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雪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
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贾文雪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赢的课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基本技巧,而且要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上多下功夫。
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情感
音乐教师要全面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关键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基本技巧,而且要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上多下功夫。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在新课改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针对不同学生,了解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各方面的体现。
音乐欣赏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文化素质高的人更容易理解音乐中表达的内涵。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要理解音乐内涵就必须加强对音乐的表现手法的理解,掌握音乐欣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还要注重音乐内容的选择。因此,教师要选择一些歌词比较直观、内容容易理解的歌曲。比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慢的音乐是说: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场面。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救火、打架等场面。又如,中学生在欣赏歌曲《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中,通过优美、朴实无华的歌词、真挚的感情,由衷地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爱恋之情。欣赏这一类作品,一般不需要作过多的探究,也不需要借助更多的资料。所以说,在音乐欣赏教学时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美的语言,能生动的再现欣赏内容,描绘出音乐意境,使学生联系切身的生活经验,把他们带入美好的艺术境界。如:欣赏圣桑的《天鹅》,教师可以感情为线切入和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的语速,描绘一幅画面:皎洁的月光、宁静的湖面、高贵而优雅的天鹅,一只忧伤的面对死亡的天鹅,怀着对生命的眷恋,在月光下慢慢合上翅膀,与生命告别。优美伤感的音乐和教师富有艺术化的语言渲染,会带给学生心灵艺术美感享受。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对音乐的了解是视听结合,因为鲜艳色彩、生动图像,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相互结合而赋予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去。如在《二泉映月》中阿炳对二泉的描绘,首先是对二泉的感知,情由景生,这里的情是阿炳真挚情感的表露,而作品中的音外之音、景外之景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学生只有借助想象和理想,才能使感知的内容远远超过“二泉”所给予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体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有深有浅,不可能完全相同,因为音乐本身不同于视觉形象或文学形象,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学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映。”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例如,我们听到《北京喜讯到边寨》这样一个音乐主题,我们自然会从这个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泼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而当我们听到《江河水》这个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
我们上面所讲的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性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另外,我认为欣赏者在欣赏音乐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换句话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培养人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人的音乐审美感受力,促进全面发展。一个人的音乐审美能力是可以培养和不断提高的。音乐学习能增强学生的满足感并促使他们追求更复杂、更高深的音乐,形成音乐鉴别能力,具备良好的审美趣味。学会运用音乐知识和听赏技能对音乐加以敏锐的选择,对音乐表演予以成熟的评价,不轻易准随实用性、商业化音乐及其消费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