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平 福建省寿宁县畜牧兽医局 355000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猪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疾病,又称革拉泽氏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断乳前后和保育阶段仔猪(2周龄至9周龄仔猪),临床上主要表现体温升高、关节肿胀、呼吸困难、消瘦、多发性浆膜炎。该病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患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1-2]。现将一起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寿宁县某猪场存栏2 000头,其中哺乳仔猪400头,保育仔猪510头。2015年 5月10日开始有哺乳仔猪和保育猪陆续发病,保育猪发病较为多见,患猪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厌食、呼吸困难、关节肿大和跛行,场主用青霉素、氨基比林进行肌肉注射无效。接诊时,哺乳仔猪发病20头,保育猪共发病80头,发病率11%,保育猪死亡15头,病死率18.75%。
患猪体温 40.2~42℃,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咳嗽,气喘,个别猪鼻孔有黏液性分泌物,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有的患猪一侧前肢或后肢腕关节、跗关节肿大,跛行、共济失调。皮肤及可视黏膜发绀。
剖检5头病死猪,腹腔多有大量腹水,可见腹膜炎病变,肝脏与腹壁以及肠管相互黏连,肠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胸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水,肺与胸壁黏连,肺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液增多、浑浊,心包内有絮状渗出物,心包有大量淡黄色积液和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块与心脏外表面高度黏连,呈典型的“绒毛心”。冠状沟有呈胶冻样沉积。肺水肿,呈间质性肺炎。全身淋巴结肿大,呈灰白色、切面多汁。关节腔内积液增多,有淡黄色渗出液流出,病程长的,关节腔内有絮状沉淀。脑膜充血。其他病变不明显。
4.1 细菌学检查 无菌采集病死猪心血、肺、脾及肝脏等病料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4.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患猪病料心血、肺、心包液和关节液等分别接种于肉汤培养基、犊牛血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48 h,肉汤培养基未见细菌生长,犊牛血琼脂培养基上有许多边缘整齐、针尖状、圆形隆起小菌落,灰白色、半透明、光滑、湿润、露珠样,不溶血。挑取菌落抹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大小不一、丝状细长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
4.3 分离菌培养特性 无菌挑取分离出的病菌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培养基,经纯化增菌培养,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犊牛血琼脂培养基,无溶血现象。将经纯培养的可疑单菌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垂直划线与无NAD的血板上,37℃培养24 h,可见“卫星现象”,且不溶血。
4.4 药敏试验 采用圆纸片扩散试验对头孢噻肟、阿莫西林、丁胺卡那霉素、恩诺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盐酸四环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8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37℃培养24 h,结果该菌对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阿莫西林、磺胺间甲氧嘧啶钠高敏,对盐酸四环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链霉素低敏。
4.5 P C R检测 随机取5头患猪心血、肺、肾淋巴结等组织经PCR检测,结果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核酸均呈阴性。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5.1 隔离患猪 为避免疾病传播,将患猪与健康猪分开,隔离饲养。对发病种猪放弃治疗,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5.2 药物治疗 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10 mg,每天 1次,连用 3 d;另一侧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0%对乙酰氨基酚0.1 mL,每天1次,连用3 d。全群每100 kg饲料添加头孢拉丁20 g、30%替米考星200 g、黄芪多糖粉300 g,连用10 d。饮水中适当添加葡萄糖和电解多维。
5.3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 转群后彻底清扫猪舍,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地面和墙壁。用5%聚维酮碘溶液按1:800稀释,带猪消毒,1次/2 d,连续喷雾消毒3次。减少各种应激,保持地板干燥,加强通风,保持食槽、水槽清洁。按以上措施处理7 d后,疫情得到控制。90头患猪经7 d治疗,治愈80头,死亡10头。
1)副猪嗜血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该菌在猪应激或发病条件下易侵入机体引起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也是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元凶”或影子病,给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1-2]。
2)要注意该病与猪链球菌病、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鉴别。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病变是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链球菌病不易发生腹膜炎,导致关节肿大,其内容物为白色化脓液或干酪样渗出物,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关节液一般为无色或微黄色,有的呈胶冻样。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引起的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和心包炎,病变部位局限在胸腔[3-4]。
3)Hps有15种以上血清型,各型之间抗原交叉保护力低,由于该病血清型多,使用商品疫苗往往效果不佳,自家苗效果较好[3,5]。Hps容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时应使用敏感药物。建议猪场在母猪围产期使用利高霉素或替米考星等药物保健,提高仔猪对Hps的抵抗力。
4)预防该病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猪场兽医卫生消毒制度,避免或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实行“全进全出,分区饲养”模式,做好“三针保健”,仔猪断乳、转群时提前添加替米考星、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强力霉素等药物保健,可预防该病发生[5-6]。
5)对于发病严重、病程长、恶病质猪,治疗效果不佳,可放弃治疗。同时做好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的免疫预防工作。
[1]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11-213.
[2]叶飞,贺云霞,徐慧,等.副猪嗜血杆茵病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研究进展,2011,32(2):101-104.
[3]林秋敏,赖宝色,徐磊,等.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控探讨[J].福建畜牧兽医,2012,34(5):35-37.
[4]叶春维.一起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报告[J].福建畜牧兽医,2011,33(5):64.
[5]张苏强.保育猪病毒与细菌多病原混合感染的诊治[J].福建畜牧兽医,2013,35(5):65-66.
[6]陈小丽,张占春,吴德喜,等.一例猪瘟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J].福建畜牧兽医,2013,35(3):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