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对腐败现象揭示与反思的当代意义

2015-04-16 15:37孙汉生
关键词:严复全集福州

孙汉生

(福建教育出版社,福建福州 350001)

甲午一役,严复在马尾船政学堂和英国格林尼次海军学院的同学,以及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培养的学生,海军精英,一时俊彦,很多葬身海底,国恨私痛如黄河冰凌郁塞于胸,常常中夜起而大哭。这一年,他在忧患中深思:有着几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为何会败给蕞尔小国日本?严复首先归因于国民素质——民力、民智、民德之低下。民力民智民德之低下,原因何在?严复认为,在于皇权专制、科举制度和八股取士、落后的礼俗、贫穷等几个方面。

本文专门论述严复对民德低下的一个表征——腐败问题的揭示与反思。

一、对腐败现象的揭露

(一)北洋腐败直接导致甲午战争失败

严复认为,甲午战争中我方军事上的失败,最直接的原因,是军方腐败;腐败的主体,是以李鸿章为首的,以淮系为主干的军政派系;李鸿章对战争失败和腐败难辞其咎。严复对腐败现象的意见,在甲午战争期间就以书信的形式在朋友之间谈论,公开场合也有所流露。

1894年9月23日《与陈宝琛》书云:“推求厥咎,太半皆坐失先著,绸缪之不讲,调度之乖方,合肥(李鸿章)真不得辞其责也。”[1]不仅仅是战略谋划和指挥调度问题,更严重的问题在李鸿章“不学无术私心未净”,大量任用腐败无能的亲戚、同乡、门生、亲信、故旧,致使战场上处处被动挨打。1894年11月7日《与陈宝琛》书揭露:首先在朝鲜事务上任用“武断独行之袁世凯,则起衅之由”;听从女婿张蒉斋(张佩纶)荐人主张,任其“浸润招权,此淮军所以有易将之失,欲同邑之专功,所以有卫汝贵之覆众”;“任其甥张士珩,所以致军火短给,而炮台皆不足以毙敌”。李鸿章任用外甥张士珩掌管武器弹药,可是张士珩“不肯照发弹药,致临阵不应手”,“小人之贻误军国大局,岂浅也哉。此时海军见存诸船受伤甚重,非月余日大修不能复出,而所供尽有道府秘不敢穷也。故我之一切虚实举动,倭无不知,知无不确”。[2]《原强》公开揭露海军腐败,在军火上弄虚作假,以泥沙冒充弹药:“后义先利,诈伪奸欺,固其所耳。曩甲午之办海防也,水底碰雷与开花弹子,有以铁滓沙泥代火药者。洋报议论,谓吾民以数金锱铢之利,虽使其国破军杀将,失地丧师不顾,则中国今日之败衄,他日之危亡,不可谓为不幸矣。”[3]据有关史籍记载,此人是将弹药卖给敌方日军。李鸿章“以己一生勋业,徇此四五公者,而使国家亦从以殆”[4]。所以严复感叹:“今夫中国,非无兵也,患在无将帅,中国将帅,皆奴才也,患在不学无术。”[5]

南洋水师一样腐败。严复指出,1884年在马江海战中南洋水师全军覆没,海防被法军彻底摧毁,但是战后,马江海防“相率泄沓,不赀所费,千古荒亡,如一丘之貉”[6]。可见军界腐败,无论南北;耗费不计其数,徒填欲壑而已,海防依然荒圮。

(二)官场腐败导致政无所施

北洋腐败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整个官场政治的腐败,尤其是上层高官,诸如谋谟庙堂者、印累绶若之徒。“法弊之极,人各顾私,是以谋谟庙堂,佐上出令者,往往翘巧伪汙浊之行,以为四方则效。”[7]“印累绶若之徒,其必矫尾厉角,而与天地之机为难者,其用心盖可见矣”、“世固有宁视其国之危亡,不以易其一身一瞬之富贵”、“即或危亡,天下共之,吾奈何令若辈志得而自退处无权势之地乎!孔子曰:苟患失之,无所不至。故其端起于士大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8]这些人视个人权位和利益高于国家命运,只要一身富贵,不惧亡国灭种;甚至有人私心侥幸乱世更能得机升迁,发国难财:“其有趋时者流,自许豪杰,则徒剽窃外洋之疑似,以荧惑主上之聪明。其尤不肖者,且窃幸事之纠纷,得以因缘为利。求才亟,则可侥幸而聚迁,兴作多,则可居间而自润。”[9]权贵和小人从危机中捞好处,发国难财,张之洞亦有类似揭露:“昏墨之人,则视国家之休戚漠然无动于其心”,“中华虽沦,富贵自在,方且乘此阽危,恣为贪黩,以待合西伙为西商,徙西地入西籍”,“日夜冀幸天下有变,以求庇于他人”。[10]看来此现象为当时社会有目共睹,人所共识。

严复在《论中国分党》(1898年7月31日)中批判守旧派官僚,以纲常名教自我标榜,并以之为武器攻击异己,而实际上自己的行为并不合纲常名教,满脑子想的是功名利禄、声色犬马。即使居丧守孝,照样“饮酒、食肉、御内,以至一切征歌选色与夫名姝骏马之游”,所虑只是“此三年中不能应试,不能做官”而已。这些人谋肥缺,不思地方利弊;求升迁,不讲岗位责任。“国家所求者贤能,士大夫所求者富贵”。“国家之事与士大夫之心,终古不相遇”。守旧派官僚“彼之所守者,不过流俗之习气,为己之私心焉耳”。[11]官员精神境界如此不堪,官场生态可以想象。严复揭露,“政以贿成,各立门户”[12]。“官场风气日下,鬼蜮如林……当今做官,须得内有门马,外有交游,又须钱钞应酬,广通声气。兄则三者无一焉,又何怪仕宦之不达乎?”[13]

在政以贿成的官场生态中,“所用必非人,所为必非事”。必致朝廷中枢之无能无力,“当路诸公束手无策,坐待强寇之所欲为”。[14]

“国家绝不留神济事之才,徒以高爵重柄,分付庸奴,及事起,则环顾中外官,二十二行省无一可用者,以此亡国,谁曰不宜?”[15]国难当头,将帅和守吏不仅丧师失地,甚至卑躬屈节,有辱国体和人格,严复在《国闻报》公开发表文章予以强烈谴责。德军侵占胶州,严复发表《论胶州章镇高元让地事》:“悲章之葸懦畏死,而致外人视之如犬彘也。”“中国官兵大都纷华靡丽,日事酣嬉,以幸国家之无事。一旦有事,其不败者谁哉?”[16]德军还令知州送车马到兵营供德国兵使用,知州居然照办,严复抨击知州不能为国拒敌,反而待敌如上官,请安、磕头、办差、乞怜。奴性已成习惯,甚至施于外敌,无节气,不知耻,劣根性和奴性表露无遗。《论胶州知州某君》谴责:“若此之人,其形体虽存,其人心已死,其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久矣……觉临我而有威者,我即以上官之例待之耳。盖其请安、磕头、办差、乞怜之技,已与梦魂相连,随触而发,欲不如是而不能也。”[17]

腐败的源头总在最上层,上行下效,才会贪贿公行。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淫掠,生灵涂炭,皇室仓皇西逃,本应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可是仍然穷奢极欲,严复1901年底《手批〈沈瑶庆奏稿〉》指出:皇室西狩回銮,“满口说撙节,尚是六十万起码。闻此后两宫颇欲时时出京游豫,若一行皆是数十百万。”[18]此种作为,很容易令人回想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大办生日庆典。如此朝廷,国无不亡。

基于对腐败的认识,严复对朝廷的行政行为失去信心,心存疑虑。《沈瑶庆奏稿》建议皇室贵族出洋考察,严复担心:“在中国日下礼俗行之,除糜费扰民生一切弊窦外,一无益处。”[19]奏稿建议朝廷向人民筹款,支付战败赔款,以保全主权。严复认为,“筹款而不扰国病民,是掩耳盗钟语”[20]。

(三)腐败阻碍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1901年底,沈葆桢之子沈瑶庆向朝廷上奏折,提出施政和改革建议。沈瑶庆拟就奏折后请严复过目指教,严复在奏折上写下了大约六千字的意见,此即《手批〈沈瑶庆奏稿〉》,其中集中揭示了阻碍民族工商业发展的一些腐败现象。

沈瑶庆建议“矿产宜准开采”,严复认为,“矿产一物于强国为宝,于弱国未必不为灾。”中国矿业难兴,原因有四,其中三个属于腐败:一是莫大于官府之索分;二是任事之人徒知欲歆利,于矿事毫无所知,而用度豪奢,不惜物力;三是民不相任,难为众擎之举。[21]第三点本身不是腐败,但由官员腐败造成。

沈瑶庆建议“国家宜立银行”,严复认为官员自私腐败,失信于民、难以为之:“中国官银行所以难于流通者,以其失信。如其有信,何尝不通。观上海中国银行,可见京津支店,因去岁乱事停支者卅余万,此最失算。”具备金融和商业知识、能力的高官胡作非为,腐败违法,不能带动、聚集社会力量兴办商业。“今中国往往于开头之日,先已自毁声名,使人难信,何怪此等事之办不起乎!现在中国大员能理财者,时论皆贵某公,然某公所办合股之事至多,而处处多背商律,视股东如儿童。其所为事如在外洋,早已被人告发,坐牢入狱久矣。而中国不以为无理失信,翻谓能理财,不亦异乎!”官员为私利阻碍符合历史趋势、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容纯甫所上官银号条陈,至为美备。当时户部及四恒等恐侵其私利,置为罢论。此公条陈,议者之不肯行,殆可决也,中国今日其危亡之势,虽无目者犹能见之。然虽忠谋至计,必不肯行也。大抵皆作如是观,不徒官银号一端已也。”[22]

沈瑶庆建议,国家“造一印信”,发行国债,募集财政和建设资金。严复担心:官员办事“邀功,必至鱼肉富室;假冒自肥,巧伪丛生”。人民不能信任,对购买国债行为“不以为荣”,不肯积极参与,“恐做去亦成纸上空谈”。[23]

(四)非典型腐败和全民腐败

严复1898年1月发表的《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所揭示的离心力是一种隐形腐败,可以称之为非典型腐败:“然则离心力之情状何如?其情状之可见者,朝野乂安,除外侮之外,晏然无事,野无盗贼”、“士林无横议,布帛黍粟之谈,远近若一,即有佻达,亦其小小。朝士彬彬,从容文貌,威仪繁缛,逾于古初。听天下之言,无疾言也;观天下之色,无遽色也;察天下之行事,无轻举妄动也。而二万里之地,四百兆之人,遂如云物之从风,夕阳之西下,熟视不见其变迁,逾时即泯其踪迹,其为惨慄,无以复逾。”“中国之不可救者,不在大端,而在细事,不在显见,而在隐蔽。故有可见之弊,有不可见之弊,有可思及之弊,并有不可思及之弊。”“此病中于古初,发于今日,积之既久,疗之实难。无以名之,名之曰离心力而已。”[24]

严复论离心力,不是指不团结、不统一,而恰恰相反,矛头直指一团和气,太平无事;文质彬彬,道貌岸然;饱食终日,言不及义;明哲保身,平庸苟安的情状,是“政教既敝,则人心亦敝”[25]的状态,实际同于孔子批判的乡愿,是德之贼。其表现在细事,在隐微,不可见、不可思。

麻木守旧,无忧患意识,压制言论和创新。“锲而不舍,积渐扩充,遂以贯天人之奥,究造化之原”的科学探索、求异创新,“必群目之曰呆子”,“又必群议之曰病况”,“仅用呆狂二字,已足丧天下古今人材之进境矣”。[26]

外表看似一团和气,内里又各怀私心,各揣私利,暗自倾轧,所以严复用离心力称之。《国闻报缘起》言“坐是不通之弊,于是平居无事则互相猜忌,积不相能”。[27]《救亡决论》揭露的一件实事最能说明问题:“北洋延募德酋数十人,洎条约既成,无所用之,乃分遣各营,以为教习。彼见吾军事多不可者,时请更张。各统领恶其害己也,群然噪而逐之。”北洋兴办海军,表面是学习西方军事制度,以西法治军练兵,延请德国军事人才作顾问或教习,可是国人嫉贤妒能,生怕抢了自己的好处,排挤而不能用。“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28],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战争兵败的一个原因。

离心力还表现为全民腐败。《与陈宝琛》:“奸民遍地皆是。”[29]《原强》:“首善震矣,四海晏然,视邦国之颠危,犹秦越之肥瘠。”首都危急,天下之民以为事不关己,无动于衷。“将不素学,士不素练,器不素储,一旦有急,则蛾附蜂屯。授之以扞格不操之利器,曳兵而走,转以奉敌。其一时告奋将弁,半皆无赖小人,觊觎馕项而已。”[30]说明不仅军官腐败无能,士兵嬉戏慵惰,徒耗军粮。就连康梁的维新变法行为亦“杂以营私揽权之意”[31];一向以圣人自命的康有为,亦不是真君子,戊戌变法失败以后“逍遥海外,立名目以敛人财,恬然不以为耻”[32]。

(五)军阀割据中的腐败

孙中山1918年通电全国,分析当时局势:“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严复1917年就有类似看法。严复认为,袁世凯倒行逆施,废共和体制而为帝制,造成分崩离析的局面,各路武人拥兵割据,流氓无赖横行天下,穷奢极欲,暴戾恣肆,生灵涂炭。严复的社会观察多见于《与熊育锡(纯如)》书:项城(袁世凯)“就职五年,民不见德”,“社会侈靡成风,人怀非望”;项城怀抱野心,致使藩镇之祸遂成,“而吾国遂酿成武人世界”。“吾国武人,固与欧美大异,身列行伍,大抵皆下流社会之民,真老泉(苏洵)所谓以不义之徒,执杀人之器者”。“以盗贼无赖之人,处崇大优厚之地,操杀伐驱除之柄,而且兵饷之权不分,精械美衣,费帑无艺,则由是穷奢极欲,豪暴恣睢,分土据权,宁肯相让。”更有甚者,军阀们为扩充武力,巩固地盘,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勾结外国势力,将中华民族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借款输械,动涉外交,于是密约阴谋,遂启卖国。”甚至将“煤铁藏富,乃国命脉……授诸强敌,夫以一二人私计之便,乃使黄炎种族,欲兴无具,是则设何心肝,吾不得而喻之矣”。[33]

严复分析,辛亥以后,旧的秩序和道德伦理被摧毁,新的却没有建立起来,混乱和腐败甚于以往:“盖革命所诛锄者,特贵族耳。而民之愚暗,初不能一蹴而跻休明,而旧法之隄防既隳,忿欲二者必大横决。”[34]1918年《与熊育锡(纯如)》书云:“洹上(袁世凯)逢君之恶,以济其私,贿赂奔竞,跬步公卿,举国饮酲,不知四维为何事。至于今,不但国家无可信之爪牙,即私人亦无不渝之徒党。”[35]四维倾圮,人心之坏,民风之窳,一至于此,令严复痛心疾首,直至带着无限感伤赍志以殁。

二、腐败的政治、文化病因及救治之方

(一)皇权专制是腐败的总根源,民主政治、法治社会、市场经济是根除腐败的必由之路

几千年的皇权专制,钳制人民的自由,待人民如奴隶,人民没有主人翁的身份感,因而没有爱国心,没有责任意识,是腐败产生的心理基础。(中国)“自秦以降,大抵皆以奴虏待吾民……则民亦以奴虏自待。夫奴虏之于主人,特形劫势禁,无可如何而已耳,非心悦诚服,有爱于其国与主,而共保之也。”[36]专制之国的人民皆奴隶,与民主国家国民相战斗,无异于“驱奴虏以斗贵人,固何往而不败”[37]。

严复以西洋社会与中国相比照,西洋人民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平民与官员一样心存敬畏,有诚信,有担当:“西洋小民,但使信教诚深,则夕惕朝乾,与吾之大人君子无所异……民心有所主,而其为教有常”;“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尚自由。自由故贵信果”。[38]

专制政府是无责任政府,执政者必然无责任意识,必然腐败。1905年在上海青年会演说《政治讲义》云:“盖政府无责云者,专制政府,惟所欲为,即至辱国累民,赔款割地,其高高在上,而安享富贵自若。即有责任,亦对于更上之君权,或对于其国之邻敌。其于百姓,以法制言,固无责也。”[39]严复用托克维尔的理论解释:“专制政府虽骄,实多胆怯……高高在上,与民情悬隔,将有所为,又苦暗于情事,有似人夜行山泽间也。”[40]

皇权专制的愚民政策必然导致人民愚昧失德。《辟韩》:“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既已窃之矣,又惴惴然恐其主之或觉而复之也,于是其法与令猬毛而起。质而论之,其什八九皆所以坏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者也……弱而愚之……保所窃而永世。”[41]以至于在民力民智民德三项中,改进民德尤为困难,因为自由平等是社会道德提升的前提:“新民德之事,尤为三者之最难……平等义明,故其民知自重,而有所劝于为善。”[42]

专制统治以爵禄为钓饵,笼络人才,必使天下废廉节以追逐,正义爱民之官往往遭受打击,甚至斩草除根,价值导向必然导致腐败。1897年11月9日《与吴汝纶》书云:“中国人心坐二千年尊主卑民之治,号为整齐,实则使之噎冒不能出气,其有爱人周急,为无告所仰,而为黔首所爱慕者,则怒其行权为侠,背公死党,痛锄冶之,令根苗尽绝乃止,故人恤与保爱同种之风扫地无余。其悬爵禄、废廉节,又使之耻尚失所。”[43]

基于以上认识,严复主张进行政治改良,建立民主政体,给人民以自由平等权利。“求所以进吾民之才德力者,去其所以困吾民之才德力者,使其无相欺相夺相患害也,吾将悉听其自由。民之自由,天之所畀也,吾又乌得而靳之。”[44]“平等义明,故其民知自重,而有所劝于为善……是故,居今之日,欲进吾民之德,于以同力合志,联一气而御外仇,则非有道焉,使各私中国不可也……使各私中国奈何?曰:设议院于京师,而令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是道也,欲民之忠爱必由此,欲教化之兴必由此,欲民各束身自好而争濯磨于善必由此。”[45]

严复预见到,改革必然触动一部分权贵的利益,腐败分子必然成为政治改革过程中的阻碍力量,他于1898年1月戊戌变法前夕,在《国闻报》上发表《拟上皇帝书》分析:“一朝而云国家欲变某法,则必有某与某者所收之利与之偕亡。尔乃搆造百端,出死力以与变法者为难”;“小人之把持,则出于营私自利而已”,“小人非不知变法之利国,顾不变则通国失其公利,变则一己被其近灾。公利远而难见,近灾切而可忧”;“小人宁坐视其国之危亡,不以易其身一朝之富贵”。严复提醒皇帝:“国家变法之时,其难有二:一曰抑侥幸之门;二曰破把持之局”;他们必然结成团伙,使出种种手段阻挠改革:“彼侥幸者,中无所有也,而有意于天子之爵禄,于是则养交游谈,甚者或拜私门苞苴以规进取……小人之把持,则其术尤工,而其害有不胜偻指者矣。”他们甚至盘踞正统的道德制高点,堂而皇之地干预变法:“其所称引者,动缘祖宗之法制、圣贤之遗文。”严复对既得利益集团阻碍变法发出预警:“治今日中国,不变法则亦已矣,必变法则慎勿为私利者所把持!”[46]

在社会治理方面,欲铲除官吏贪腐之弊,治理理念须从根本上变人治而为法治。严复认为,中国最难除之弊,即在“民之父母”、“爱民如子”等话。“斯惟其爱民如子,故事使尊卑势成,有官说而无民说”;“无(律师之)抱告、听审,而民命遂悬于不可知。虽有青天,如屠伯贪吏之多何哉?”根治之方是,开展法学教育和引进律师制度,“今欲救此,须大学堂中先设法科,认真讲论,俟数年学成之后,而后使此曹与西洋名家聚而改革,设一衙门,如宋之制置。条例司法既定,而颁行天下。又特置法科博士,以为民间抱告,庶几数百千年之敝政其有疗乎。”[47]

在经济、民生和工商管理方面,严复主张实行市场经济政策,工商行为放权于民,由市场自决;严复对官吏的道德水平没有信心,认为由官吏直接管理经济,有害无利;将经济交给市场,政府少干预,是减少腐败的途径;政府的职能是以法律为准则,对市场进行裁判,是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手批〈沈瑶庆奏稿〉》云:“成于自然,使上之人插手其间,必大害事。”“萃而居民上者,大抵皆最无知识、最无天良之人,于自己之职事,且丝毫不能振刷,何暇更为工商谋哉?”“故绝大之国,业皆民所自为。”“向来生计,须听百姓自谋,方有实济,断无君吏为之代谋之理。”引《老子》:“为者败之,利之所在,人所必趋。”“官之天职,则执一国之平,守其法律。”[48]

(二)教化之退,传统文化衰变,是腐败的文化因子;拯救之方,仍是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参以西学,建构新的价值体系

甲午战争失败以后,严复对中国传统的皇权政治和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那个时代表现得最为激进,激烈程度无人能比。基于此,论者一般认为,那个时期严复是彻底地反传统而主张西化的。笔者仔细研读严复在1895年至1898年四年期间的政论文章和书信,以为并不尽然。笔者认为,严复所猛烈抨击的是“教化之退”,而不是“教化”本身;愤怒和惋惜“教化”之退,恰恰说明其对“教化”本身是持珍惜的态度,否则,应该是庆幸“教化之退”。1894年底《与陈宝琛》书十分痛心地说:“国本愈伤,上下之礼学俱亡……诚恐四千余年之文物声名行将扫地而尽。”[49]

严复对传统文化有具体分析。《原强》认为:“中国之民,则进夫化矣,而文胜之国也。”严复认为中国文明是早熟而繁盛的,只是发展至“末流”,“经时久而无修治精进之功,则扞格芜梗”;则“治之失其道亦易以日窳”。[50]优秀传统文化流变而走向弊端,沦为束缚天下,禁锢思想,作伪徇私的工具,终至传统价值体系崩溃而对人心失去约束力。所以严复提出反其本而图其渐。反本,就是要回到传统文化的本真纯正状态。《救亡决论》分析:“华风之敝,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所以至于斯极者,其教化学术非也……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后世其用意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因其劫持,遂生作伪;以其作伪,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敝乃至不可复振也。此其受病至深,决非一二补偏救弊之为,如讲武、理财所能有济。盖亦反其本而图其渐而已矣,否则,智卑德漓,奸缘政兴,虽日举百废无益也。”[51]

1898年7月《论中国分党》亦是感叹传统文化价值之老化衰落。“支那之教化,盖已老矣!千年以来,日见凌夷,代不及代。观其风气,随波逐流。”[52]1898年 5月,《论中国教化之退》将社会发展分为三世:治世、乱世、衰世,认为中国社会进入衰世,其教化亦随之衰退。“吾闻深于《春秋》者,推《春秋》于天下,说世有三等。”“何为衰世?大都本有政教,逐渐倾颓,至于退化。”“天下之政教,名存实去,而天下已无政教之民也。”[53]

退化的根本原因还是皇权专制,“以一二人意见,强齐亿兆辈之性情,虽以圣智,不能为谋,虽以下愚,知其不可。惟在上之人,既持之益坚,斯在下之人,违之而不敢,从之而不便,乃有一二人阳奉阴违。及其行之大效,乃莫不起而效之……朝廷之所制,与天下之所行,判然大异。”“今支那之民,非特智未开也,退化之后,流于巧伪,手执草木,化为刀兵,彼此相贼,日趋于困。”[54]教化之退,造成离心力之形成,出现全民腐败之势。

科举制度和八股教育是封建专制禁锢人民思想道德和智慧的具体措施,是教化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救亡决论》集中胪列了八股之害,进行深刻剖析和猛烈抨击。严复论述,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蓄;破坏人才,国随贫弱。具体表现为:一、锢智慧,损民智;二、坏心术,败道德。当其做秀才之日,务必使之习为剿窃诡随之事,致令羞恶是非之心,旦暮梏亡,所存濯濯;又何怪委贽通籍之后,以巧宦为宗风,以趋时为秘诀,否塞晦盲,真若一丘之貉,苟利一身而已矣,遑惜民生国计也哉!先教以赫赫王言,实等诸济窍飘风,不关人事。身为官吏,刑在前而不栗,议在后而不惊,皆所素习者然也。是故今日科举之事,其害不止于锢智慧、坏心术,其势且使国宪王章,渐同粪土。[55]

针对教化之退和道德沦陷,严复在甲午战争之后到20世纪最初几年,主要是提倡“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56],以自由民主的价值观补充中国传统价值观之不足;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规则敦促国民合群爱国、进化保种;以群学为具体内容的西学,“以自他之耀,回照故林”,反观和重新认识、理解传统价值观。严复认为,精通群学理论,能够更加理解中国古训,不仅知其所以然,还能明其所以然,如:言必有信、见利思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57]1902年的《与外交报主人书》集中体现了一种兼容并包的思想:“今之教育,将尽去吾国之旧以谋西人之新欤?曰:是又不然。英人摩利之言曰:变法之难,在去其旧染矣,而能别择其故所善者葆而存之。方其汹汹,往往俱去,不知是乃经百王所创垂,累叶所淘汰,设其去之,则其民之特色亡,而所谓新者从以不固;独别择之功,非暖姝囿习者之所能任耳。必将阔视远想,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58]戊戌变法以后,晚清新政部分实施,新式学堂逐渐推广,严复大力提倡德智体三育全面发展,尤其将德育放在最重要的地位。[59]民国以后,严复对甲午以来的激进思想有所反思,大力提倡传统文化教育,建议将圣经贤传、礼义廉耻、忠孝节义作为民国的立国精神,并编入教科书。他发表演说《读经当积极提倡》,并向参政院提案:“国与天地,其长存不倾,日跻强盛者,必以其民俗国性、世道人心为之要素。此所有来旧矣。且不独吾国之圣经贤传所言为然,乃至观诸外国,其中国亡种灭,或为异族所奴隶,亦以道德扫地,人心窳涣为之先;从未有好义首公,忠信相扶之民,而不转弱为强、由衰而盛者。”建议“标举群经圣哲垂训,采取史书传记所纪忠孝节义之事,择译外国名人名言,是以感发兴起合群爱国观念者,编入师范生及小学堂课本中,以为讲诵传习之具”。[60]

(三)无知导致麻木不仁,救济之道,根本在教育

严复《丙午十二月念三日上海华童学堂散学演说》引法国人芒腾之言曰:“愚昧者诸恶之母也。”[61]因为无知,上至官僚和士大夫,下至普通民众,对社会现实和历史大势没有清醒的认识,对危机没有认知,仅将列强入侵与瓜分视同中国历史上的朝代鼎革和五胡乱华,“异族之为中国患”,“不过一姓之废兴,而人民则犹此人民,声教则犹古声教”。[62]游牧野蛮落后民族虽入主中原,但终被中原文化所同化,并不可怕,照样可以优哉游哉做官。1898年4月,作《书本馆译报后》:“中国民智未开,自古以来均以改正朔,易衣冠然后为鼎革,从未经此实去名存之事,今见正朔未改,衣冠未易,举人进士之正途,布在朝列,吏户刑工之则例,盈乎薄书、耳目之表,与昔无殊,则以为依然一统……年复一年,忍与终古。”[63]

在这种思想主导下,一般士大夫和官员都在浑浑噩噩地混日子。1894年11月《与陈宝琛》书云:“士大夫于时务懵然,绝不知病根所在,徒自头痛说头,脚疼说脚。”[64]《长子严璩》书:“中国今日之事,正坐平日学问之非,与士大夫心术之坏。”[65]《美术通诠》案语说王侯将相皆不读书。[66]《与五弟观衍》书:“虽有圣者,无救灭亡也。中国不治之疾尚是在学问上,民智既下,所以不足自立于物竞之际。”[67]

孙中山1897年在《伦敦蒙难记》中揭露清朝腐败:“婪索之风已成习惯,官以财得,政以贿成”;政府“锢蔽人民之聪明”,“士惟以科第为荣”,“至于新器之创造、新学之发明,人民以惕于死刑,罕敢从事”。[68]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与严复所言非常接近,但孙中山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现政权以达到天下为公的清平世界,而严复始终提倡以教育手段拯救世道人心。在辛亥革命前,严复不主张革命,而是主张教育救国,严璩编纂《先府君年谱》记载孙中山先生1905年在伦敦拜会时严复的谈话:“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69]辛亥革命后,严复思想依然如故,1917年《与熊育锡(纯如)》书云:“盖革命所诛锄者,特贵族耳。而民之愚暗,初不能一蹴而跻休明,而旧法之隄防既隳,忿欲二者必大横决。”故“根本救济,端在教育”。[70]

三、严复对腐败现象揭示与反思的当代意义

20年前的1994年1月6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市纪念严复诞辰1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71]引用严复《拟上皇帝书》:“今日中国,不变法则亦已矣,必变法则慎勿为私利者所把持。”当前中央重拳惩治贪污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即是打破既得利益集团和腐败分子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把持和阻碍。严复的反腐败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廉政建设,具有诸多启发意义,可资借鉴。

严复告诉我们,腐败足以导致在全球竞争中失败,甚至亡国灭种。严复说腐败致使皇帝官吏与人民关系如仇敌:视百姓如子孙、为臣妾、犹盗贼,故“盗憎主人与民恶其上当并称也”。“中国今日之所以弱,黄种日后之所以亡,终坐此耳。”[72]“其端起于士大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73]1906年 1月 10日严复在寰球中国学生会演讲《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凡国之亡,必其人心先坏……未有国民好义,君不暴虐,吏不贪污,而其国以亡,而为他族所奴隶者。”[74]

严复用发行国债的史实告诉我们,如果政府和官员腐败,就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改革就得不到人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一切改革措施和政府行为都“恐做去亦成纸上空谈”,取不到任何成效。

严复还启示我们,政府和官员仅仅爱民如子是不够的。爱民如子,可能导致只有官说话没有民说话的话语权不对等的现象,一样会带来腐败。只有以法治代替人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可能减少腐败。

严复以深厚的经济学修养和对现实的观察发现,人民生活和经济活动,如果不交给市场,而是由政府管得太多太死,权力无处不在,必然滋生腐败。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是减少腐败的一种有效途径。2014年8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简政放权是本届中央政府紧紧扭住不放的改革牛鼻子;会议决定推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新措施,持续扩大改革成效。此与严复在一百多年前的主张若合符契。

严复1904年发表文章《读新译甄克思〈社会通诠〉》说:“吾之为路矿,将以富用路矿之吾民也,非徒以富治路矿者也。世人之惟不知此,故其说无往而不左。”[75]审视今日煤矿和石油系统、高铁部门高管的腐败大案层出不穷,似乎被严复所言中。严复道出了企业的社会目的和社会责任,行业领导和企业高管如果在企业理念上出现偏差,违背了这个目的和责任,办企业不是为富民强国,而只为自肥,则必然跌落腐败的深渊。

严复揭示,全民腐败是一种现象和结果,更是腐败的原因和土壤。《天演论·导言八乌托邦》云:“凶狡之民,不得廉公之吏,偷懦之众,不兴神武之君。故欲郅治之隆,必於民力、民智、民德三者之中,求其本也。”[76]严复进而揭示,全民腐败,社会道德大面积滑坡,其根源是“教化之退”。教化,用今天的概念,即是核心价值体系。

严复面对道德沦陷、社会危机和国家民族的深重灾难进行价值选择,有一个变化的复杂的心路历程,这个历程在今天仍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严复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思想感情最为激愤的时期,基本全盘接受西学价值观念,提倡自由为体民主为用,而对中国固有的传统价值观持批判态度。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的价值选择趋向中学西学兼收并蓄,并且形成终其一生的价值体系。辛亥革命以后,兼收并蓄的天平偏向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倡导读经,以礼义廉耻之四维作为人生和社会价值培植之基础,期望以传统价值体系拯救世道人心,以减少腐败,实现清平之世。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2014年2月24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77]研究严复对社会腐败现象及其根源的揭示,追踪严复在价值选择上的心路历程,能够帮助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决策部署及其思想基础。

注释:

[1][2][4][6][12][14][15][29][49][64]《与陈宝琛》,《严复全集》卷八,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100,97,97,98,98,98,100,100,99,100页。

[3][7][9][30][36][38][42][45][50][56][62]《原强》(修订稿),《严复全集》卷七,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 35,26,26,26,35,35-36,36,36,28-29,29,27页。

[5][28][51][55]《救亡决论》,《严复全集》卷七,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 50,51,51,45-47页。

[8][73]《论世变之亟》,《严复全集》卷七,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13-14,14页。

[10]张之洞:《劝学篇》,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 15页。

[11][52]《论中国分党》,《严复全集》卷七,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382,382页。

[13]《与四弟观澜》,《严复全集》卷八,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435页。

[16]《论胶州章镇高元让地事》,《严复全集》卷七,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59-60页。

[17]《论胶州知州某君》,《严复全集》卷七,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62页。

[18][19][20][21][22][23][47][48][72]《手批〈沈瑶庆奏稿〉》,《严复全集》卷十,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 371,378,371,373-374,375-376,379-380,383,374-378,375页。

[24][25][26]《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严复全集》卷七,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364,364,364页。

[27]《国闻报缘起》,《严复全集》卷七,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355页。

[31]《与张元济》,《严复全集》卷八,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137页。

[32][34][35][70]《与熊育锡(纯如)》,《严复全集》卷八,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311,349,353,349页。

[33]《与熊育锡(纯如)》,《严复全集》卷八,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313、350、351页。

[37][41][44]《辟韩》,《严复全集》卷七,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40,39,39页。

[39][40]《政治讲义》,《严复全集》卷六,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49,48页。

[43]《与吴汝纶》,《严复全集》卷八,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126页。

[46]《拟上皇帝书》,《严复全集》卷七,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 73-75页。

[53][54]《论中国教化之退》,《严复全集》卷七,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376,377页。

[57]《教授新法》,《严复全集》卷七,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40页。

[58]《与外交报主人书》,《严复全集》卷八,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02页。

[59]以上两点,参见笔者另一文章《严复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启迪》,《中国教育报》2014年11月20日。

[60]《导扬中华民国立国精神议》,《严复全集》卷七,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475-477页。

[61]《丙午十二月念三日上海华童学堂散学演说》,《严复全集》卷七,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90页。

[63]《书本馆译报后》,《严复全集》卷七,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375页。

[65]《长子严璩》,《严复全集》卷八,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437页。

[66]《美术通诠》,《严复全集》卷八,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551页。

[67]《与五弟观衍》,《严复全集》卷八,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437页。

[68]《孙中山文集》,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年,第942页。

[69]严 璩编纂:《先府君年谱》,《严复全集》卷八,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18页。

[71]习近平:《在福州市纪念严复诞辰1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福州市纪念严复诞辰140 周年活动筹备组编,1994年7月印。

[74]《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严复全集》卷七,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180页。

[75]《读新译甄克思〈社会通诠〉》,《严复全集》卷七,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137页。

[76]《天演论·导言八乌托邦》,《严复全集》卷一,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98页。《天演论》意译于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但此段文字是严复的发挥,赫胥黎原文并无,说明完全是严复自己的意思。

[77]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4/0731/c64387-25373960-2.html

猜你喜欢
严复全集福州
本刊首任主编吴泽先生全集出版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严复修改试卷
国学之真的寻求——论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