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赏识打造快乐数学课堂

2015-04-17 18:30:54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家长同学数学

多元赏识打造快乐数学课堂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陈大中心小学 叶文香

“赏识教育”理念一经提出,便在各阶段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人生最大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可。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肯定,因而本文以数学学科为根据地,讨论了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实行赏识教育,做到慧眼识珠,让数学学习变得快乐而高效。

数学与赏识;赏识教育;赏识策略

赏识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的诉求,也是老师教学艺术的体现,是促进教学效率提高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多赏识学生,为他们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重塑数学课堂学习“风味”,让数学课堂在赏识中变得更精彩,让学生在赏识中成长为爱学习、会学习的优秀人才。

一、重视赏识,让学生动力十足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具有极其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而在小学阶段,学生要想学好数学,不仅需要具备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拥有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够在课堂内外有意识地赏识、鼓励学生,就能让学生更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比如在教学《圆》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圆”的应用,让他们回答“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碗口为什么要做成圆的”等等之类的问题。有的学生说是为了美观,有的学生说是为了让车跑得更快,有的学生说是为了让碗能放得更稳......虽然有的说法和实际相去甚远,但是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所有的设计都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的,所以这样做肯定有美观方面的原因。”“同学们的想法真是层出不穷,老师想破脑袋都想不出这么多的原因来,同学们比老师聪明得多”“大家说得真好,那么我们接下来再想想这些物体都有什么共性呢?”这样的教育过程,就是赏识的过程,也就是赏识教育。在一点点的认可和鼓励当中,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信心,兴致勃勃地攀登知识的高峰。

赏识是使孩子产生数学学习兴趣,诱发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是小学生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营养剂。赏识教育让数学课堂不再乏味的同时,也让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换思想,用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对学生各方面的亮点和突破给予肯定和赞赏,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多元赏识,让激励永不腻味

纵观如今的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仍停留在口头表扬、掌声鼓励等比较基础的手段上,且形式不够丰富多样、力度不够大,赏识教育的开展不够深入。这种形式单一且没有实际奖励的赏识方式是不注重实效的表现,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产生“抗体”,其自制力差的学生会产生惰性。所以教师要注意采取多元化的赏识方式,联合家庭实行奖惩分明的赏识举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激励永不腻味。

课前的优点大轰炸,是我数学课一直坚持的做法,师生或生生可对最近学习或表现好的同学在班上进行表扬,教师引导看得到别人优点的同学是最棒的,同时对表扬别人和被别人表扬的同学进行积分累计,获得一次表扬加5分,表扬别人一次加2分,一个月公布一次,期末进行表彰。比如“A同学最近上课很认真而且能积极发言,我要向他学习。”“B同学乐于助人,我不会的数学练习他能认真给我讲解,我要谢谢他还要向他学习,在学生轰炸时,教师适时问感受,表示同感等,这样在课前传递满满的正能量,既可以营造和谐的师生和生生关系,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在“轰炸”声中轰出孩子们的自信,长久坚持课前的优点大轰炸,数学课成了孩子们期待的课堂,学生非常快乐,甚至亢奋度过40分钟。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给出机会,让表现优秀的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过一把老师瘾。例如,在试卷讲评课上,最后一道压轴题通常只有几个学生能做得完全正确,那么教师就可以让这些学生中的一名到讲台上来给同学们讲这道题,包括自己的解题思路、计算过程、检验方法等,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以学生的视角去讲解题目,或许还能发现参考答案以外的做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此外,还可以让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当课代表,将学生的优秀事迹进行广播宣传,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信任与重视。教师在批改数学作业时,不定期给孩子写上客观的激励性评语,以激发学生奋进。例如:“哇噻,你真棒!连续5次‘优+’”(学生看了,我准保他偷乐一整天,还要拿回家里在家长面前炫耀。那么他以后就大有可能更发奋学习连续10次、20次拿“优+”)“亲!我浏览你的作业象在欣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改你的作业真是享受呀!”这样一来,下次的作业一定是既准确又美观。“语文老师说很佩服你,又是全对!”借口以第三者的口来赞扬学生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适时以精妙之语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开发潜能、发展智力。例如,有多种解法的题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方法,对此,教师可以写上“是不是还可以尝试另外一种解法”“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其它路子”。“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我心目中的数学王子”等评语;对于在某一道题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解题依据充分,思路清晰,步骤完整的学生,写上一句“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让人耳目一新,你牛!”等等,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下次遇到难题时,他才会高兴的迎难而上。激发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鼓励大胆地去想去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除了课堂上,教师的赏识和鼓励你也可以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来,比如在学生的座位上粘贴一句励志名言,激励他们不懈努力;或是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一些优秀学生作业及数学模型之类的等等。总之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室中找到适合自己并最能激发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元素。

与教师的鼓励方式相对应,家长对孩子的赏识和鼓励也十分重要。但是根据个人的观察和了解,现在的家长由于工作较忙,对孩子的鼓励多是采取物质奖励的方式,例如:考试考到多少分就给多少钱、考进班级前几名就给买手机,或是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家长来满足等等。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获取利益的手段,给数学学习染上了功利性的色彩,偏离了赏识教育的本质目标。所以家长的赏识教育应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适当地结合起来,多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经常翻看他们的作业本,问一问他们在学习的学习情况和与同学的相处情况,给他们更多心灵上的慰藉。从而使得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怀与支持,在求知欲和上进心的驱动下去学习,而不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这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辩证赏识,让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片面强调赏识,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开展赏识教育,以正面激起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实效,是我们今后数学课堂实施赏识教育课题研究的新方向。

由于学校大力推行赏识教育,而一些教师对于赏识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就是与赏识教育背道而驰;再加上很多家长也都接受了赏识教育的宣传,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教师的赏识和鼓励,教师一批评学生或者是言辞激烈一点就对教师进行投诉;很多学生就在这样的“赏识教育环境”下逐渐养成了骄纵易怒的毛病,导致其受不得一点责怪,心理承受能力差,教师和家长话说得稍微重一点就不高兴、绝食。这一系列的原因都使得批评教育逐渐被教师们“打入冷宫”,即使是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教师也不敢鲜明地指出,而是拐弯抹角地说一通,或者漠然处之,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使教育异化成迁就学生缺点的活动。要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和家长必须共同努力,接受赏识教育的深入学习,全面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在对学生进行赏识的同时也不能忘了适度地批评教育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实行辩证式的赏识教育。比如一个学生总是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忘记除以2,那么教师就应该严肃认真地提醒,对他严格要求,常学多练。

赏识教育虽然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美,但是也并不是无限制、无原则的赞美,与批评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教师要把握好赏识教育的度,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做到科学赏识,因为合理、适度、中肯的批评本身也是变相的一种鼓励,只有赏罚分明、奖惩有度,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陈志华)

猜你喜欢
家长同学数学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