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子
——梭罗和他的自然观

2015-04-17 14:19:08鸿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爱默生梭罗人类

何 鸿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建福州,350015)

自然之子
——梭罗和他的自然观

何 鸿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建福州,350015)

生态环境问题早已成为各领域学者们担忧和探讨的主题。其中,美国作家梭罗的生态自然观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到了清教徒思想、中国儒家、道家思想及超验主义等思潮的影响,梭罗崇尚自由、简单的自然生活,反对过度的物质追求欲;他虽崇尚科学,却无法认同其凌驾于自然之上;他认为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是平等的、亲密的。学习梭罗和他的生态自然观可以引领我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梭罗;生态环境;自然观

一、初识梭罗和他的自然观

当梭罗漫步在瓦尔登湖畔看着水面上迎风起舞的蝴蝶,站在卡登山上眺望远方的时候,他可曾会想到他最爱的瓦尔登湖,如今已成为旅客趋之若鹜的美景,更不会想到在他去世一个多世纪后,他那当初不被世人所理解的自然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甘地称梭罗是影响了他一生的孤独的英雄。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刘易斯眼里,梭罗是把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变得像大伦敦一般著名的人。[1]44任何研究美国乃至世界生态发展史的人都不可能不对梭罗进行一番研究和探讨。生态研究权威作家唐纳德·沃斯特把梭罗视为同达尔文一样的对本时代生态思想发展有着阶段性影响作用的重要人物。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对梭罗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100多年里,研究他的各种研究机构和学术报刊源源不断地出现,还有专门研究梭罗的“梭罗研究会”“梭罗研究所”等。[2]

梭罗因其对生活和自然的态度而闻名后世。他是简朴生活的倡导者,他崇尚自由、简单的自然生活,反对现代人看起来很正常的强烈的物质欲望;他秉承了超验主义的精神,相信人可以通过直觉去感知真理,通过感知自然界来理解世界;他相信科学,可又不拘泥于科学,因为他只相信尊重自然,“不打扰”自然的科学。他坚持身体力行,是自己思想的实践者;虽崇尚自由,却绝不懒散;他聪明、智慧、有能力也有手艺来养活自己;他会发明创造,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物质富有的人,而他却选择精神富有;他抵制以牺牲人类和自然的福祉来成就工业大发展的模式,他断言这样的工业发展模式虽能带来物质的飞跃,但也必将给人类和自然造成恶果。这样的担忧在后面人类物质文明发展过程中得到了验证,想必这也是让梭罗在去世一个多世纪后备受追捧的原因。1969年梭罗的塑像被安放在纽约的名人馆内。[3]

二、探寻梭罗自然观的由来

一个作家的伟大思想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作家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和他对生命不断的探寻和思考。梭罗的生活是他思想成长的铜镜:他怎么想的,就怎么活的。在梭罗去世后,爱默生写了一篇文章《梭罗的时光是静止的》来怀念他。在文中爱默生写道:“是天性让他决定研究自然。”梭罗跟他说过:“如果他是一个印第安人,一定可以成为一位出色的猎手。可是麻省文化将他紧紧困住,他只能在理论中钓鱼和打猎。”[4]10事实上,除去梭罗本身性格对他思想形成的影响外,这位亦师亦友的学者对于梭罗的思想形成来说亦是“功不可没”的。在梭罗一生崇尚自由、简朴,鼓励人们热爱自然,走进自然,反对破坏,反对功利主义的思想精神里,有些重要的思想源泉也是我们学习梭罗文化的人不能不追溯的。

(一)清教徒思想的影响

从美国文学发展历程来看,清教徒思想对美国很多作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梭罗的作品中,反映清教徒的日常生活和言行举止的文字片段也不少。清教徒是加尔文主义的笃实推崇者。他们认为人有原罪,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要清心寡欲。他们提倡勤劳、纪律、节约、不染恶习,这样才能减轻生下来就有的罪过。在这些方面,梭罗不仅是精神的提倡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梭罗本人就是个素食主义者,他反对铺张浪费的生活,认为食物只需果腹,房屋只需挡风遮雨的功能即可,无需锦衣玉食,无需琼楼玉宇。有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个农夫劝诫梭罗不要总是吃素食,长期素食对身体不好,这样不会有坚硬的骨骼。梭罗笑道反问:替这位农夫耕作的牛不就是吃着青草素食同样有着强硬骨骼的最好代表么?由此,清教徒严以律己,清贫度日的思想对梭罗思想的重大影响可见一斑。当然,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受到恩师爱默生等的影响,梭罗在思想上业已突破清教徒传统思想的界限,体现了独立自主的、纯美国特色的思想。

(二)东方哲学思想,特别是中国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

工业革命带来的成功在美国国内掀起了一阵爱国文学热潮,很多作家却更愿意在这个人潮背后去思考生活和人性,因此,来自东方的中国和印度哲学吸引了一些作家的注意力,很多东方思想在梭罗的作品里都有体现。[5]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梭罗自然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19世纪初,梭罗最早通过《论语》译本,以及其他一些游记接触到了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后来他在超验主义报刊《日晷》的工作经历也给梭罗接触中国哲学创造了条件。在梭罗的作品和他个人的日记中,梭罗表达了他对这些思想的亲近和认可,甚至还引用了某些语段来进一步佐证他自己的观点。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下了著名的那句话:与其忧郁地写诗,我更愿学那鸡窝上的公鸡,对着清晨啼叫,唤醒我的邻居。这正是梭罗隔空呼应了孔子那句名言:“自己愿化身木铎来唤醒他人”。[6]这两句隔空应证的话突显出梭罗正如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那样,注重个人修养,重视精神追求的思想特点。如果说孔子与梭罗是不谋而合的话,那梭罗可以算是道家庄子的“同道中人”。庄子相信天道无为,他提倡无为而治。与之相呼应的是梭罗的“崇尚自由”的政治观。在《论公民的不顺从》一书中,梭罗淋漓尽致地阐述了他对政府的观点。在书里,梭罗表达了他对“自由政府”的向往,希望个人意志可以受到政府尊重,甚至在特定时候,梭罗倾向的是无政府统治状态。在生活上,庄子也是自然和自由的高度崇拜者,在庄子看来,不改变自然的美才是真理,也就是梭罗所指出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接近自然而不应该去破坏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真理。

(三)超验主义及恩师爱默生的影响

作为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爱默生的学生兼朋友,梭罗思想的很大部分都受到恩师的影响。梭罗曾在爱默生家住了一段时间,可以说梭罗早期的作品很多都有爱默生的影子。在超验主义者看来,人应当要独立思考,自我依靠,在自然中,通过直觉感受世界,感受圣灵的存在,人还要寻求自我突破和解放,在自然中净化心灵。梭罗只身在瓦尔登湖旁生活了两年两个月就是最好的超验主义精神的体现。虽然期间也与外界有少部分联系,但大部分时间梭罗都是自己一人生活。一周花一天时间耕作,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剩下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独立思考,观察自然和写作。然而,虽然梭罗在自然观上受到了恩师爱默生和其他一些超验主义者如霍桑等的很多影响,但梭罗在长期亲身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感受自然生活和现代文明生活的不同过程中,形成了与爱默生不尽相同的生态自然观。虽然爱默生也提倡人应当要尊重自然,但尊重的目的不是以大自然的利益为中心,总体来说,爱默生的自然观还是以人为中心的,自然是为人服务的。在《论自然》中,爱默生说:“从那些宁静的景色当中,特别是在眺望遥远的地平线时,人可以看到与他自己的本性同样美丽的东西。”从这里可以看到,爱默生的着重点是人而非自然。在他看来,这个绿色星球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都是人类的资产。而梭罗所认识的自然是不同的。同样都是描述自然,梭罗是这样说的:“在这裸露和被雨水冲刷得褪了色的大地上,我认识了我的朋友和我们伟大的祖母。”他认为自然和人是平等的,融为一体的。梭罗称自然为“母亲”,甚至在书里称他要观察和认识的动植物是“兄弟姐妹”。[7]107

三、了解梭罗的自然观的内涵

若给梭罗冠上“野人”这个称谓,可以说是给这个一生热爱自然、崇尚自然却不被同代人认可的梭罗最好的慰藉了吧。他在《心里散步》里写道:“让野人为我友、为我邻吧,我不和被文明驯良的人为伍。”[8]339在梭罗眼中,自然不仅仅是身边美好事物的存在,还是一种生活的理念,是人类感知世界乃至圣灵的一种途径;是净化心灵远离尘嚣的手段,是表达内心情绪的方式。梭罗崇尚自然、自由之美,他是个真正自然的“野人”。

(一)梭罗眼中的自然与生活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梭罗的生活,那就是简单!他自己曾无数次呼喊过:simplify!simplify!simplify!简单!简单!还是简单!梭罗提倡生活应当回到自然。梭罗所向往的生活就是他在《瓦尔登湖》里描述的那样,自然的,简单的,自由的,狂野的。他也勇敢地去了,去实践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梭罗在这书里向世人昭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目的。关于衣、食、住等现代人不断追求的物质问题,在梭罗眼里都是“够用就好”“知足常乐”。在他看来,人类马不停蹄地追求着更好更奢侈的物质生活是“自讨苦吃”。相比之下,他觉得“我们若能过一过原始性的、新开辟的垦区生活还是有益处的”。在他看来,“大部分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9]

梭罗崇尚朴素的物质生活,提倡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素养的提升。这一自然生活观影响了很多人。马丁·路德·金在接受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演讲里说道:“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让自己的心灵迷失在外部的物质世界。我们让生活的工具远远大于我们生活的目的。纷繁的现代生活之命运用诗人梭罗的一句箴言即可概括,那就是:这样的‘发展意味着奔向无法发展的结局’”。[1]46

(二)梭罗眼中的自然与人

梭罗说“自然是我们最广袤、最狂野、最终极的母亲,她以超凡的华美成就一切,无限的情感对待她的孩子,犹如对待美洲豹一般。但我们很早以前就脱离她的怀抱了,我们愚蠢地投入社会,陷溺在人与人极端的互动的文化之中。”[8]341

梭罗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上面其实有一个思想的转换过程。梭罗在写作初期由于受到爱默生等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认为 “人是一切的一切”“自然除了描绘人和反映人以外, 什么也不是”,甚至他也像爱默生那样, 说“ 正是为了人,四季和它的果实才得以存在”,[10]但随着梭罗对自然的亲身感悟日益丰富,梭罗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生态自然观,在自然和人的关系认识上有了新的突破,甚至超越了他的老师和朋友爱默生,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是对抗的。梭罗的那些著作都体现着梭罗后来形成的成熟的、生态的自然观。他认为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当融入自然,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思考,而不是像人类中心论所倡导的那样去征服自然,改变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在梭罗眼里,自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人类试图刺探自然的行为都是野蛮的,胆大妄为的。正如他在《缅因森林》所写的那样,“山巅上,属于地球未完成的部分之一,爬到此地,是对天神轻微的侮辱,因为攀爬到此来刺探他的隐秘,而且还试探着他对我们人类的影响力。或许,只有大胆狂妄的人,才赶到这里来。简单的物种如野蛮人,绝不会爬山,山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秘禁地,他们从来不会随意擅闯。”[8]177

(三)梭罗眼中的自然与科学

梭罗对自然的敬畏到了执着的地步,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梭罗是那种落后的乡村野人,没有技术,不懂科学,甚至反对科学。事实上,梭罗本人就是一个学科学的人,是科学的实践者。他俨然是以科学考察的姿态接近,观察和研究自然,而他的诸多作品也是名副其实的科学百科,包罗万象。我们可以在梭罗的书中看到精细的植物的范畴划分,感受到一个科学家对尺寸分毫的“斤斤计较”。这与他所处的那个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十八九世纪科学发展迅速,在科学的帮助下很多未解之谜一一解开。对于现代科学给人类带来的进步,梭罗向来都不排斥。在《瓦尔登湖》中他写道:“一个人如果仅仅是旅行者,学到的是二手的、部分的知识,没有什么权威性……人类要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革新。”[11]在这本书中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梭罗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对他所感兴趣的植物进行测量。

然而,当人类以征服者的姿态将科学凌驾于自然之上时,梭罗选择抵制这种科学。科学的产生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在梭罗看来,人类任何的探查科学的行为都应该是为了“迈向光明”,而不是为了满足人类贪婪的欲望。因此,梭罗抵制的不是科学本身,而是人类运用科学的错误目的和手段。

在《缅因森林》中,梭罗这样写道:

混沌和古老的夜晚啊,

我并非为了探险来打扰你,

而来刺探你的国土秘密

我是为了迈向光明,

必须穿越过你宽广无垠的帝国。[8]176

因此,梭罗看来,科学并非是人感知认识世界的唯一真理和手段,相反的,梭罗认为要感知自然,人要亲身接近自然,身处自然从而感受自然。

(四)梭罗眼中的自然与现代物质文明

自然文明的传扬和现代物质文明的批判是分不开的。梭罗出生在19世纪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美国,美国工业在新英格兰地区已初具规模。工业革命的成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欲膨胀。人类与自然渐行渐远。科技革命的成功使人类狂妄自大,人类自认为可以控制自然,征服自然,让自然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这些都是高度崇尚、敬畏自然的梭罗所不愿意看到的。在梭罗看来,身边的人们总是乐此不疲地追求物质生活的提升和享受,不惜花费巨大代价破坏自然建设铁路等设施,而不去追求精神上的提升,这些都是他所不愿意见到的。

当然,梭罗对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生活质量提升本身并不是十分厌恶,梭罗亦不是反对人们改善生活,而是对人类不知满足,不懂得控制欲望,不能正确地运用现代科技所能发挥的力量感到反感。他用敏锐的眼光看到现代物质文明建设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人们开始逐渐生活在噪音、煤烟之中。我们现代人看来必不可少的某些建设在梭罗看来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梭罗是这样看待现代生活必备的邮局:“拿我来说,我觉得有没有邮局都无所谓。”这些文字都体现了梭罗认为现代工业物质文明和自然的对峙。他曾经在《远行》中这样说道:“不管这个社会发展得多好,它都是病态的,并且越好的社会,它的病态就越严重。”[12]在他眼里,认为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们其实是物质的奴隶,他认为现代文明使人类精神堕落,积累物质财富的过程是伴随着自然生态被破坏的过程,这在他看来,其实也是自掘坟墓的过程。

四、学习梭罗自然观的现代启示

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梭罗是实践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先驱,是保护自然的使者。他的作品让我们直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人类从来就不曾也不能驾驭在自然之上,人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不优于其他物种,也不可能不受到大自然的制约。在我们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所带来的便利生活的同时,应当看到身边发生的各种由于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所带来的灾难。就像著名作家卡森说的那样:“我们总是狂妄地大谈特谈征服自然。我们还没有成熟到懂得我们只是巨大的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人类能力的急剧膨胀,“是我们的不行,而且很可能是我们的悲剧。征服自然的最终代价就是埋葬自己。”[7]174

梭罗说:“我所享有的这一切快乐,包括太阳、风雨、四季,都凝聚着大自然对人类的友爱和同情。”“正是大自然与这片土地,让我们健全、宁静、满足。”[4]49让我们向梭罗学习,做自然之子,拥抱自然母亲吧。

[1] 王诺,陈初.梭罗简单生活观的当代意义[J].烟台大学学报,2009(3).

[2] 王光林.美国的梭罗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6):99.

[3] Myerson Joel.The Companion to Henry David Thoreau[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259.

[4] [美]梭罗.梭罗最美的文字[M].洪言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

[5] 王守仁.Thoreau and Confucianism[J].外国语,1988(2):37.

[6] 李洁.梭罗对中国《四书》及儒家思想的认识与接受[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11 (1):49.

[7] 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 梭罗.山,湖,海[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9] [美]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M].徐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2009:14.

[10] 刘鹏.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梭罗生态哲学阐析[J].齐鲁学刊,2009(1):96.

[11] 郭莹.从梭罗对科学的双重情感视角分析其生态思想[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2:10.

[12] [美]大卫.梭罗.远行[M].李妍,译.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3:6.

(责任编辑林曼峰)

Son of the Nature:Thoreau and His View of Nature

HE Hong
(Sunshine College of Fuzhou University,Fuzhou,350015,China)

The eco-environment problems have long been the concerns of scholars in all study fields. Thoreau,with his special view of nature,has exerted great impact on the later generation.Influenced by Puritanism,Confucianism and Taoism from ancient China and Transcendentalism,Thoreau was in favor of simple life and opposing the excessive pursuit of materials.He advocated science,but took stand against any behavior that ignored the nature.In his mind,nature should be in equal or even higher position to human beings.Probing into Thoreau’s extraordinary view of nature will spur us to better protect our nature.

thoreau;ecological environment;view of nature

B712.4

A

2095-2082(2015)02-0085-05

2015-01-12

福建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 (2013C061)

何 鸿(1984—),女,福建福清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外语系讲师。

猜你喜欢
爱默生梭罗人类
我们一直是要好的朋友
小品文选刊(2024年2期)2024-03-03 13:12:39
微言大义
检察风云(2022年5期)2022-04-05 13:42:39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由《美国学者》看爱默生的教育思想
人类第一杀手
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爱默生的“尊严”
200
新少年(2017年11期)2017-12-07 16:09:46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国内期刊对爱默生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