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丽(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江苏 如皋 226500)
全科护理是相对于传统的专科护理模式而提出的新理念,要求护理工作紧密围绕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目标,全方位地实施疾病预防、身体保健、护理服务、康复指导,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快康复的进程。这一护理模式由于起步较迟,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主要针对存在的不足以及突破途径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全科护理模式在西方国家发展较早,并且形成了完善的教育培养、使用管理、考核评估体系,而在国内则显得相对滞后,在具体实践运用与推广过程中呈现出三个方面的薄弱环节。
1.1 全科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全科护理模式在各级医院的推行时间并不长,效果还没有达到理想目标,究其原因主要和全科护理人才匮乏、业务技能不足等方面因素有关。医疗机构现有全科护理岗位工作人员中,全科护理相关专业出身的比例偏少,大多数是原来的专科护理岗位工作人员转岗而来,在推行全科护理模式的背景下进行了短期的岗前培训,甚至没有经过脱产的专门培训就进行了转岗。这样的状况导致医疗机构全科护理力量较为薄弱,岗位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与技能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制约了全科护理工作成效的显现。
1.2 全科护理工作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内在全科护理工作发展机制方面严重滞后于国外发达国家,没有专门针对全科护理人才进行培养的卫生类院校,部分院校近年来开班了全科护理专业,也正处于探究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性的培养体系,也没有能够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与实践操作体系[1]。同时,在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的全科护理工作探究环节,还缺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性法规作为操作规范与标准,难以形成标准统一化的联动发展格局,这也是制约全科护理工作快速、高效发展的重要方面。
1.3 全科护理工作运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推进,护理工作体系也在不断发展与优化之中,全科护理作为一项新型模式,正处于发展中阶段,硬件设施与软件建设等方面与工作实际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规范性文件、制度还处于修订和完善过程中,全科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素质参差不齐,与奖惩考核等方面的联系度也不够紧密,这些方面都在一定成都上影响了全科护理工作机制的良性运行[2]。
作为卫生主管单位以及各级医疗单位,应当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以及行业发展形势作为工作的目标,全科护理模式彰显了人性化理念与优质护理要求,具有较高的推广与运用价值。
2.1 多措并举建立全科护理优质队伍:各级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着全科护理人才匮乏的局面,解决这样的问题应当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在护理岗位招聘时专门拿出一定的比例面向全科护理相关专业人才进行招聘,同时在医院内部进行就地培养,选择一批业务素质好的专科护理人员到卫生类院校进行脱产培训,系统掌握全科护理的理论与操作技能,以及选派护理骨干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跟班培训深造,以及邀请全科护理方面的专家到医院进行传经送宝,迅速提升本院全科护理工作成效,更好地服务患者。
2.2 整合资源构建全科护理长远机制:从整个教育体系角度应当通过升格、转型等方式,尽快崛起一批高质量的全科护理专科以上学校,为医疗机构输送优质的全科护理专门人才。现有高校中应当推进全科护理专业的建设,大力建设本科乃至研究生层面的全科护理专业,完善相关课程设置,与时俱进地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层次与质量。卫生、人事、编制等部门应当对全科护理专业岗位予以政策性倾斜,制定编制、待遇、晋升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全科护理优秀毕业生投身到各级医疗机构全科护理工作,发挥示范与带头作用,尽快产生以点及面的辐射效应,为全科护理工作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3]。
2.3 立足实际提升全科护理服务水平:各级医疗机构应当强化全科护理工作的研究,立足本院护理工作实际,将先进的理论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全科护理工作宣传的力度,加大投入完善全科护理电子呼救网络。同时,要制定科学、完善、全面的全科护理工作计划方案,对护理人员实行量化考核,为护理对象建立档案,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测评以及全科护理绩效评估,将护理工作向患者健康指导、心理辅导、人性关怀以及功能训练等方面延伸,为患者的治疗以及康复提供最为优质的护理服务[4]。
由此可见,针对全科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当从源头着手推进问题的解决,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1] 袁 莉.全科护理工作发展现状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7(4):77.
[2] 王 萍.全科护理模式之我见[J].护理研究,2012,9(2):103.
[3] 何云霞.全科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13(11):129.
[4] 王锦绣.全科护理推广困境分析[J].河北医学,2012,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