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琴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生活有生活的规律,学习有学习的规律,而在这学习的规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规律就是记忆的规律,无论是文科的学习,还是理科的学习都无法摆脱记忆规律的制约,政治学科的学习更是如此。面对规律,首先我们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其次,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何让我们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中达到良好的识记效果呢?接下来,我就谈几点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看法。
一、尊重遗忘规律,及时复习反复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这就是遗忘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却可以为我们所利用,面对“遗忘在学习之后即开始”这个问题,我把它解释为“立即遗忘”,我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后及时复习当天所讲内容,最迟不能超过第二天。用这种方法克服“立即遗忘”这头怪兽。当我们战胜立即遗忘之后,不要忘记还有一个“逐渐缓慢遗忘”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遗忘的存在。这时,我就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反复复习,具体来讲就是在我讲完一个礼拜左右,再将知识拿出来自主复习,同时学会利用学校每个月的阶段考试再次进行复习。经过三次的反复复习之后,基本上就可以将知识牢牢的记住。概括起来就是:及时复习加反复复习。
其实,及时复习与反复复习从加强记忆的途径的角度来说,其属于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重复,复习本身就是重复的过程,及时强调的重复的时间,反复强调的是重复的数量,只要在时间和数量上做够文章,那对政治知识的记忆效果就会倍增。需要注意的是,重复不能是机械的重复,而是要通过多种方式亦即变式的思想进行重复,这样学生不会在心理上感觉到厌倦,记忆的效果会更好。
二、掌握记忆技巧,力求事半功倍
在记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利用一些记忆的技巧,来帮助我们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对比记忆法”就是一个不错的记忆技巧。比如在政治生活中的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和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这两个知识点在识记中非常容易混淆,从而加大了记忆的难度。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对比记忆法,虽然这两个知识点分布在不同的单元,我们可以将它们一起写到白纸上,让它们坦诚相见,进行对比记忆,这样的记忆效果会比较好。
再比如“抓关键词法”,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记忆方法。政治学科不同于语文学科,政治学科不需要像语文的文言文那样不差一个字的全盘照抄,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要抓住关键词就可以了,因为在政治阅卷中,阅卷老师看到关键词才给分。比如:文化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这里我们只需要抓住:马克思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改革创新、荣辱观即可。
抓住关键词进行记忆,实际上是抓住政治知识的核心进行记忆。教学验表明,政治学习内容太多,真正将每个知识点一字不漏地进行记忆是有着极大的困难的。而紧扣关键词进行记忆,则意味着学生的记忆容量之内可以容纳更多的知识点,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
当然,记忆的技巧还有很多,需要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多思考。只有掌握记忆技巧,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三、注重知识理解,切忌死记硬背
在平时跟学生的交谈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文科就是死记硬背”。对于这样的话,我们应该辩证的看,首先要肯定的是,文科确实需要记忆(理科又何尝不是呢),但绝对不是死记硬背。建立在死记硬背基础上的知识,必然的结果就是快速的遗忘,更加谈不上运用了。所以,要求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开动脑筋,明确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知道每个知识点在众多知识点中的地位,才算真正做到了理解,也才能达到最好的记忆效果,才能应用自如。比如:哲学生活中,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是否一定对生产力起到推动作用?对于这个问题的识记,必须深刻理解它背后的原因: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对于哲学生活中的原理方法论的理解,比较好的方法是将哲理和具体事例结合起来,做到每一个哲理对应一个事例。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知识的理解有两种途径:一是学生的重复,这一点在上面已经论述过,需要承认的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是有道理的,这个道理其实不在于重复本身,因为重复只是一种途径,关键在于重复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将重复的内容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二是新知与旧知的联系,所谓理解,其实就是用原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的知识,如果能够成功解释,那就说明学生已经理解了。如果不能,那学生很可能就会变成死记硬背。因此,坚持这两个途径,记忆效果会有一个很好的改观。
总是,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遵循记忆规律,熟练掌握记忆的技巧,课堂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每个知识点,一定会觉得,其实,学习政治学科并不困难。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