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仲景对肺阳虚的治疗

2015-04-16 00:57武紫晖
江苏中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水湿仲景干姜

武紫晖 黎 辉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仲景之六经,本依各经阳气的多少不同立论。太阴者,三阴之表也,为阳气始虚,故在太阴病的治疗过程中,仲景重视阳气的作用,第227条有“当温之”之说。手太阴肺之阳气,在肺病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仲景对肺阳虚的论述分散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主分三个阶段进行治疗。

1 轻者标本同治,善用姜细味

痰湿水饮之咳嗽,仲景治疗之时,最喜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配用以标本同治,如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厚朴麻黄汤、射干麻黄汤等方,并在或然证中,若见咳者,常常三味同用或取二味用之,如小柴胡汤、四逆散、真武汤。观干姜细辛五味子,《本经》言干姜“主治……咳逆上气”,细辛“主治咳逆”,五味子“主……咳逆上气”,三者均有治疗咳嗽的作用。

“人感于寒,微则为咳……惟湿病痰饮入胃,留之而不行,上入于肺则为咳。”痰饮留于胃中,多因脾阳虚弱,不能正常温化所致,而又痰饮上逆,上犯于肺,若肺阳虚弱,不能正常温化传送,则见咳嗽。故以干姜温补脾肺之阳,直指根本。脾肺之阳得以恢复,则津液自能正常温化传输。

细辛,入肺肾,味辛性散,善于温化痰湿水饮,又能祛上下焦之寒,以治病之标也。干姜细辛肺脾肾同治,上中下并调,直指水液代谢之源,从源头以治痰饮水湿的产生。“湿盛则阳微”,痰饮水湿者,皆为阴寒之邪,容易伤及阳气,故治疗则“以温药和之”,而干姜细辛,正为此类治法之代表。

干姜细辛均为辛散善行之品,两者配合使用,则辛散之性叠加而更善动不居。痰饮水湿之阴寒之邪,其性留着不去,故当使用辛散温化之力缓缓化其痰湿,除其水饮。五味子酸敛,制约干姜细辛之辛散。

姜细味本在治寒痰之咳,然若伴痰热为病者,仲景则加用清热之品以治疗,如石膏、黄芩、大黄等。

2 重者扶正祛邪,更加附子

《伤寒论》第40条言:“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第316条言:“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此两条,均为姜细味与附子同用,以干姜细辛温肺,以附子干姜温脾,以附子细辛温肾,从而加强了姜细的温通补养及辛散祛邪之性。

第40条为中焦有停饮,说明中焦阳气本就不足,现外寒侵袭,人体正气向上向外以抗邪,内停痰水随之上逆,上犯于肺而为咳。此时病证主要表现在肺,中焦症状不甚明显,说明病情较轻,肺阳能够抗邪于外,邪气尚未传及中焦。但又见呃逆者,中焦症状亦为突出,此因中焦阳气不足明显,正气较弱,邪气从上传中,故此时当加强扶正祛邪之力。五脏六腑之阳根于肾阳,附子者,入肾温阳,肾阳得温,则脾肺之阳自然得养,脾肺之阳得以恢复,自能抗邪外出而咳噎自愈。

第316条乃因肾阳虚弱,虚阳不化,水湿内盛所致,其病势偏内偏下,因病史尚短,阳虚不重,为少阴病初期阶段。水湿本为阴邪,其性下趋,更有下焦肾阳不足,温化失常,故水湿多聚于下焦,现见咳者,乃水湿上泛于肺所致,在病势向下向内为主的同时伴有向上向外的症状,此说明肺阳不甚大虚,能够与邪相争。若从肺阳出发,则可认为此为肺阳虚重证而邪气始传及肾,只因水湿较重而加强了辛散利水之品。

第40条为邪气从上焦传入中焦,尚未及下焦,故见咳嗽、呃逆之症;第316条则病始传及下焦,故见咳嗽、四肢沉重疼痛、腹痛腹泻、小便不利之症。第40条用附子者,因仲景在第277条言“自利不渴太阴也,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故按太阴病未病先防及少阴病正治之法。第40条邪气传及中焦及第316条始传及肾,均使用附子以扶助阳气。

3 阳虚重症,辛甘化阳

《金匮要略》言:“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肺脏即病,则肺气必能自动抗邪而见咳嗽,现无咳者,乃因肺阳大虚,不能与邪相争所致。病人无吐利四逆之症,且“其人不渴”者,肾阳不虚也。现肺阳虚甚,肺气痿弱不用,肺脏无从发挥水之上源的作用,致使从脾传输而来的津液不能正常温化布散而顺从三焦直趋膀胱,水液内停,致使膀胱气化不利,开合失常而见遗尿、小便数之症,此因肺阳不能温散津液所致,非膀胱自病也。涎唾者,五液也,在脾为涎,在肾为唾,“多涎唾”者,说明脾肾不虚,津液在脾在肾尚能正常布散,只因肺阳虚甚,加重了脾肾的负担,故而有涎唾,且“多”也。

肺阳虚甚,然脾肾不虚者,治疗之时当直指根本,以恢复肺之阳气为主,故仲景用炙甘草四两、炮姜二两以温补肺阳。炮姜与炙甘草之甘缓相配合,充分发挥其留守温补的作用。

4 验案举隅

任某某,男,72岁。2014年11月22日初诊。

本为老慢支患者,1周前感寒而见咳嗽,咽痒,咽部痰声辘辘,胃脘痞闷,心悸,大便日三、四行,便稀,舌红暗苔白稍厚腻,六脉小紧,小数而细,力不足,两尺弱甚。诊断:咳嗽。辨证:阳虚寒湿,心阴不足。治以小青龙汤、四逆汤合生脉散加减。处方:

制附片 10g,法半夏 10g,桂枝 15g,芍药 8g,干姜 15g,炙甘草 30g,辽细辛10g,五味子 10g,麦门冬10g,党参 20g,肺经草 20g,磁石 10g。6剂。日 1剂,分3服。

11月29日复诊:药后咳嗽明显好转,心悸减轻,咽部痰鸣音减轻,大便同前,胃脘仍觉痞闷,舌红暗苔白厚腻于舌中,脉两关上浮大,寸沉而滑数,关下及尺沉弱。治以小青龙汤合苇茎汤加减:上方去麦门冬、党参、肺经草、磁石,加苇茎20g、薏苡仁20g、海蛤粉15g、猪牙皂 3g、广藿香15g。后依法治疗,再进6剂而愈。

按:患者年老体弱,久患肺病,致使肺脾肾三脏阳气虚损,又新感外寒,寒邪内侵致发本病。肺阳不足,又见寒邪内侵,则津液不能正常运化,变而为痰,故见咳嗽,咽痒,咽部痰声辘辘;脾肾之阳不足,津液运化失常而下流于肠,故见胃脘痞闷,大便日三、四行,便稀;阳虚而推动无力,又寒邪凝滞,致使气血不畅,故见舌红暗,脉紧而力不足,两尺弱甚;阳气不足,津液运化失常,不能正常化生充养心阴,久久则见心阴不足,心失所养而心悸不安,脉数而细。此为肺阳虚重证,伴见脾肾阳虚,又见心阴不足者,故治疗以温阳散寒为主,兼以益气养阴。方用小青龙汤、四逆汤、生脉散化裁:以制附片、干姜、桂枝、辽细辛、肺经草温阳散寒,五味子、麦门冬、党参、炙甘草、白芍益气养阴,磁石纳气安神,半夏化痰除湿。二诊见两关上浮大、寸沉滑、苔白厚腻于舌中者,乃痰湿内阻将欲化热之象,故去肺经草,合苇茎、薏苡仁、海蛤粉、猪牙皂以加强祛痰之力,与小青龙汤、四逆汤寒温并用,标本共治;加藿香以芳香除湿,宣畅气机,以助解表;心悸已了,故去麦门冬、党参、磁石以防助痰湿之邪。

猜你喜欢
水湿仲景干姜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好事近·中秋感怀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试析仲景《金匮要略》下法的应用特点
浅谈干姜在热证中的运用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