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玫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提高,大量疑难重症病人转入肿瘤专科医院,肿瘤治疗周期长,病人痛苦多,诊疗费用高。治疗以延缓生命、减轻痛苦为目的,疗效不确定,个体差异大,除少数早期患者,很少能立竿见影地药到病除。肿瘤病人往往要面对生理、心理、经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处于人生低谷。医务人员在工作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对医患纠纷更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重建医患互信,为肿瘤患者构建和谐的诊疗环境,为医务人员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是医患双方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1 从医学角度看 医学科学技术尽管发展很快,但对恶性肿瘤的认知仍有很多未知领域,其发病原因、机理未明,治疗手段复杂,个体差异明显。且肿瘤治疗有两面性,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都会对人体带来创伤。而患方往往很难理解医学的局限性,对医疗的期望值较高。有人将医疗服务看作是普通消费,认为病人进医院就像汽车进了修理厂,大病大修,小病小修,患者只要付了费,医院收了病人的钱,就得治好病。一旦疗效不及预期,病人家属往往认为“人财两空”“花钱买罪受”,极易引发纠纷。
1.2 从医院角度来看 医患纠纷,大多与医院管理不规范、服务不到位有关。医务人员违反诊疗常规和制度导致误诊误治;诊疗中沟通不到位或不及时,服务态度生硬冷漠;诊疗意见不一致,外科医生要求立即做手术,内科医生要求马上做化疗,而解释又不到位时,病人无所适从;有医生出于同情病人,为病人代购印度抗癌药提供便利,挽救了病人性命却被家属投诉到公安部门及媒体,闹得沸沸扬扬,后经查实医生未从中谋利,才免于刑事处罚,险些被吊销医师执照。
1.3 从社会角度看 一方面,群众防癌抗癌知识缺乏,有人谈癌色变,认为恶性肿瘤是不治之症,治疗是乱花钱。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机制不足,虽然近年来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大病救助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对普通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而言,肿瘤治疗自付费部分也不容小视。有些人为治病花光家中积蓄,虽然病情缓解,但是又陷入了经济和心理的压力中,一旦病情恶化,对医院极为不满,家属强烈要求医院“给说法”。
1.4 从患方角度看 肿瘤病人确诊初期,往往恐惧、绝望,甚至有轻生念头;治疗时病痛折磨加大身心压力,情绪复杂多变,容易对医院产生对抗心理。恶性肿瘤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规范化综合治疗,有些病人出于恐惧心理,为求保险要求过度治疗;有人为怕副作用,心存侥幸,自己中断治疗;有人病急乱投医,听信小广告,宁愿接受“气功”“偏方”也不愿接受正规治疗。但病情恶化后,认为医院医治不力,要求医院拿钱买平安。
2.1 加强肿瘤科普宣传 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抗癌防癌意识,建立良好的生活方法;引导患者选择到肿瘤专科医院或者大医院的肿瘤科治疗,治疗上少走弯路;教育群众科学认识恶性肿瘤,既不要谈癌色变,也不要盲目相信“药到病除”的偏方,而要把恶性肿瘤看成是一种慢性病,树立信心,积极乐观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治疗;鼓励出院后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可以申请加入癌友协会,参加医院和癌友协会举办的各类康复和健身活动,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2.2 加强医院内涵管理 强化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切实保障医疗安全,为病人营造放心、安心、舒适的诊疗环境。要针对医患容易发生纠纷的高危环节,制定安全措施。加强急救能力建设,针对危重病人多而值班力量相对较弱、急诊手术少的特点,江苏省肿瘤医院率先在国内依托麻醉科建立了“院内急救系统”,只要院内有急救需要,任何部门拔打内线“6600”急救电话,麻醉医生会在数分钟内赶到急救现场开展心肺复苏,从而将医疗急救变单科作战为跨科协作。近年来,院内急救系统平均每3天参加1起院内急救,成为院内急救的主力军,大大提升了急救的成功率,医患纠纷大大减少。
2.3 规范肿瘤诊疗方法 规范化综合治疗一定要为病人量体裁衣,以期获得最大疗效。对于疑难复杂病人,可以通过多学科会诊确定治疗方案,以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在门诊建立高级专家会诊中心,可以申请几个科室的专家共同会诊,研究诊疗方案;住院病人则可通过科室讨论、MDT等方法确立最优医疗方案,根据病情的进展及时调整。医院要组织学习国内外规范标准,制定各个单病种的诊疗指南。对于依从性差的病人,一定要反复多次沟通,通过客观的数据和老病友的现身说法教育,引导病人遵循科学规律,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2.4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修养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以人为本,治病更要救人,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修养。一是加强道德修养,“医者父母心”,关注病人生理疾病的同时,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病人的社会角色,病人的经济承受情况。选择对病人伤害小、生存质量高,资源消耗少的方案。对于缺乏有效手段的晚期肿瘤患者,不要鼓励使用超过其经济承受能力的方法,如人工呼吸机,高昂的支持药、抗菌素等。二是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疗效是医患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恶性肿瘤的治疗还有很多未知领域,医务人员唯有不断关心病人,才能满足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群众不断提高的医疗需求,如通过微创的手段减少病人的伤害,例如保乳手术、保肛手术、微创治疗、腔镜治疗,通过预处理减轻治疗的副作用等等。三是提高依法行医意识。要聘请卫生法学专家和律师作为法律顾问,组织开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等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学习、培训、考核,分析典型的医患纠纷案例,对医院新近发生的医患纠纷从源头分析原因,举一反三;对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适时组织全院性大讨论,探讨如何防范;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强化风险意识,充分认识肿瘤治疗的不确定性,对疗效不做“药到病除,包治百病”的承诺。医务人员的言行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提升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既要学会保护患者,也要学会保护医院和自身,不能成为高学历的“法盲”,而让患者和医院利益受损。
2.5 建立有效的沟通 做医生,医病首先要医人,人性化的关怀能让病人获得温暖。“有时是治疗,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手术、语言和药”都是治疗良方。肿瘤病人患病后,心理压力极大,抗拒、悲伤、绝望,甚至有厌世情绪,极需要医务人员的关心。在患病时,医务人员的关心,比他的领导、同事、亲人的关心要重要得多。一是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是否对癌症病人保密,这是一个有争议的伦理问题。有些病人在怀疑自己患病后,一直处于焦虑和忧郁状态,如同等待第2只靴子落地,寝食难安,对医生的治疗也很难理解和配合;在临床上很少有家属始终隐瞒病情,病人通过其他渠道知道真相后,更加悲伤。医生应尽可能地将这些情况告知家属,取得家属的理解后告知病人。二是注意方式方法。可以从病人的角度坦诚提出恶性肿瘤给人生带来巨大打击,但不幸之中也有万幸,比如发现的早、肿块小、身体基础好、肿瘤分化程度高、有新技术运用、对某种药物敏感,或是同类病人获得较好的疗效等等。医生的话可以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改变心态,积极地配合治疗。可以介绍病人加入癌友组织,通过老病友的现身说法教育帮助病人尽早走出心理阴影,正确地看待疾病。三是健全医患沟通制度,医院制定医患沟通制度,明确沟通的内容,尊重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要将疾病发展的规律、治疗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不同方案的诊疗费用等详尽地告知患方,以利他们做出明智的选择。“爱人者人恒爱之”,患方及家属要正确看待肿瘤疾病,理解医疗工作的局限性和高风险性,正确作出选择,重建医患互信,共同抗击疾病。
2.6 加大对肿瘤病人的扶持 政府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强化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减少药品流通环节,消除药价虚高,加强对肿瘤病人的扶持和帮助,江苏近几年先后将“格力卫”等天价药纳入医保范围,加大了肿瘤专病的报销力度,尤其是低保、贫困患者的救助力度,减轻肿瘤患者的就医压力,使更多的贫困肿瘤患者得到了救治。医院着力为肿瘤病人提供好的诊疗手段,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社会保障部门减轻患者的就医压力,民政部门、红会等机构,加强对肿瘤病人的救助和帮扶;社会公众加大对肿瘤病人的理解,欢迎他们治疗疾病后,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回归社会生活,共同为肿瘤患者营造良好的就医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