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文化:助推天水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5-04-16 21:50李金峰时书霞
商业文化 2015年2期
关键词:伏羲天水市天水

李金峰++时书霞

太昊伏羲,传说中人类文明始祖,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又称“人宗”。陇东南古丝绸之路上的天水,通过深入挖掘伏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提高了天水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今后,天水应继续以适当途径弘扬伏羲文化,强化伏羲文化品牌优势,助推天水旅游产业取得丰硕成果。

伏羲文化/天水市/旅游发展/引擎

【基金项目】全国商科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SKKT-14019)

一、伏羲文化略考

任何民族的文化,均源自于远古神话传说。伏羲,无疑是千百年来华夏族重要的文化符号,史学界、民俗学界、社会学界、考古界均对此有过探索和考证。关于伏羲氏,前代学者就零散的文献资料,运用多种人文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闻一多先生所著《伏羲考》便是一例。1992年10月,学者名流齐聚“羲皇故里”——天水,以伏羲文化研讨会为平台,对有关伏羲的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伏羲文化研究开辟了新道路。

其一,伏羲生平略考关于伏羲,《诗经》、《拾遗记》、《史记·三皇本纪》、《太平御览》等均有记述伏羲,大致有伏牺、虙戏、庖牺等。东汉皇甫谧《帝王世纪》称“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文中所提“成纪”,位于天水市秦安县境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强化了天水作为伏羲生地的说法。《拾遗记》:“庖牺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其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关于风姓之说,《三坟》曰:“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为风姓。”伏羲风姓,“風”字虫形凡声,即长虫(蛇),作为繁衍人类的始祖,其蛇身正是生命的象征,古代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偶像,以蛇为图腾的部族当时最为强大,不断吸收了其他图腾团族,经过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团族,这便是“龙图腾”的来历。至于“雷泽”,出处甚多,河南濮阳、山东菏泽、吴西均有“雷泽”之称,尚需进一步探究。伏羲生处,另有仇夷山之说,《太平御览》引《遁甲开山图》称:“仇夷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仇夷山,即仇池山,位于陇东南西和县境内。伏羲,是人、是神、是部族名称、是图腾,还是像其他上古时期“帝王”一样,是一个时代进步人物综合体,朦胧存疑,成为当前伏羲文化研究学者争论的焦点。

其二,伏羲事迹略考范文澜先生在谈到上古神话史时认为:在中国古史传说系统中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牺氏和神农氏,分别代表了远古氏族时代社会进化的几个阶段——即“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的巢居野处时代,“钻燧取火,以化腥臊”的取火熟食时代,“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的渔猎畜牧时代,“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日中为市”的农耕时代。唐代历史学家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记》记载: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记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伏羲造书契、制嫁娶、结网罟,立九郡、定节气、尝百药、作乐曲等事迹,不仅阐释了伏羲为中华先民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奠基者,也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伏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其三,地名考荣氏《开山图注》记述“伏羲生成纪,徙治陈仑。”成纪之名也源于伏羲生地的传说。相传伏羲孕十二载而生,古人谓十二年为“纪”;《国语·周语》曾有“纪之一三,平之一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自汉代于秦安北置成纪县以来,史学家对成纪确切位置多有争议,随着大地湾遗址的发掘,才得以使这一争论逐渐平息下来。另外,闻一多先生所撰《伏羲考》,依据传说和古音的相转,认为伏羲之“伏”本是“瓠”,女娲之“娲”本是“瓠瓜”,“瓠”实际就是“葫芦”,传说在一次洪水中,伏羲女娲兄妹二人钻进葫芦才幸存下来,而大地湾遗址就位于葫芦河小支流渭水河南岸。《左传·召公十七年》曰:“陈、大暤之虚也。”“大暤,伏羲氏,风姓之祖也”(杜预注),陈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县,标明伏羲氏族向东方的黄淮平原迁移,如今在黄淮海平原上,我们既能看到西来的仰韶文化影响,又可以看到东来的北辛文化影响,这又与秦安大地湾遗址的存在不谋而合。

二、天水市伏羲文化认同及旅游价值

(一)天水市伏羲文化认同

伏羲,华夏族的精神领袖,其生平事迹却一直游移于神话、传说之间,记载也多见于文学作品、民俗文化之中。传说神话的非科学属性,要建立可靠、可信的事实决非易事,因此伏羲其人其事,往往被很多历史学家所忽略。然而无论传说、神话,均与天水有着解不开的情结。从大地湾考古挖掘现场传递的讯息,还是麦积山石窟169号窟和69号窟之间的绝壁断崖上的伏羲女娲交尾浮雕,更是这一文化扎根于天水的完美显现。今天的好多学者们,带着对古老华夏文明的信仰与渴求,寻根溯源,以求得上古时期先民生活的踪迹。近些年,经过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以科学的视角逐一揭开了伏羲文化神秘的面纱,便会发现上古先民朴素的人生态度。

(二)天水市伏羲文化的旅游价值

天水,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一颗璀璨的明珠,旅游资源丰富。近几年,天水凭借优势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速度很快。2014年,天水接待海内外游客总计17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6.5亿元人民币。在众多旅游资源中,具有唯一性、垄断性、排他性的,仍然是伏羲文化。伏羲文化这一中华文明最有价值的文化符号,对于天水这座历史名城所提供的张力及表现力,是毋庸置疑的。天水旅游形象定位过程中,不论是以前的“羲皇故里”,还是如今的“华夏文明之源”,不无体现出“伏羲”这个金字招牌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天水应继续深入研究,挖掘伏羲文化的传说、史籍及相关的风情民俗、祠庙遗迹等,从而全面提升伏羲文化的旅游价值。

三、以伏羲文化为引擎,助推天水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深入挖掘伏羲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天水是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地之一。如今的天水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旅游业,还需进一步挖掘伏羲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就目前而言,天水市已经在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部分有关伏羲史料的编撰工作以取得初步成就,有关伏羲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见表1。今后应持续以伏羲文化为旗帜,整合其他文化旅游资源,让“华夏文明之源”这一旅游形象产生震撼人心的品牌效应。

(二)运用多种手段推广宣传“伏羲文化”品牌

天水市在整理和挖掘与伏羲文化有关的文物、民俗、语言、哲学、艺术等资料,以及伏羲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开展广泛的学术研究和交流等的基础上,应通过学术交流、风物节庆等手段,为“华夏文明之源”这一强有力的品牌借势出海提供保障。在这点上,可在已开辟“伏羲文化广场”的基础上,利用伏羲文化旅游节、伏羲祭祀大典、伏羲文化研讨会等,必要时也可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通过民俗歌舞、戏曲、专题片、影视剧等形式宣传伏羲圣迹,强化“华夏文明之源”这一强有力的品牌,使游客一进入天水就被伏羲文化的神韵与神秘氛围所笼罩。

(三)以伏羲文化为载体,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天水应立足于伏羲文化,将伏羲文化向纵深挖掘,形成以伏羲为中心的文化网络,以此设计旅游产品系列。一方面可利用已有的旅游资源,依据旅游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构建“伏羲文化主题游”旅游线路;另一方面伏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尚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文化产业,因此还应从延长产业链角度入手,开发具有吸引功能和价值的特色旅游纪念品,通过古玩和工艺品制作以展现“羲皇故里”名城风采。

(四)区域联动,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文化旅游合作

天水文化旅游资源甚多,除了伏羲文化外,丝路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秦文化等相互交织,构筑了强大的文化产业群。伏羲文化,作为助推天水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未来旅游发展中,天水应以伏羲文化为重心,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规划》、《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分方案》等国家宏观战略,同兰州-白银-临夏的黄河文化、武威天马文化、金昌骊靬文化、嘉峪关长城文化、敦煌丝路文化一道,形成文化合力,共同将甘肃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旅游段”。

参考文献:

[1]张修桂.伏羲文化与天水市旅游开发[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2,(2).

[2]李希平.华夏先祖伏羲氏---中国龙文化的奠基人[J].西北民族研究,1994(2).

[3]刘雁翔等.天水伏羲文化资源及旅游开发论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刘文英.伏羲传说的原始背景和文化内涵[J].甘肃社会科学,1993,(1).

[5]王兴栋等.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3,(5).

[6]曲玉镜.神话传说旅游资源功能及开发策略[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12).

猜你喜欢
伏羲天水市天水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伏羲创八卦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走进天水市秦安县王窑初级中学——大山上最美是坚守
《天水之镜像》
伏羲宝宝的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