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栋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南长沙 410000)
刘延东副总理曾在2012年全国第一次全口径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1]而“优质资源班班通”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其重要作用和意义使其地位突显。“优质资源班班通”概念的提出,其根本目的在于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创新应用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本文从“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根本意义、优质资源的建设方式和优质资源的创新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析,希望能对“三通工程”中“班班通”的有效应用给予一定的帮助。
“优质资源班班通”(以下简称“班班通”)的建设分为硬件建设和资源建设两方面,硬件建设“校校通”是前提,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基础,这些往往是学校建设的重点和容易步入的“唯物”主义误区。“班班通”不仅是教学多媒体硬件设备“通”,其根本是立足于硬件设备上的教学资源“通”。它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提供资源基础。缺乏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撑,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和探究就是一句口号,教师与学生被动教与学的状态就难以改变,翻转课堂和高效课堂就难以实现。只有汇聚后的优质资源班级全覆盖,才能促使其对教学方式的变革,为国家教育战略和教育信息化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多年以来,全国各地各级都在建设资源库,省、市、区县、学校甚至年级都建立了教学资源库,这些资源库相对独立,封闭性强,缺乏信息流通的桥梁,形成分散的资源孤岛,校际间、区县间、市州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不能实现。“三通工程”关键在于“通”,“班班通”的“通”主要体现于班级联通、资源流通、教学融通三方面,其中资源流通尤其重要。目前许多资源建设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形成开放、有效的流通机制和相应的促建制度,导致其研发周期较长,重复建设率偏高,质量下降,资源应用价值偏低,整体建设迟缓。只有破除资源孤岛现状,让资源血脉流通,才能保证大环境下资源生态系统的有机发展能力。
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班班通”的价值和根本意义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班级作为日常教学中最小的常规组织结构,只有班级间教学资源应用联通融合,由小而大,才能促进大环境下资源应用的繁荣发展。二是数字化资源建设应用的根本在课堂,优质资源通过多渠道传递到班级,为教师的创新教学和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学习提供支撑,才能为翻转课堂和高效课堂的实现提供前提条件。三是优质教学资源的班级联通,特别是对于农村偏远地区而言,才能真正促进在区域范围内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优质资源的建设要坚持开放共享的理念,建立有效、可行的建设模式和共享模式,基本原则为“共建共享、公建众享”。
“共建共享”即为共同建设资源,共同享用资源。成立资源建设小组,整合组内资源,包括人力、物力等,以此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建设质量,降低建设成本。资源建设的主体包括但不局限于中小学校和教育职能部门,出版社、企业、政府部门等都可以加入其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明确指出:“要探索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2]目前条件下也形成了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教学资源库的形式,即通过信息化教室形成数字化学校教育云,通过网络汇聚,形成庞大的教育云资源库。数据云的强大优势,能将教育资源的共享开放程度发挥到最大。
但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模式也有其不足的一面,优质资源的共享大部分被限定在共建组织内部使用,开放的理念得不到充分实现,因此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有专家提出并着力研究新的资源建设模式“公建众享”[3],即由政府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提供建设资金主导组织建设资源,建设后的资源原则上不加限定地供人使用。此模式在研发中经严谨合理的顶层设计、科学的规划和逐级选拔,在资源质量、减少重复建设方面独显优势,又有政府出资的前提,使其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共享,有效地弥补了“共建共享”的不足。但在目前我国国情条件下,完全采用此模式并不现实,因此“班班通”资源建设模式还需以上两种方式相互结合建设才可行。
具体来说,在“共建共享”模式下,中小学教师是资源建设的主体,从教学需求出发,与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或相关企业合作,特别在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的前提下,研发具有共同知识产权,符合教学标准,涵盖全学段、全科目的教学资源。同时可通过资源网站逐级推送,汇聚到云端,融入市场运作后供广大教师使用。在“公建众享”的模式下,发挥国家资源建设的统筹和主导作用,依据国家教育资源“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原则,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为建设主体,从国家教育战略和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出发,建设涵盖各教材、学段、学科,适应多终端的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研究性学习的相关资源,然后免费提供给广大师生使用。
教育资源的建设要以应用为导向,切合实际。作为资源使用的主体,如何为广大师生服务是资源应用的重点。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校和网络协作教研四种类型十种服务的应用模式,为“班班通”提供了指导。在此,以“有效整合、协同创新”为指导思想,对“优质资源”的创新应用提几点建议:
1.根据偏远地区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和条件,开展名师课堂和名校课堂,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网络联校,让农村学生接受实在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根据城乡学生知识结构差异,教师在选课和备课上一定要遵循“合适、合度、合用”的原则,如何利用“班班通”与教学实践完美结合,实现教学最优化,需要授课教师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建立网络联校的地区,要开展好前期教师的协同备课和教研工作,授课期间一定要有现场教师进行辅助教学。
2.尽量碎片化资源,建立公共资源和专业教学资源素材库。所谓“术业有专攻”,对于教师而言,更方便的是对各种碎片化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形成适合的新资源。目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操作普遍提高,但专业的资源研发手段却未能启及,只有在提供多元碎片化教学基础资源库的帮助下,教师才能打造适合个人的“私人订制”,同时将新资源发布到各资源平台共享使用。
3.利用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平台(“人人通”),开展基于教学资源的网络协作教研等,不断创作上传资源,同时自动获取平台推送的优质资源。教师作为教学变革的践行者,在“班班通”的创新应用方面应身先士卒,协同创新,探索发掘促进教学变革的新思路。同时依托个人学习空间的沟通优势,通过网络协作,实现“教、科、研”一体化。
4.建立合理有效的“班班通”应用评测机制,采集教学资源应用数据,科学监测评价,将统计结果纳入教师教研科研成果、绩效考核等。同时建立相关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把“要求用”变为“想要用”,促使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充分实现“班班通”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三通两平台”是当前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目标,“优质资源班班通”在提高教育质量、变革教学方式、实现教育均衡、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班班通”实施过程中,资源建设是重点,“共建共享、公建众享”是建设的基本原则,“有效整合、协同创新”是指导思想,同时在不断提升一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前提下合理开展,才能使“优质资源班班通”的实施得到有效应用。
1.刘延东.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 iles/business/htmlf iles/moe/s3342/201211/xxgk_144240.html,2012-11-02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2010-03-01
3.陈琳.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