减少量占比非常少。同时由于森林采伐和大量人工纯林面积的增加,使森林林龄、林种和树种结构的不合理,林分结构失调,导致森林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度下降。随着林业采伐的限制和退耕还林政策的认真落实,此现象会有所改善。

3.1.2森林景观趋向破碎化和生境片段化根据遥感解译数据统计,2008年有林地的平均斑块面积为973 hm2,到2013年为969 hm2。平均斑块面积减少而数量相对增加,说明森林景观趋向生境破碎化。主要由于森林被林业作业、毁林开荒、滥砍盗伐和道路广泛开通等分割成无数片状或岛屿状,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栖息、繁衍生境遭到破坏。特别是长白山保护区环区公路的建设,未设置生物通道,对野生动物起到阻隔作用。

3.1.3城市扩张,导致耕地资源减少由于城市建设速度加快,“摊大饼”式的扩展,致使城市边缘区土地被蚕食,优质耕地、菜地不断被侵占。农村往往追求眼前利益,竞相出售土地或自己建房出租,导致区域本来就不多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3.2 生态环境保护的改善对策和建议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存在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维护区域生态系统长期稳定和生态资源的持续利用,服务新时期政府部门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进行统一监督管理,今后须加大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合理的政府官员考核体系,树立长远的可持续的政绩观;加强土地管理措施,控制非法占用耕地;依法保护,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突出加快发展主题,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必然产生一定程度的冲突,要解决这种矛盾,就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区域的实际出发,优化制定各项生态建设标准,落实各部门领导目标责任制。不能盲目开发,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也不能一味孤立地强调保护,背弃经济社会共同进步的宗旨。必须坚持“保护优先,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第一,搞好决策前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和论证,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搞好开发,确保适度合理发展。第二,进一步规范、严格执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商品林基地建设工程”和“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可适度扩大天然林保护范围;大力发展商品林基地建设,但要注意林种不要单一化,避免发生森林病虫害和林相单一、林分结构简单,人为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计划地开展“退耕还林”,避免耕地的加速流失。第三,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不同形式的部门联系制度和信息情况通报、共享制度。2015年5月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5.05.030

作者简介:孟凡胜(1967-), 男,高级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和生态监测工作.

收稿日期:2015-03-11

文章编号:1005-5215(2015)05-0079-02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状况变化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从9到3的变化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这五年的变化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鸟的变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