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林龙
[摘 要]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共17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研究组实施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中图分类号]R722.1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6-0066-02
黄疸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患儿黏膜、巩膜及皮肤等组织变黄。其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治不及时,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出现神经系统损伤。近年来,医务人员对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药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关注度越来越高[1]。笔者对86例新生儿黄疸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诊治的新生儿黄疸共171例,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血常规等辅助检查均与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相符[2]。随机分为研究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研究组中男性45例,女性41例,年龄7~28d,平均年龄(12.3±3.4)d,体重2.9~4.1kg,平均(3.4±0.5)kg;早产儿33例,足月儿53例;对照组中男性42例,女性43例,年龄7~29d,平均年龄(12.7±3.1)d,体重2.9~4.2kg,平均(3.3±0.2)kg;早产儿34例,足月儿51例;所有患儿均无先天性疾病,家属均知情同意且无退出。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应停止母乳喂养。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给予患儿维持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平衡营养支持、保温等基础治疗;蓝光照射治疗:患儿外生殖器及双眼均用黑布遮挡,照射8h/d,连续照射<72h,5d为1个疗程,照射面应尽可能广泛;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颗粒(鲁南制药,国药准字Z20030028,3g/袋),温水溶解后口服用药,1g/次,3次/日,5d为1个疗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0,0.5g/片),温水溶解后口服用药,1片/次,2次/日,5d为1个疗程;两组患儿均实施常规护理,积极处理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胆红素水平及临床疗效情况。
1.4 疗效判定[3] 显效:1疗程后,胆红素水平正常,黄疸消退;有效:1疗程后,胆红素水平有所好转,黄疸大部消退;无效:治疗1疗程后病情无好转。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5d抽取股静脉血,并测定其血清胆红素含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胆红素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测得血清胆红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均逐渐下降,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1。
2.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患儿胆红素排泄障碍,体内胆红素蓄积,从而使其表现出全身黄染症状。部分患儿受到缺氧、感染等高危因素影响,引起体内胆红素进一步蓄积,从而导致病理性黄疸发生。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多使用蓝光照射,蓝光可作用于胆红素,使其由脂溶性变为水溶性,经过尿液以及胆汁迅速从患儿体内排出,且蓝光对于新生儿皮肤无明显损伤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有关研究指出[4],单用蓝光照射治疗,其作用慢,治疗周期长。药物治疗则是一种简便、起效快的治疗方式。
本研究中患儿服用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是由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以及蜡样芽孢杆菌四种肠道细菌制成。其进入机体后会在患儿肠道内形成菌群,减少肠肝循环,促进结合型胆红素分解,使其从粪便排出。双歧杆菌可在肠内产生大量短链脂肪酸,促进肝酶活性及肠蠕动能力,加速胆红素分解及排出。茵栀黄颗粒则是多种中药提取物,含有金银花、栀子、黄岑苷、茵陈,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清热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及排泄作用。同时,栀子可明显抑制血清胆红素上升[5]。四种药物合用,有效抑制胆红素肠肝循环,利胆退黄效果突出。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综合治疗后1、3、5d,其血清胆红素含量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同少峰[6]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及蓝光照射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花少栋.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1):74-78.
[2]陈昌辉, 李茂军, 吴青, 等.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治疗[J]. 现代临床医学, 2013, 39(2): 154-160.
[3]喻娅婷,田静,周小琳,等.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10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9):35-36,37.
[4]黄晓菱,向志云.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并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3):37-38.
[5]应小明, 叶辉, 陈爱菊, 等. 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 31(3): 617-618.
[6]同少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并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20):168-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