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佑东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广西柳州 545003)
一例犬恶性腹腔间皮瘤的诊治
刘佑东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广西柳州 545003)
2013年11月初,柳州市沙塘镇蚕种场丁某饲养的1只混种蝴蝶犬体格消瘦,精神状态欠佳。经临床检查及实验室诊断,诊断为犬恶性腹腔间皮瘤,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该患犬1岁8月龄时曾做卵巢子宫切除手术,距就诊3个月。术后一段时间食欲变差,体格渐进性消瘦,精神状态欠佳,大小便正常;听诊心音、呼吸音和肠音无明显异常,体温39.1℃,可视黏膜颜色正常。发现腹部隆起,有肿块,触诊肿块患犬腹痛,肿块质地较硬,有结节,波及范围比较大。
2.1 X-Ray检查
术前对患犬进行腹部正位与侧卧位X-ray检查。可以提示肿瘤存在的信息,并且可确定肿瘤的边界以及判断是否发生肺部转移的情况。
2.2 超声波检查
术前对患犬进行腹部B超检查,查看肿块的大小,位置。
经X-Ray检查和超声波检查,初步诊断为犬恶性腹腔间皮瘤。
术前患犬用静安舒镇静、丙泊酚诱导麻醉、监护仪监护。患犬仰卧保定,腹部大面积剃毛后常规消毒。按常规腹腔手术沿腹正中线打开腹腔,切口从距剑状突下2cm处向后延伸至最后乳头处,将整个肿瘤组织完全暴露。探查肿瘤组织与腹腔器官的相对位置及关系,发现肿瘤表面不光滑,质地硬,血管丰富,与右肾紧密粘连并将右肾大部分包裹在其中,肠系膜、十二指肠、胰腺及肝脏均与肿瘤部分粘连。从浅至深逐步分离与肿瘤粘连的组织,并结扎向肿瘤供血的血管。由于右肾与肿瘤已紧密粘连在
一起,分离非常困难,因此决定将右肾与肿瘤组织一起切除。术中分离较困难,当分离到根部并结扎肾动静脉后发现肿瘤根部与后腔静脉相连,肿瘤组织深入到后腔静脉约5cm,并堵塞后腔静脉,静脉壁变得非常薄。手术进行到此患犬不耐受,突然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为了继续进一步了解肿瘤生长的情况,在与主人沟通后我们继续将手术剩余的部分进行下去。在与肿瘤组织连接的部位切开后腔静脉,然后将肿瘤慢慢往腹腔外拉,很容易的就能将后腔静脉内的肿瘤组织拉出,至此肿瘤组织已完全从腹腔中摘除。由于患犬已死亡,因此没有缝合后腔静脉的切口就按常规腹腔手术关闭腹腔,手术结束。
4.1 犬良性间皮瘤很少报道,大多数为恶性间皮瘤。犬恶性间皮瘤,跟人一样,没有能治愈的方法,虽然其预后跟病犬年龄、肿瘤的侵袭范围以及肿瘤组织学因素等有关,但是一般预后不良[1]。
4.2 犬恶性腹腔间皮瘤的病因有外因与内因。外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致癌因素,内因包括遗传、免疫、激素、营养等因素。对于人,恶性间皮瘤是一种罕见且高度侵略性的肿瘤,占癌症死亡人数不到1%。已经证实接触石棉是主要的病因,作用机制仍未明确,且潜伏期长,提示正常间皮细胞发生肿瘤突变需要众多基因事件参与。对于动物,此类肿瘤也是很罕见的,病因仍未知,但是可能跟石棉纤维、玻璃纤维、氧化铝、病毒、香烟烟雾等因素有关。据报道,发现主人是接触石棉者的犬有间皮瘤的发生[2]。
4.3 恶性肿瘤的预后跟肿瘤的种类有关,很多预后较差,手术治疗后易复发、转移。尤其是对已经扩散的肿瘤,手术治疗并不能完全切除。该病例中,肿瘤弥漫浸润于腹腔中,病变广泛。肿瘤表面不光滑,呈结节状,质地硬,血管丰富,与右肾紧密粘连,且与肠系膜、十二指肠、胰腺及肝脏部分粘连,肿瘤伸入腔静脉5cm,肉眼观察考虑可能是间皮瘤。最终其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组织结构较多样,多数样呈腺管或片状,主要是立方上皮细胞,细胞核椭圆形,较明亮,此外细胞还有扁平型或者不定型态。由此可知,其为上皮型恶性间皮瘤。这些都符合了恶性腹腔间皮瘤晚期出现的情况。这个时候做手术切除难度大,不但不能完全切除,还容易出现大出血等各种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患犬不耐受而死亡。因此,术前做一个详细的评估对肿瘤疾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1]林正中,李美欣,林荀龙.犬恶性间皮细胞瘤[A].CSVP专辑.台湾,89:92~95.
[2]郝希山,王殷昌.腹部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9~130.
1004-2342(2015)01-0036-01
S857.4
C
201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