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顺和,方志伟,周沿海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2015R010100 41)。
福建山水型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策略研究
——基于大田县桃源镇广汤村的规划实践
陈顺和,方志伟,周沿海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概述了广汤村依山水及村镇空间结构、依自然山形轮廓控制、依水域自然景观、依生态特色农业“田园生态圈”景观等进行景观生态规划的有益尝试与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福建山水型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的策略建议:(1)“发现”与“再现”自然山水地形;(2)培育具有农业生态特色的“田园生态圈”。
[关键词]山水型;生态景观;“田园生态圈”;福建;广汤村
[收稿日期]2015-01-15
[作者简介]陈顺和(1970-),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景观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4;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22(2015)02-0011-04
[DOI]10.13322/j.cnki.fjsk.2015.02.003
Abstract: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for Guangtang Village, Taoyuan Town, Datian County in Fujian Province, according to local landscape and spatial structure, natural mountain shapes contour, water areas, and pastoral ecosystem, is elaborated. Accordingly the measures of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for landscape type small towns in Fujian are proposed as follows. (1)Discovering and presenting the natural mountains and waters landscape. (2)Developing the pastoral ecosystem with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tudy on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for landscape type small towns in Fujian
——A practice of the planning for Guangtang Village, Taoyuan Town, Datian County
CHEN Shun-he, FANG Zhi-wei, ZHOU Yan-hai
(CollegeofArtsandLandscapeArchitecture,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2,China)
Key words: landscape type; ecological landscape; pastoral ecosystem; Fujian; Guangtang Village
我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肆意侵扰破坏,要因势利导地改进及提升环境。简单地说,人类善意地保护和建设环境与生态,环境将回报给人类美好生活。古人所谓的居住理想模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其实质也是力求与自然山水和谐。这种和谐并非简单地、一味地使生存空间顺应自然,更在于人类在保护并受惠于自然环境中的有利资源的同时,因势利导,完善和改进自然环境。人类在后工业时代以低熵生存状态寻找自然和文化双重的精神家园,着重构建人类诗意的栖居。我国提出的“山水城市”“美丽乡村”,西方提出的“生态城市”设想及其实践,都可以看做是人类理想居住模式的典型代表,正是鉴于这一思想认识及其观念衍生,结合福建地形地貌“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的自然特色,本文提出村镇山水型生态规划及景观营造的概念,并以大田县桃源镇广汤村为例,探究福建山水型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策略,以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村镇特色规划目标。
一、山水型规划、生态景观分析及其理论
在山水型生态规划中,水不仅具有生态意义,还具有交通运输的便利,水在景观环境中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1)以水为村镇环境的血脉,能造就钟灵毓秀与生机;(2)水可界定空间,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及和谐的环境围合。在山水型生态规划中,以山作为村镇的背景,可增加景深与距离感,可界定及丰富空间层次。我国古代的“风水”思想就提倡“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筑屋建房之前,需“相山尝水”,观察基地环境。在构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中,村镇山水规划的关键是,以山水空间作为村镇空间主构架,村镇结构网络服从山水脉络的规划格局。“生态化”和“可持续性”是山水型生态村镇发展的基本特征。麦克哈格曾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生态原理在解决乡村、海洋、陆地、植被、气候等问题中的具体应用。该书阐述了一整套从土地适应性分析到土地利用的科学设计方法和技术,即计算机辅助叠图分析法,也称为“千层饼”模式,其主要观点包括:(1)要依靠全面的生态资料解析及由生态学家分析环境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2)应强调景观空间格局(Pattern)对过程(Process)的控制和影响,然后设计者就此展开构想的规划方法,以适应当地气候、土壤、乡土树种的选择等生态景观系统。
2014年1月20日,我国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旨在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村镇升级版,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广汤村具有山水型生态规划特点:(1)村镇结构网络、山水脉络具有典型性、代表性;(2)生态资源好,农业土地肥沃,现代特色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及农业产业功能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因此,结合广汤村规划情况探讨生态景观规划策略,对于福建山水型小城镇生态景观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广汤村规划地概况
(一)自然概况
广汤村位于福建省大田县西部桃源镇,东连大田县上京镇,南邻漳平市新桥镇,西连赤头坂水电站,北与前村村和杨坑村相连,距镇区7.5 km。广汤村四季分明,温暖适中。广汤村村域规划以广汤村行政管辖范围为界,辖汤溪、广前、广济、许东京、孟丘、岭后、恒洋等7个自然村,村域总面积为2741.18 hm2。
(二)村镇条件分析
广汤村农业用地面积大,土地肥沃,水热条件好,拥有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但目前广汤村交通欠发达,道路窄小,对外联系较为不便。村庄的公共设施、绿化景观不足,其重要的特色资源——温泉尚末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三)广汤村生态景观规划的有益尝试与成功经验
1.依山水及村镇空间结构进行规划。广汤村山水空间结构与村镇形体空间结构相互穿插,因此规划生态景观时,广汤村以山水空间作为村镇空间的主构架, 强调村镇结构网络服从山水脉络。具体规划实践主要是,疏通村域内溪流,清除河道淤泥和垃圾,控制水域的养殖污染,做好贯穿村庄汤溪水质的保护工作,通过汤溪引水入村庄,整体规划山水纵横交错体现“山水中有村镇,村镇中有山水”的格局[1]。其空间格局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网格状路网结构。广汤村整个规划路网以已建成的村庄道路为基础,结合现状地形,形成网格状路网结构。特别在规划沟通村域道路的村西侧,为加强交通联系,拓宽中部道路,规划红线宽度达7 m,从而提高村庄与周边的交通通畅性,并从道路现状出发,对村庄路网结构进行改造。路网内各功能区空间规划具有层次性,依自然季风的走向、地势上的高差变化分别对乡居住宅区、农业林业生产区、休闲区、街区等进行规划。(2)环村庄保护景观林带。广汤村在环村庄周围依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点、生态环境等建设环村庄保护景观林带。(3)滨河、山地特色的绿色廊道。广汤村根据村庄空间格局及“水网化、林网化”的理念,绿化贯通村庄之间、农田与林地之间、陆路与水路之间的关系,形成滨河、山地特色的绿色廊道。
2.依自然山形轮廓控制进行规划。广汤村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山体,背山的村庄景观营造已具备显山特点,山体制高点可作为俯视村容、村貌及远眺风景的地方,山体的楔入给人以天然外轮廓及“生态村镇”的意味[2]。其依自然山形轮廓的空间规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自然山体形态边界控制方面。广汤村周边都与山有关,处于背山、面山、环山和含山的环境中,山体轮廓形态体现出丰富的层次,使自然山水成为轮廓、对景,从而成为村庄地标。(2)在挖掘广汤村村庄周边自然、山形、乡土景观的关系时,如山形、地形、地平线上的连绵轮廓等,把有特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突出地标识出来,这些景观特征是村庄空间形式的补充,也是完善依自然山形规划的重要来源。依自然山形轮廓控制规划后的景观表现出山水与村庄建筑的点景、对景、步移景异特点,山的形态与整体空间形态相互衬托,反映了村庄空间的虚实配合。
3.依水域自然景观进行规划。依水域现状规划内容综合考虑本土的水自然资源、生态景观配置等因素,广汤村注意保护水的自然资源,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等景观功能。因此,将水域分为保护区、修复区和重建区等3个部分。在村庄汤溪修复区的水岸景观控制方面,针对广汤村沿江河流迂回弯曲的特点,灵活地修筑斜坡式生态护岸,从工程技术上既解决了防洪问题,在河流的沿岸设计一定的敞开式空间带,便于人们看到沿江的风景,创造出生动有趣的亲水空间[3]。广汤村汤溪水域保护区生态景观规划特别注意恢复湿地的生态系统,按动植物的生长习性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物链,从而达到回归自然野趣的效果。在水域生态规划特色上,开辟村庄汤溪水域,在村道路沿线形成生态景观绿化带,既保护了水域生态系统,又在景观上形成多层次的活跃空间[4]。
4.依生态特色农业“田园生态圈”景观进行规划。广汤村土地资源丰富,水热充足、土壤肥沃,在发挥传统农业种植优势的基础上,培育新的农业养殖、种植特色,逐步形成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优势。广汤村在生态特色上以绿化种植、农业种植等规划建设成特色农业生态景观,依生态特色农业培育“田园生态圈”的景观规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生态特色农业方面。广汤村结合农业区域规划调整及现代特色农业,通过生态田园景观营造,集约化地利用地形、土地、水体、微气候、植被、绿化等要素,达到土地资源有效配置,自然生态优良,景观特色鲜明。遵循人与自然环境演进规律,对土地的生态规划进行多种评价因子的分析和开发策略的选择,建立了一个村镇农业区域规划的生态学框架,并对农田保护、生态农业进行规划分析等。(2)在绿色生态规划特色上。从广汤村的特点出发,形成一个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的自然生态系统,尤其是当地乡土树种的种植,以各类防护林为主体建立村庄绿色生态系统。广汤村的绿地与村庄总体布局保持一致,点、线、面结合,均衡分布,形成完整的村庄绿地系统。村庄各类绿地有不同的使用功能,规划布局时考虑与村庄总体布局保持一致,将公共绿地在村庄中均衡分布,并形成系统,做到点(村口、村民聚集区等)、线(村道绿化、汤溪水域绿带、林荫道等)、面(分布面宽的小块绿地)相结合,使各类绿地连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发挥绿地的最大效用。(3)结合特色农业与温泉开发休闲旅游方面。广汤村在培育“田园生态圈”农业观光与特色休闲旅游方面,重视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融合,强调产业功能交互发展、互相支撑,体现产业共生、环境共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交织。此外,广汤村还规划了包括农业展示、亲子种植、原乡民宿、特色农产品市集等在内的乡土创意文化园,意在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农产品经销商等。
三、福建山水型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策略建议
广汤村依山水及村镇空间结构、依自然山形轮廓控制、依水域自然景观、依“田园生态圈”景观等规划思路和实践,对于福建山水型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具有典型性和借鉴意义。基于广汤村景观生态规划的有益尝试和成功经验,为推进福建山水型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一)“发现”与“再现”自然山水地形
依自然显山露水的关键在于“发现”与“再现”自然资源。广汤村规划的成功经验是“发现”了近处的地形起伏及远处的山体延绵,突出“趋势利导”的地形设计构想,把地形作为生态景观营造的支架,运用地形、绿化景观创造出更多的层次和空间。同时,在“发现”与运用地形进行规划时,给种植环境、土方平衡、绿地排水等方面带来诸多益处。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地形的骨架,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西南走向,村镇多分布于相对平坦的山间河谷地带,构成的水系基本与村镇的分布轴线重合。可以说,福建地形地貌具有“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的自然特色。因此,福建的山水型小城镇在进行景观生态规划时,可借鉴广汤村的成功经验,重视“发现”与“再现”自然山水地形。具体建议如下:
1.善于“发现”和掌握有利于自然山水地形、因形而造物的技巧。在具体的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山水条件创造性地引入设计。在地形设计中,考虑周边的山体、河流、丘陵等自然因素,充分利用地势上的高差变化,研究地形状况,将地形上的优势引入到区域的规划上。
2.规划时关注基地的自然资源。延续基址现有的沼泽丘陵或者山地景观,“再现”区域性景观,如地貌、松林、池塘、山间的溪流等。把场地的风景融入到周边的环境中去,形成本土设计语言。“发现”与“再现”自然山水要强调与自然的融合,结合地形地貌,体现乡土性、生态性[4];“再现”区域性景观乡土性,应避免破坏地形构造和地表肌理,尤其要保护因自然地理特征而形成的地域特色景观和生态系统。
3.坚持以人为本的景观生态原则。景观的本质是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发现”和掌握有利于自然山水地形的景观形象规划,要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再现”区域性景观,应从人的情感反应、视点、视角出发,研究人与景观的依存关系。
(二)培育具有农业生态特色的“田园生态圈”
广汤村的绿色生态景观规划形成一个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的自然生态系统,绿地与村庄总体布局保持一致,点、线、面结合,均衡分布,与水资源的利用形成具有青绿山水意象,自然与人工绿地连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结合绿化种植、农业种植、乡土休闲旅游等绿色生态构建具有农业生态特色的“田园生态圈”。广汤村具有农业生态特色的“田园生态圈”规划理念适合福建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1.规划要突出“生态、自然、野趣”。为尊重生态自然,规划中应充分体现对山地地形与植被特色“少干预、多保留”的原则,在景观营造上,利用村庄的地形、水体、植被等突出自然性,村道选线则应尽量利用原有通道,保护现状生态景观。对于构筑生态驳岸的河流应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作用,同时具有防洪功能,使河流生物、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等多种作用。规划还要考虑村镇的乡土差异性所决定的农业产业功能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因此结合适当的游憩、乡土休闲旅游功能的“田园生态圈”,关乎农业的产业功能与休闲功能。乡土休闲旅游规划应突出“山林、野趣”的生态保护原则,呈现野生物与游憩野趣环境;同时,为体现生物多样性特征,应营造出以林地和树丛为主的游憩野趣环境,通过丰富和完善植物种类、植物群落系统、增加鸟类种群、引驻野生鸟类等营造野趣环境。“山林、野趣”行为,不能简化到功能层面和生态进程上,而应理解为有意义的“原生态”审美实践,目的是改变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2.“融入青绿山水”意象的农业生态景观营造。青绿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画面青绿相映,山水相依。运用“融入青绿山水”意象的理念进行规划的策略是,结合村庄自然环境特点及自身特性,利用现有河、湖、山川等水体、山体,创造大面积的绿色开敞地带,因地制宜,体现青绿山水的艺术表现特色。村庄周围植物搭配主要采用乔木、灌木、地被及水生植物的有机结合,丰富居住环境的层次,为村镇居民提供一个理想的近水、近地和近绿空间。在村镇建设中,“融入青绿山水”关乎农业生态特色的“田园生态圈”规划。对于自然环境特色不明显的村镇,要以湿地生态、滨水林带的绿色生态景观营造及农业资源整合为主,讲究各种生态系统的协调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在一个生态系统下,每种生物都保持合理数量,正常生长,食物链保持完好,就是最佳的农业生产方式。此外,还可结合不同地理单元的特色农业景观及农业区域划分建立具有农业生态特色的“田园生态圈”。
“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此山水之布置也”[5]。广汤村利用山水地貌特征进行规划的经验,不但为福建山水型生态村镇特色创造了条件,也有助于拓宽山水生态领域研究,探索一条符合福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段汉明.城市设计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82-210.
[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人民政府.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12:324.
[3]王爱华,夏有才.城乡规划新思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501.
[4]张泉.低碳生态与城乡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45-150.
[5]金兆森.城镇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11-150.
(责任编辑: 庄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