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英(江苏省苏州相城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131)
随着儿童疾病发生率持续上升,人们对儿科疾病治疗工作给予了多方面关注,尤其是一些常见性的儿童疾病,往往会对患儿健康成长造成诸多的危害。手足口病是现代儿科治疗的普遍性疾病,本质上市肠道病毒造成的传染性疾病,由于病发因素具有复杂性特点,多达20种以上的肠道病毒是临床治疗难点[1-3]。为了更好地执行治疗方案,需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等特征展开分析。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等是诱发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因素。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儿科接受诊断治疗的100例患儿资料,对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年龄1~4岁,平均(2.3±0.8)岁;其中,男88例,平均年龄(2.6±0.5)岁;女12例,平均年龄(2.0±1.2)岁。临床诊断观察,患儿症状主要集中于口痛、厌食、发热、小疱疹、小溃疡等,疱疹或溃疡主要部位手、足、口腔等。
1.2 方法:本次100例主要采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及医院实验室样本试验等方法,综合分析100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等特征。首先,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筛选病例,选择合适的数据标本展开研究;其次,选用医学专用手足口病原核酸检测系列试剂盒,检测患儿肠道病毒核酸,结合检测结果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展开分析。
本次收录的100例患儿资料中,所有患儿均确认为手足口病,按照病况等级划分为轻度24例,中度20例,重度56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1%。从性别角度分析,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本次男88例,女12例;从地域角度分析,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依据流行病学,轻度、中度患儿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要流行趋势,重度及死亡患儿以EV71为主要流行趋势。
3.1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从地域性因素分析,城市手足口病发生率高于农村地区,本次100例中,城市患儿68例,农村32例,主要是由于城市人口流动性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因素,增加了儿童手足口病的传染率。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患者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3.2 手足口病病原学: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1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本次100例样本中,仅1例死亡,这类患儿病症情况较重,临床治疗3~4周无显著效果。
手足口病是儿科治疗的常见疾病,现有医疗体系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展开分析,能够科学地引导临床治疗与预防工作。本次研究发现,Cox A16、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病学,若发现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等症状应尽快就诊治疗,以免病况加剧而增加危险系数。
[1] 尤爱国,康 锴,王海峰,等.2010年河南省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高发原因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26(1):1.
[2] 王彦霞,孙建伟,郭万申.河南省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9,24(1):1.
[3] 刘利英,卢晓红,闫 雪.北京市怀柔区2007年~2008年度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及防控措施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13(1):1.