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平
第2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公布了。浙江婺剧团老生演员朱元昊荣获主角奖。至此,该团已是“连中三元”。
前年,29岁的婺剧旦角演员杨霞云夺得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榜首,青年旦角演员巫文玲获新人配角奖;去年,26岁的小生演员楼胜获得第2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主角奖第三名。今年,著名婺剧表演艺术家朱元昊凭借在古装传奇剧《遥祭香魂》中饰演老太监方辰一角,又荣获第2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主角奖,也名列前茅。在地方剧种中,这是极其罕见的艺术现象。
婺剧俗称金华戏,是浙江省主要戏曲剧种之一。与京剧二百多年的历史相比,婺剧的历史更悠久,有四百年之久。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定名为婺剧。2008年6月,婺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称赞婺剧是“京剧的祖宗”。
婺剧在上海白玉兰表演艺术奖评选中“连中三元”,不是偶然的。这是和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注重戏剧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优秀青年人才的着力培养分不开的。在那里,人才呈梯台形结构,各个不同年龄段的优秀演员一拨一拨地成长。婺剧素有“文戏武唱”的特点,例如折子戏《断桥》在别的剧种里都是文戏,而婺剧却有“唱死白蛇,做死青蛇,摔死许仙”之说,曾被周总理誉为“天下第一桥”,可见其在形体和武功方面的表现非常独特。所以,婺剧对演员的要求,除唱念做之外,还需要从小打下扎实的毯子功、把子功等“童子功”。浙江婺剧团的前辈艺术家、剧种传承代表人物,退休后不辞辛劳举办艺校,亲自培养接班人。杨霞云、楼胜、巫文玲等优秀人才都是从小在武义职校等艺校打下的基本功。前些年,剧团更加自觉地通过与杭州艺术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定向举办婺剧班,对表演、音乐人才作前瞻性、整体性的培养。剧团和艺术院校联合办学,收获颇丰。第一届婺剧班23名学员已多次在舞台上亮相,并在浙江省婺剧节、全国小梅花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今年开始,在金华市政府的支持下,浙江婺剧团又将与培养出陈美兰、张建敏等婺剧梅花奖的金华艺术学校联合,招收55名六年制的婺剧演员、演奏员,全部免费入学。因此,浙江婺剧团没有人才断层之虞。对于正当盛年的优秀人才,剧团则为他(她)们度身编创新的代表剧目,让他们再攀登新的艺术高峰。这一届荣获“白玉兰”主角奖的老生演员朱元昊,从艺30多年,早已是婺剧名家了,素以塑造人物、体现人物心理见长,他的唱腔被誉为“戏曲舞台上难得的声音”。为进一步提升和弘扬他的表演艺术,由“二度梅”和文华奖获得者陈美兰领衔的“新剧目创作团队”创排了历史传奇剧《遥祭香魂》,由他主演老太监方辰。这个人物是独特的封建时代的怪胎,一个对太上皇愚忠、心灵扭曲、直至丧失人性的老狐狸、老奴才。为了给唐明皇寻找杨贵妃死时失落的一只袜子,为了守住假袜子谎言的秘密,不惜戕害了一个个知道真相的人,最后自杀。这个性格乖僻的老太监角色,在婺剧舞台乃至中国戏曲舞台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难度很大。朱元昊的演唱融入了京剧麒派表演的精髓,调动唱腔、念白、形体、步履、手势、眼神等一切技巧,稳健、准确、有力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过程,令人折服,他的表演才能也在塑造这个新的人物身上实现了自我超越。尽管浙江婺剧团已经连续两年获得“白玉兰”主角大奖,但面对朱元昊的出色创造,今年评委们还是几乎无异议地投了他一票。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专门为婺剧中生代领军人物朱元昊打造新戏,投入了血本,也收获了大成功。
剧团还制订政策鼓励青年演职员积极参加艺术大专班学习,凡在职期间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团里负担一半学费;此外,又把表演经验丰富、有组织领导才能的中年表演骨干送到戏剧学院导演系高研班进修;把在戏曲唱腔上有特长的演员送到音乐学院进修声乐,鼓励音乐基础扎实并乐意改行作曲的青年演奏员进修音乐创作;还选送舞台设计、灯光、音响、化妆等专业的演职员,到中国戏曲学院培训。在“送出去”定向培养的同时,又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国内戏曲名家讲学授课或现场指导。
如果说,半个世纪之前,郑兰香是婺江一支兰,现在则是婺江一条江兰桂飘香,古老的剧种焕发出勃勃生机。浙江婺剧团目前活跃在舞台上的演职员中,有正高职称的21人,副高55人, 28岁以下的青年演员有90多名,真是人才济济。在《大破天门阵》一折戏中,上台的女将竟有16位之多,满台芳菲,个个英姿飒爽。她们之中身手不凡者有好几位,个个都能演主角穆桂英。男青年演员如饰焦光普的陶永晶、饰许仙的楼胜、饰赵德芳的陈建旭,唱做俱佳,身怀绝技,他们参加各种比赛个个都有希望获大奖。为了充分发挥曾获国家级和省级会演最高奖的杨霞云、楼胜、巫文玲等新生代婺剧演员的模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尖子演员的艺术水平,培养更多的婺剧表演接班人,剧团举办了“青年演员婺剧表演专场”,除选取《断桥》、《临江会》等几个经典折子戏外,专门请专家为以上几人编排《火烧子都》、《虹桥赠珠》、《双枪陆文龙》等二至三个新版婺剧折子戏。同时,剧团领导抓住每一次能让演职员获得奖项和荣誉的机会,鼓励他们参赛、拿奖,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剧团还着力创排新戏,一台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现代剧《清澈的梦想》,也已在去年八月闪亮登场,青年演员是演出阵容的主力军。
演出场次多,同样是出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好演员是在演出实践中磨练出来的。浙江婺剧团每年有七百多场演出,平均一天要演两场,以演代练,以排代训,演出人员处于满负荷的状态,自然出人才。朱元昊、杨霞云、楼胜、巫文玲等,不过是其中几位佼佼者而已。剧团鼓励青年演员结合自身的特点丰富婺剧的表演艺术,鼓励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个性化的创新,因而他们来上海参评“白玉兰”奖,每次都给评委和上海观众眼睛一亮,大有一种“艺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概,他们的“中举”是理所当然的。
浙江婺剧团还采用各种方式把婺剧推向国内外,是我国地方剧中出国演出最多的剧团之一。近几年来,先后赴日本、新加坡、法国、奥地利、芬兰、厄瓜多尔、阿根廷、古巴和牙买加等三十多国演出,引起的轰动几乎掀翻了那里剧院的屋顶。婺剧成为中国戏曲的一张名片。今年春节前,以浙江婺剧团为班底的浙江艺术团一行30人,又受文化部委派,前往南非、赞比亚、马拉维参加“欢乐春节”演出活动,连演八场,向非洲人民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去年2月,浙婺作为大陆唯一应邀表演团体,赴台湾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节和第八届“台湾·浙江文化节”,在南投和高雄演出73场,近8万观众观看了演出。
戏曲要生存和发展,不能光吃老本,这样会坐吃山空。浙江婺剧团大胆突破了剧种的局限,对凸显和谐喜庆的元素和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兼收并蓄,挑选了《九节龙》、《拉线狮子》等具有金华地域色彩的民间艺术;同时发挥武功特长,创排了融合婺剧传统功夫、武术、杂技于一体的创新节目,深受群众欢迎。他们花大力气,主打精品折子戏,不断打磨,精益求精,挑选了《断桥》、《过河》、《天女散花》、《三岔口》、《挡马》、《十一郎》等文武兼备的婺剧精品折子戏,以及《三五七》、《徽调》、《八婺鼓韵》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婺剧音乐,突出放大中国戏曲绝技,融合杂技、武术、古典舞等元素,在表演上走出了一条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路。他们在演大戏前加演形式多样的歌舞、小品、婺剧音乐等节目,吸引一批从未观看过婺剧的青年观众,有效地巩固农村这一主市场。自2012年开始,该团在杭州举办的“婺剧周”活动,从周一到周五,每晚7点半免费向市民进行一个半小时的演唱,为期一周,努力做到雅俗共赏。剧团还结合学校德育教育,创排课本剧、学生剧、主题宣传剧,把学生请进剧院,把婺剧送进德育课堂,既培养了小观众,也扩大了新市场。
简化舞美布景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国外和下基层演出,他们结合当地的欣赏习惯,放弃了国内大城市演出时的豪华的舞美场面,对演出道具进行了改良和创新,使之更加轻巧简洁,除了“九狮”外,其他所有道具均可随身携带,既减少运输成本,又保持婺剧艺术本体的特色和韵味,达到返璞归真的效果。
浙江婺剧团“人艺两旺”,在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评选中连中三元的成功经验,我以为值得上海各大国有和民营剧团研究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