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刚
“等”来的第一手消息
■刘学刚
新闻讲求时效,要有抢抓意识,但有时候,好新闻也需要耐心去 “等”。5年前那几个特殊的夜班,印证了这一观点。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7.3级地震,我赴海地维和工作组8位警察不幸全部遇难。在国内所有平面媒体中,《人民公安报》是首家发布8名维和警察遇难消息并同时推出纪念特刊的平面媒体。这份成绩背后,离不开 “抢”,更离不开 “等”。
1月13日上午,中国赴海地维和工作组8位警察在地震中遇险失去联系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报社,立刻引起巨大震动。8位同志中好几个人是报社的老熟人——时任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朱晓平临行前一天,刚刚接受了公安报记者的专访;时任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郭宝山临行前专门到报社协商纪念中国维和警察十周年报道事宜;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干部李晓明的家和报社记者的家面对面;担任我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宣传官的钟荐勤是报社通讯员……大家一面为他们祈祷,一面密切关注事态进展,一股大战前的紧张气氛在报社蔓延。
也是在1月13日上午,公安部应急小组成立。人民公安报社作为宣传小组成员单位,直接接受公安部应急小组指挥。从1月17日开始,报社决定,调整采编运行机制,白天只留一小部分采编人员值守,其余人值守夜班。我作为当时的采访部主任,开始了连续三天的通宵夜班之旅。
新闻贵在时效,贵在独家。在这次新闻报道中,《人民公安报》占有天时地利的优势,但也面临严峻挑战,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中央级媒体,凤凰卫视等境外媒体,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络媒体,都派出专门力量,紧盯公安部。如何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胜出,除了想方设法离信息源近些、再近些,还需要超前谋划,抢占先机。
报社指派一名专职编委在公安部办公,参加公安部每天上午的宣传工作例会,把有关重要精神直接向报社总编辑汇报。另外派出6名记者24小时轮流驻守公安部发言人办公室、公安部指挥中心等要害部门,保证“不漏掉任何信息”,争取拿到第一手信息。
1月13日下午,公安部连续两次召开紧急会议,公安报记者都全程参加。但会议确定的口径是不对外发布任何消息。晚上,报社总编辑与公安部新闻办有关负责人沟通,得知公安部正在研究消息发布的口径,遂指示记者要紧盯不放。记者坚持到晚上将近12点,终于等来公安部发布的消息。第二天 (14日)一版头条,《人民公安报》发出关于此事件的第一条也是第一手消息,拉开了这次报道的序幕,也开了个好头。
党中央、国务院对前方抢救工作高度重视,1月16日16时30分,经过几昼夜艰苦奋战,大家最不愿面对的结果还是出现了——海地现场发现我维和警察第一具遗体。那天的夜班,我们是在无比揪心和悲痛中度过的。当晚10点42分,发现第二具遗体。晚上12点,发现第三具遗体。此时,报社面临艰难抉择——是继续等下去,延长截稿时间,发布完整消息,还是就此打住,次日报纸再跟进报道?
如果等下去,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等到天明,搜救工作还没有结束,白白消耗半个晚上,意义不大。但等下去,可能就会等来第一手独家新闻。
报社领导经过紧急磋商,一致认为,等。理由有两个:第一,根据现场搜救进度,应该在几个小时内会发现全部遗体;第二,第一时间发布完整消息,既是对遇难者及其家属的告慰,也是给广大读者一个交代。
事实证明,这次 “等”是值得的。
1月17日3时56分,前方救援队伍在搜救现场发现了我失踪人员的最后一具遗体。经现场辨认,确认为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朱晓平。消息传回国内,已是北京时间凌晨5点左右。报社本来就准备了两套方案,等8具遗体全部发现,社领导果断决定,放弃之前的常规方案,用全部四个版,推出纪念特刊,报头和一版套黑印刷。
事实证明,这项决策是正确的。尽管后来付印时间推迟到了上午9点,但这期报纸出版后引起的反响始料未及。这期报纸也创造了一项宝贵的纪录——在国内所有日报中,《人民公安报》成为首家发布8名维和警察遇难消息并同时推出纪念特刊的平面媒体。
这次特刊的成功推出,还得益于报社的超前谋划和采访,得益于一个 “抢”字。一开始,报社就根据报道预案中的最坏打算 (8名同志全部遇难),抽调8名精干记者,于1月15日下午开始紧急采访8位烈士的生前事迹,并下达死命令:当天晚上回到报社写稿,无论多晚,必须交稿,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结果,经过一夜奋战,8位记者全部完成任务,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稿件送审。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组稿件关键时候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1月17日凌晨决定推出纪念特刊,二三版两个整版刊登了8位烈士的简要事迹,如此短的时间就推出事迹报道,这令新闻界同行震惊不已。
时任公安部部长孟建柱1月18日在公安部灵堂悼念时特意关注了1月17日的 《人民公安报》纪念特刊,并给予充分肯定。
在1月20日八宝山遗体告别现场,数千份套黑印刷的 《人民公安报》纪念特刊被悼念的民警和群众争相传阅,一时洛阳纸贵。这一幕,有力地印证了《人民公安报》在社会上产生的强大影响力,也有力地印证了这次报道取得的巨大成功。
(作者系人民公安报社 《公安内参》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