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睿 皮鹰 李拥平 (新余市中医院 江西 新余338000)
糖尿病性腹泻(diabeticdiarrhea,DD)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据临床观察其发病率约占糖尿病患者的10%~20%,多见于血糖长期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认为与糖尿病长期控制不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胃肠功能紊乱有关,是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的表现之一。该病属功能性腹泻,以腹泻与吸收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糖尿病病史长、血糖控制不良者。随着病程进展,腹泻渐重,甚则失禁、滑脱。而对于本病的治疗,西医学侧重于对症治疗,多采用抗菌消炎和止泻方法,同时辅以营养神经药物,但其效果不满意,且易反复发作。中医学在本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厚的经验,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体现了中医学的独特优点,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自拟健脾温肾汤治疗该病,取了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门诊病例共128例,其中男65例,女63例;年龄31至75岁,平均年龄54.7岁;病程1月-5年。
1.2 诊断标准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性腹泻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发生在无明确基础胃肠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因此是一种排除诊断。本研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李昌祁等主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列出的诊断标准:(1)有糖尿病史或新诊断糖尿病,符合WHO1999年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顽固性腹泻,无腹痛或仅有轻度腹痛,可伴吸收不良,亦可发生脂肪泻,大便呈稀糊状或水样便,或先干后稀,无里急后重,无脓血便,每日3~20次不等。通常在夜间发生,严重者可出现大便失禁。腹泻间歇可出现正常的排便活动;(3)粪常规检查无红、白细胞,可见脂肪颗粒,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4)临床理化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可见小肠吸收不良现象;或有胃、十二指肠炎症征象,亦可表现为肠蠕动减弱;纤维结肠镜检除见粘膜充血、水肿外,无特殊改变;(5)抗生素治疗常无效;(6)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腹泻。
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降糖治疗,包括控制饮食、合理运动,以及根据病情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内,餐后2h控制在6~11mmol/L。在此基础上服用健脾益肾汤。方药组成:生黄芪15g、苍术10g、白术10、陈皮6g、藿香10g、薏苡仁30g、葛根10g、芡实10g、诃子6g、肉豆蔲6g、淮山药15g、补骨脂10g。挟有湿热者加黄连3g、黄芩10g,日1剂,水煎服,每次口服200L,分2次服;也可研未冲服,每日2次,每次20g。
治愈:大便成形,每日1~2次,泄泻之症消失,随访1年未发;好转:腹泻次数减少,大基本成形,或1年之内复发;无效:腹泻症状无明显改善。
128例中,服药最短者1周,最长者8周。治愈107例,占83.59%;好转13例,占10.15%;无效8例,占6.25%;总有效率占93.75%。
中医临床把此证归属于“消渴”“泄泻”之中,它是由于消渴失治及病程延长而引起的慢性兼症,其根源为“消渴”之病,而其标则属于中医“泄泻”范畴。中医认为消渴病的总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本病涉及病变脏腑较多,病因病机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和治疗原则。现代医家多认为消渴泄泻是由于消渴为病,虚热内蒸,阴精耗伤,损伤脾胃,故糖尿病初期由于燥热伤阴,肠枯失润,故多见大便秘结。若病情发展,日久阴损及阳,脾病及肾,肾阳衰微,中焦虚寒,脾肾阳虚则寒湿生,以致脾失健运,清浊不分,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内停,迫于大肠,形成泄泻。也有治疗过程中过用苦寒降火或滋阴滑肠药,损伤脾胃而致。故糖尿病性腹泻以脾肾阳虚,寒湿不化者多见,也有上焦燥热未清,下焦寒湿又生的寒热错杂证。
本方中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功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运化无力的食少便溏、腹胀、肢软神疲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白术可抑制胃肠运动,并可调节胃肠激素水平而治疗腹泻;生黄芪为补虚类中常用的补气药,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虚泄泻等症;淮山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本品通补肺脾肾,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久泄久痢、消渴尿频等病症;葛根性味甘凉,于清热之中,又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达到生津止渴之功,用以治疗消渴证属阴津不足者,又《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故又以葛根升清止泄;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的功能,临床常用于脾虚泄泻等症。经研究白术、黄芪、葛根、淮山兼有降血糖的作用[2],四药合用,止泻降糖相得益彰。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具燥湿健脾之功效;藿香芳香散寒湿,辟秽和中;陈皮性温,味苦、辛,归脾肺经,其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气,且其温能养脾,辛能醒脾,苦能健脾,故可广泛应用于脾胃相关诸症。苍术、藿香、陈皮三药合用,芳化湿浊,醒脾悦胃。补骨脂性温,味辛、苦,归肾、脾经,其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具有温肾止泄之功效。糖尿病性腹泻的病程中必然伴随着气血津液的损耗,故而患者随病程进展日渐消瘦,治疗时除针对疾病的本虚本质以外,尚需顾护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以防其进一步亏损。因此在方中加入具有收敛固涩、止泻固精功用的芡实、诃子、肉豆蒄。所谓至虚之处乃容邪之所,久泻虚极,常虚中夹实,致湿热夹杂,且正气虚无力祛邪,乃加入苦寒之黄芩和黄连以清热化湿、苦坚肠胃,于诸多温热药中不至于伤阳。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温肾,燥湿升清,涩肠止泄之效。
[1]吴凡.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糖尿病性腹泻32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6):424.
[2]谢明智.中药抗糖尿病的药理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