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真的需要文產基金?

2015-04-16 14:50周堯希
澳门月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專業資金項目

周堯希

近期,有媒體爆出,一名文化產業基金領導層人員涉嫌協助家人開設的公司取得基金會的資助,此事件一出,我作為一個文化創業者,心裡真是五味陳雜。雖然有關部門正在調查,而且資助都還未發放,言下之意並未是什麼大事,但是,我想問一句“資助還未發放,下一個受資助者,又是由你們這些委員中誰來拍板的?”

政府近年來的多個資金扶持,都是為了發展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這些資助也造就了澳門文化產業的從業人員日益增加。只要有想法,似乎都能去申請資助,但是,申請能否成功,卻是未知數,因為申請人的項目,不知道會由哪位“專家”審批。拿此次文化創意產業基金來說,首輪審批出的86個項目,共計1.1億澳門元,可謂大手筆,並且好多錢幾乎都是無條件資助。但這86個項目,僅僅由幾個人組成的審批委員會來審批,小群人掌握著這批過億元的資金,難免出現想從中獲利的情況吧?這審批委員會在我看來,並沒什麼資格去判定一個項目是否合適。他們既無專業背景或者只是“風馬牛不相及”專業學者,又沒有經濟投資的基礎,他們憑什麼來斷定每個申請者的項目?也許他們會回應說他們是專業的,但是那又如何?批出去的資金都是政府公帑,無論投資是否成功還是失敗,他們都沒有任何責任,大不了就是“拍拍屁股走人”。運氣好,分出去的錢賺得多產生了一定效益,他們就可以分一杯羹;錢虧的一毛不剩,他們又不用彌補這個虧損。如此條件下,還不是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去看待每個項目。

文化創意產業本身就是一個充滿開放性、創造性和未知數的行業,如何能輕易斷定這個項目能否成功和不成功?更何況,藝術無價,很多創意者和藝術家,並不希望自己的作品用金額資助的多少來衡量其重要性,至少,我自己就是這樣認為的。很多時候,我們做了很多繁瑣的申請,包括項目規劃、預期收益等等,其實都是自己在描繪藍圖,讓我一個只懂創作的人去構想下未來產業的效益,我怎麼可能是專業的?在這一行業裡,看過太多大手筆的投資,最後毫無效益,浪費了心血又浪費了錢。所以,我身邊的好多行家朋友反而都不願意去申請各種資助了,資助太多,有時候變成“甜蜜的負擔”,反而會幹擾了一心想要在各自文化藝術領域發展的用心者。

所以,政府在成立各種文化創意產業基金會的同時,是否問過,誰才是真正需要資助的人?是我們這些一心想打造自己的作品和品牌的業內人士還是那些只是披著文化創意外皮的精明商人?如果是面向我們這些業內人士,是不是要好好來諮詢下我們,到底什麼樣的資助才是適合的呢?倘不停的給予金錢資助,只會讓外界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只是一味投錢、燒錢的項目,而業界又在抱怨審批不透明,政府的錢不知落入誰的口袋了。這樣的互相質疑和指責的情況下,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又怎麼能一帆風順的發展呢?

猜你喜欢
專業資金項目
新文科背景下翻譯技術與本地化管理微專業建設實踐
《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發佈就業軌跡發生哪些變化?
名氣可用用在哪裡?
全球基礎設施中心項目庫正式啟動中國參與發佈首批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